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 not available
名家觀點
科學規管的士車隊推動行業新生機
名家觀點
2025.07.17
科學規管的士車隊推動行業新生機
alt not available
Editorial Team
追蹤
Bookmark
alt not available
Loading...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表示,的士業朝向車隊化管理及科技應用,正是業界發展的大趨勢。利用科技規管是這項政策的核心理念。政府參考國際經驗,將強制的士安裝GPS定位、車內外監察鏡頭設備,防追撞警報系統等,以提升服務質素。數據顯示,完善的監管系統有助減少行車意外及糾紛,令乘客的滿意度提升。

再者,香港的士牌照數量維持在一萬八千一百多部近三十年,主要目的是避免增加道路負荷,維護現有交通秩序。隨著網約車興起,雖然它們不像傳統的士般巡街載客,但「需求導向」的營運特性使其車輛往往集中於繁忙時段和地區,無形中或會加劇區域性交通擠塞。因此,運輸署必須以數據為基礎,全面研究發牌數量對交通流量和路網承載力的影響。

首先,運輸部門需要進行供求調查,評估現時的士服務是否存在運力缺口,並根據實際需求,釐清網約車數量應增至多少以補足不足之處。同時,部門亦須模擬新增車輛對整體及區域交通流量的衝擊,分析現行路網是否能承載額外車流。此外,檢視司機人力資源也是關鍵,以確保司機供應充足,維持服務質素。

公平競爭環境是政策成功關鍵

筆者認為,政府要求所有持牌車輛將遵守相同標準,確保服務質素,便利的交通系統可使旅客消費增加。的士業界無懼怕競爭,反而可藉此提升服務,開拓新客源,而未來電子支付的實施或將推動本港數字經濟發展,預計可帶動相關交易額增長,惠及整個交通生態系統,產生經濟效益。除了直接創造就業外,優質的交通服務能提升香港作為旅遊城市的競爭力。

借鑒「三隧分流」採用科學定價及流量管理的經驗,未來如引入網約車牌照或加強規管,也應邀請專業顧問參與研究和建議,務求在交通塞車最少及社會效益最大之間取得最佳平衡。香港正處於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的士車隊政策展現了政府以創新思維解決民生問題的決心。這項結合科技、環保與經濟發展的政策,不僅能改善市民出行體驗,是香港實現智慧出行的重要一步,更能提升香港整體競爭力。隨著政策逐步落實,預計將為香港帶來可觀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整個行業也在競爭中煥發出新生機,行穩至遠。

撰文:艾明資本董事總經理庾婉華(Avy Yu) 曾任職上市公司投資者關係部門,現時為專業投資者,金融財務學碩士,定期撰寫內地文章並每月錄得近百萬閱讀量。筆者並出任商業顧問公司執行董事至今,專長引入及深化投資者關係及企業融資策劃方案。投資涉及風險,本文內容為供參考,亦不構成投資建議、邀約、購入、出售任何產品。

alt not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