

人工智能(AI)正逐步融入藝術創作領域,傳統的藝術與文化價值該如何承傳下去?由嶺南大學(嶺大)文學院主辦的「嶺南藝術雙年節2025」今日(10月24日)假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大盒」揭幕,以「物化/Metamorphoses」為主題,集合各界藝文力量,透過舞蹈、戲曲、音樂,以及數碼藝術等多元形式,探討生命、科技與文化之間的關係。活動免費向公眾開放,邀請觀眾在數碼時代的洪流中,重新思考藝術與文化傳承的意義。
嶺大諮議會主席黃志光博士感謝參與活動的藝術家及師生,並表示:「嶺南藝術雙年節自2021年舉辦以來,一直致力推動藝術、科技與人文對話。今年的主題『物化/Metamorphoses』,正好回應當下數碼時代的變遷,鼓勵公眾以藝術重新思考人與世界的關係。我們希望透過不同形式的藝術創作與表演,讓公眾感受到創新科技與人文藝術可以並存和互相啟發。是次活動亦凝聚了來自校內外的藝術力量,展現嶺大文學院在推動跨界合作和多元創意教育方面的努力。」
嶺大學術暨教務副校長及林文贊科學計算講座教授陳漢夫教授在開幕致辭時表示:「嶺南藝術雙年節以《莊子》的『物化』哲學概念及西方創意演化為靈感,將校園與社會轉化為多維藝術空間,展現在數碼時代融合傳統人文藝術與現代科技創新。本次雙年節亦呼應嶺大『文理融合』的博雅教育理念,我們不僅希望學生能掌握科技工具,更期望他們能以藝術與人文的視角理解世界。大學將繼續推動跨界合作,讓人文藝術與創新科技並進,培育具備文理兼備與創新思維的研究型人才。」
「嶺南藝術雙年節」一系列活動,將於西九及嶺大校園舉行。開幕演出特別邀得擅長以肢體語言講述故事的香港綠葉劇團(Théâtre de la Feuille),呈獻當代劇場作品《山川命.見山》。該劇巧妙融合東西方表演藝術和多媒介的舞台表現,生動詮釋古老奇書《山海經》中對生命起源的奇幻想像,為雙年節揭開精彩序幕。
另一焦點是10月27日上演的粵劇《粵劇玩具總動員》,以傳統粵劇玩具邂逅AI機械人為主題。在資深戲曲工作者阮兆輝博士擔任藝術總監的啟發下,團隊以新舊交融的方式,引領觀眾走進一個充滿趣味的中式「反斗奇乓」故事,演繹出一場傳統與未來交織的精彩對話,帶來耳目一新的藝術體驗。
作為《粵劇玩具總動員》演出的延伸活動,嶺大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冼基樺教授將於11月5日主持一場公眾座談會,並邀請該劇的製作團隊,與嶺大文化研究系客席教授李小良教授展開對談。座談會將深入探討演出中的人文關懷、科技應用與倫理思考,剖析科技融入戲曲的意義與界限,並展望AI在傳承傳統藝術、承載人文價值方面的潛力與挑戰。
壓軸節目《變化之樂》將於11月13日呈獻,由嶺大黃炳禮音樂及演藝部相關藝術課程的學生,聯乘策展人、音樂總監及編舞家等,共同創作沉浸式的音樂表演。演出融合創意表達、即興演繹及社群音樂與藝術療癒理念,透過即興與聲音互動,營造出一個沉浸式音樂場域,讓觀眾感受「變化即生命」的流動與喜悅。
日期:10月24日(星期五)至11月13日(星期四)

嶺大學術暨教務副校長陳漢夫教授致歡迎辭。

嶺大諮議會主席黃志光博士致辭。

「大戲臺玩具店」公眾座談會: 「新」「舊」交集的藝術探索。

原創劇目《粵劇玩具總動員》。

舞台作品《山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