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 ChatGPT 推出以來,香港初創企業和 IT 公司紛紛不甘後人,在投資 pitch deck 或宣傳材料中塞滿 AI 等 IT 熱門詞彙,試圖吸引投資者和客戶。這些公司均聲稱自己是 AI 先驅,推出各種「AI 賦能」的解決方案,涵蓋商業應用如 CRM、ERP 、POS等系統。 可惜的是,許多所謂的 AI 產品只是留於表面,並非真正由 AI 技術驅動,也缺乏專業的 AI 專家團隊支持。這種現象在香港 IT 界尤為普遍,導致市場充斥偽 AI,有風投朋友笑言,香港遲早會出現AI乾炒牛河、AI生髪技術等廣告。
這也難怪,因為這種偽AI廣告無處不在,例如有些公司只是將過時的 OCR 技術重新包裝,冠上「AI 驅動」的名號,聲稱能應用於企業數據處理云云,卻沒有任何機器學習或深度學習的核心元素。更甚者,有人乾脆直接在每個產品或功能前加上「AI」兩字,如「AI 人力資源系統」或「AI 商業應用平台」等,但這些產品往往連 AI 相關的最低要求(例如MCP兼容性等)都達不到。
不幸的是,這些偽 AI (市場上稱謂LLM Wrapper) 不僅無法提供真正突破性的產能提升,還可能帶來數據安全隱患,在香港商業環境中造成混亂。
真正 AI 技術,應具備學習能力和適應性,而非僅靠營銷噱頭。這種濫用 buzzword 的行為,凸顯香港 IT 行業的壞習慣,同時亦阻礙了 AI 在 香港的商業應用中深度整合。
這場鬧劇反映了香港 IT 行業長期存在的問題:營銷優先,技術次之。許多公司專注於華麗的宣傳和 buzzword 堆砌,而忽略核心技術研發。大批的AI「假貨」造成企業在香港的AI商業應用信心動搖。其實這一切源於急功近利的創科文化,初創注重快速融資而非創新,結果是產品品質低劣,無法真正提升企業效率。
幸運的是,對香港人來說,終於有少少令人鼓舞的消息。Multiable 作為香港ERP市場領袖,最近宣佈成功申請聚焦 AI 部署中的數據安全技術的短期專利。這在香港 IT 界相當罕見,因為大多數公司情願將資源放在參展、接受傳媒訪問或獲獎等,都不願意投入硬核技術研發。Multiable 的專利得益於其服務大量上市公司及跨國企業客戶的實戰經驗,強調真實AI 應用埸景,為企業提供比坊間更安全的 AI 解決方案,幫助香港企業在AI革命中不落後鄰近地區的競爭對手。這種務實、講求落地的態度,為香港 AI 商業應用注入新活力,值得其他公司效仿。
根據專利申請文件,其企業知識分區 (EKP) 技術大幅降低關鍵企業數據洩露風險,相比起傳統純粹基於 RAG (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 的 AI 解決方案更為優越,顯著減少向量數據庫體積和 RAG 過程中的產出的GPU計算成本,使 AI 在 商業系統如CRM、HRMS、ERP中的應用更具成本效益。在香港當前充滿挑戰的環境下,這項技術特別適合香港企業,以更低成本處理搭建一個安全的AI商業應用方案。
Multiable 的創新證明,真正 AI 能帶來實質效益,而非空談,其在香港ERP市場的領導地位,亦證明深耕研發核心技術才是IT企業長遠發展之道。
作者身為香港 人,真心希望更多本地 IT 公司放棄傳統投機劇本:華麗建議書、集資、營銷炒作、快速賣盤。香港長久以來缺乏真正突破性的科技初創,原因在於過度依賴 buzzword 營銷,而非紮實研發。突破性創新不能隨波逐流,Multiable 示範了如何專注客戶需求,而非吹噓公司前景,亦可在特定領域成為領頭羊。
希望此篇文章能對一眾在創科界𡚒鬥的初創有所啓發,讓香港能孕育出世界級 AI 企業,擺脫外界初創均為「雞棚」的印象,迎來真正科技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