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瑤綠色集團(01397)2025年度中期業績,表現十分亮麗。在綠色科技項目發展及毛利率提升的雙重帶動下,集團純利按年大幅增長超過1.4倍。同時,集團成功贏得多項新政府合約,進一步鞏固其市場領導地位,並計劃保留資金以尋求併購及拓展大灣區業務的機會。
根據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中期業績報告,碧瑤綠色集團錄得營業額13.53億港元,較去年同期穩健增長4.8%。盈利能力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期內純利達到5,894.4萬港元,按年飆升142.9%。集團指出,盈利能力顯著改善主要歸因於毛利率按年提升了2.3個百分點至9.8%。集團策略及投資總監周榆桐補充,2025年上半年的每股盈利已超越歷年任何一個完整財政年度的全年水平,並預期隨著更多高利潤的綠色科技項目投入營運,集團的利潤率將有持續改善的空間。
在股東回報方面,集團宣佈將維持全年30%的派息比率政策,但中期不派發股息。周榆桐解釋,此決策是經過審慎考慮,主要希望保留充裕現金,為未來發展儲備資源。資金將用於三個關鍵領域:物色潛在的併購機會以實現業務協同、為新業務(如購置海上清潔船隻)提供資金支持,以及減少集團的借貸水平,以確保財務狀況穩健。
業務發展方面,碧瑤綠色近期屢獲新合約,為未來收入增長奠定堅實基礎。集團成功贏得海事處為期三年、總值約1.5億港元的香港東部水域海上清潔合約,服務範圍更包括維多利亞港,並已於今年10月展開工作。此外,自9月1日起,集團已正式接手營運環保署旗下的「綠在太和」及「綠在寶琳」回收便利點,這不僅帶來新的收入來源,也為其回收業務提供了額外的回收物供應。集團亦獲得其他政府合約,包括為環保署提供智能廚餘回收機及智能磅,以及為不同政府部門提供蟲害管理服務。截至6月底,集團手頭合約總值約31億港元,業務根基穩固。
對於外界關注的垃圾徵費暫緩實施,周榆桐表示尊重政府決定,並認為此舉對集團反而帶來正面影響。他指出,政府在暫緩徵費後,明顯加大了資源推動全民回收,這將直接增加碧瑤回收業務的處理量及收入,為集團相關業務板塊創造了新的機遇。
展望未來,碧瑤綠色計劃在鞏固清潔、廢物處理及回收等核心業務的同時,加快在香港及國際市場的擴張步伐。周榆桐透露,雖然早前收購物業管理公司的計劃告吹,但集團仍積極探索透過有機增長或新併購項目,以開拓一條龍服務的機會。大灣區是集團未來重點關注的市場,尤其是在澳門和深圳的海洋清潔業務,但考慮到市場競爭激烈,集團將採取審慎的態度進行部署。分析機構中泰國際亦對其前景表示樂觀,在其研究報告中指出,碧瑤深耕香港公營部門,在手合約充裕,現金流改善顯著,具備高分紅潛力,故維持「買入」評級。
智能回收機
智能廚餘回收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