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 not available
企業專訪封面故事
香港工業總會林世豪 力推新型工業 拓多元經濟 發揮香港優勢
企業專訪封面故事
編輯精選
2025.11.06
香港工業總會林世豪 力推新型工業 拓多元經濟 發揮香港優勢
alt not available
Editorial Team
追蹤
Bookmark
alt not available
Loading...

隨著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香港工業朝向升級轉型,開拓新型工業之路。新任香港工業總會主席林世豪表示,面對環球經濟及市場變化,上任後即全力推動本港高端製造、新型工業化發展與創科轉型,與經濟多元化,藉著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工總一直協助港企把握內地「走出去」政策帶來的機遇,未來會進一步加強與內地企業的聯繫,協助香港企業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共同開拓東盟等新興市場。

林世豪熟悉食品及零售業,其公司是本港主要食米供應商,在港交所上市,經辦食米採購、處理、加工、包裝、市場推廣和銷售,業務遍佈亞洲、北美、歐洲和澳洲等地。林世豪以創新的精神,持續開拓東盟等新市場和投資零售、物流等業務、提升產品質素,並研發更多新產品迎合大眾需求。他同時出任多項公職,包括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農業諮詢委員會主席、農業園諮詢委員會主席、創新及科技基金再工業化資助計劃評審委員會委員等。

林世豪指出,傳統香港工業,以香港製造、品牌,尤其是在食品類別方面,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與信譽,因特區政府監管體系非常良好,且業界普遍相信香港出產的產品品質有保障。以本港的製造業GDP來看,製造業目前約佔4.4%,其中0.3%的部分來自食品和飲品行業。現正有4種類別的食品和飲品正在試行免檢通關,如果能夠進一步打通不同類別的商品,可為香港的製造和飲品行業帶來更多商機。以月餅為例,像美心月餅等香港品牌,都很受內地歡迎。他希望,可進一步與海關協商,將某些肉類及奶製品等產品,允許直接由香港進入內地,避免繁瑣的檢疫程序。他提及,香港的畜禽產品具有獨特性,例如本地豬肉與內地豬肉在品種和品質上存在差異,這也是一個有價值的增值產業。不必與內地低價競爭,而是可以強調產品的品質和特色,從而提升香港食品和飲品的市場競爭力。

alt not available

今年年中工總更換領導層,林世豪(左三)當選主席。

推廣多項認證 開拓清真經濟

再者,工總轄下香港優質標誌局的「Q嘜」認證已推出逾47年,在本港深入民心,是消費者信心保證;林世豪表示,「Q嘜」未來會因應市場需要與時並進,回應市場需求,如近年STEM教育大行其道,推出Q STEM認證計劃;亦正計劃擴展與環保相關的「綠嘜」,例如新增低碳認證標準,加強「環境、社會及管治」(ESG)認證等,推動企業達致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他透露,近年積極推廣「Q嘜」至大灣區其他城市,務求把「Q嘜」品牌帶到更多地方,說好香港故事。

近年中東及東南亞的新興經濟體增長迅速,帶動全球對清真產品及服務的需求飆升,開創大量機遇。面對全球逾20億人口的穆斯林市場,特區政府將加強推動清真產業發展,包括資助餐廳申請清真認證。林世豪表示,「香港Q 嘜優質清真計劃」正是本地產業升級、服務提升、國際接軌的關鍵一步。他提及,由香港工業總會與香港回教信託基金總會共同打造「Q-Halal Mark」,巧妙結合了兩大機構在品質保證與宗教標準方面的專業優勢,建立了一個雙重認證、雙重保障的高水平清真標誌。工總將透過「Q-Halal Mark」計劃,協助業界提升相關配套與服務,共同開拓這片極具潛力的新興市場。

對接「十五五」規劃 香港發揮橋樑角色

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上月閉幕,會議公報指出,「十五五」(2026-2030年)期間要保持製造業合理比重,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香港作為助力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區政府一直致力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積極推動香港邁向新型工業化,令本港工業發展邁向新的台階。林世豪表示,對接國家發展戰略是提升香港發展動能的關鍵,工總將積極對接「十五五」規劃建議,參與及推動香港建設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協助企業提升競爭力,促進香港工商界邁向高質量發展。 同時,工總將繼續協助本港「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重要角色,推動「政、產、學、研、投」深度合作,加快香港新質生產力發展,為國家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談及本港工業,統計處數據顯示,香港製造業在本地生產總值(GDP)中佔比不高,2023年約為1%。香港工業總會早前發布《香港製造:新型工業化策略》研究報告,報告指出,香港工業佔2023年本地生產總值(GDP)4.4%,與工業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佔16.2%,仍可見工業及上下游產業在本港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面對全球政經格局的轉變,面對關稅戰衝擊,林世豪表示,工業界只要把握國家、大灣區和新興市場機遇,必定能轉危為機:「我將繼續全力推動高端製造、新型工業化發展與創科轉型,促進『政、產、學、研、投』深度融合、大灣區聯動發展,建立新型工業生態圈,打造國際創新樞紐。同時,我將帶領工總把握國家『雙循環』戰略和RCEP等機遇,並全力協助港商在『一帶一路』沿線及『全球南方』新興市場尋找新商機,提升產業鏈和企業的競爭力,並進一步連接內地和國際市場,將海內外企業『引進來、走出去』,發揮好工商界作為『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擦亮『品牌•香港』金漆招牌。」

今年9月,香港銀行公會首次邀請香港工業總會聯合組織海外代表團率領逾40位銀行界及本地企業的代表出訪越南河內,共同探索越南巿場的新機遇,擴大東盟區內的朋友圈。林世豪表示,在「一國兩制」框架下,香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憑藉完善的金融體系、高效的供應鏈管理及國際化的專業服務,香港一直是內地企業首選的對外發展平台。《施政報告》提出設立「內地出海專班」等措施,將進一步吸引內地企業在港設立區域總部及財資中心,充分發揮香港「內聯外通」的核心競爭力,也能為本地經濟注入強大動力。

他期望透過連結香港的工業實力、越南的發展機遇和香港的金融專業,為企業搭建務實的合作橋樑。工總將繼續深化兩地工業聯繫,推動香港與越南建立更緊密的夥伴關係,攜手促進區域經濟增長。

alt not available

工總早前率團遠赴大阪訪問,考察當地新型工業發展。

alt not available

金源成功以便利店業務打開越南市場。

alt not available

林世豪把家族米業生意革新,邁向現代化。

alt not available

林世豪表示,未來帶領工總協助特區政府推動新型工業發展。

深耕越南市場 捕捉東盟機遇

林世豪為本港老牌家族企業金源米業第三代,為有「香港米王」之稱林炯燦之子,他於1991年加入金源米業,從低做起,於集團內本港、越南和泰國等地不同部門的擔任要職並為家族企業引入改革。為開拓業務多元化,林世豪表示,集團早年部署進軍越南,初期只是開設米廠,後來逐步了解當地市場,了解年輕人口眾多,且經濟處於起步階段,故決心開拓米業以外的業務。集團於2008年起在越南開展便利店業務,受惠於越南市場的強勁發展潛力,便利店已逐漸發展成集團除大米業務外的第二大業務板塊。

他提及,金源現時在越南擁有519間Circle K便利店,相對於其他競爭對手,集團在當地擁有最多的便利店,目前所有越南的OK便利店皆屬於自營店,並正尋求開展加盟店的運作模式。金源在越南的物流及供應商管理庫存服務,亦積極協助港商拓展業務至當地及鄰近的東南亞國家,更容易立足於當地市場。

alt not available

alt not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