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 not available
名家觀點
譚鎮國:聚千萬僑心僑力 共圓一個復興夢
名家觀點
2025.04.30
譚鎮國:聚千萬僑心僑力 共圓一個復興夢
alt not available
Editorial Team
追蹤
Bookmark
alt not available
Loading...

香港得天獨厚,是坐擁「一國兩制」優勢的國際大都會,是連接八方的「超級聯繫人」。數十年來,香港一直擔當著國家與世界對話的重要橋樑,亦承載著全球華僑的情感與資源。

現時,香港歸僑、僑眷及居港外籍華人逾百萬人。他們既是「一國兩制」的堅定護航者,亦是中外文明互鑑的民間使者。他們持續以行動闡釋家國情,促進香港繁榮穩定,促進祖國和平發展。在外,香港僑胞積極連結全球華僑網絡,推動中外民間交流,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在內,香港僑胞深深嵌入香港治理體系,於選委會中佔據關鍵席位,並參與各級議事體制,貫徹落實「愛國者治港」的根本原則,以具世界觀的視野促成社會變革。

面對百年變局,加上香港正踏入改革促興的新階段,特區政府若進一步善用全球六千萬華人華僑的力量,定能破局,再創新成就,不僅為本地經濟注入活水,更可打破西方話語壟斷的霸權,讓分佈在世界近200個國家的華人華僑,成為說好中國和中國香港故事的民間使者。從招商引資到文化輸出,香港必須抓緊以僑力撬動發展的機遇。

特區政府正快馬加鞭,從速建設北部都會區,為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創造雄厚條件。全球華人華僑持有的資本與技術,正好能為香港提供關鍵動能。

借鏡內地「僑商投資大會」經驗,香港可攜手大灣區各城市,舉辦恒常的大灣區專題論壇,結合稅務優惠與創業孵化政策,吸引全球華商以北部都會區為平台,參與大灣區內綠色經濟、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特區政府更需把握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契機,借助僑界網絡,吸引海外華裔科學家與本地大學共建實驗室,推動人工智能、數據科學、生物醫藥等前沿技術的研發。

為落實種種僑務政策,特區政府的治理架構亦應相配合。建議成立僑務辦公室,突破過往聯誼為主而缺乏專責部門的僑務工作模式。針對僑商需求,辦公室可借鑒內地「數字僑聯」經驗,開發一站式服務平台,整合法律諮詢、跨境支付等功能;對於青年僑胞,則需設計具香港特色的創科實習計劃,吸引他們參與北部都會區建設,親身見證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歷程。此外,特區政府宜加強支持僑界舉辦各項專題活動、港產電影欣賞會、講座等,引導海內外僑胞傳承中華文化,引導他們深刻認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使命,聚僑力為港為國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奮鬥。

去年,習近平主席在人民大會堂親切會見第十屆世界華僑華人社團聯誼大會代表,表現出中央領導人心繫僑胞,重視僑務工作;二十屆三中全會更提出完善僑務工作機制。香港站在「由治及興」的新起點,僑務工作不應止於經濟層面的招商引資,更需視之為說好中國和中國香港故事的重要一環。當印尼華僑透過港產電影理解「一國兩制」的內涵,當矽谷工程師經香港平台參與大灣區創科浪潮,僑便化為橋,把這座城市「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彰顯起來,把復興夢圓起來。

撰文:譚鎮國 全國青聯委員、深圳市政協委員、新界社團聯會理事長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alt not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