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早前公布《香港氫能發展策略》,針對六大方面的挑戰提出四大策略,旨在讓香港把握氫能帶來的機遇,拓展和大灣區乃至全球的合作,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發展新質生產力。氫能是目前已知最環保的清潔能源,國家在氫能開發上執世界牛耳,陸續生產各種氫能推動的產品,香港大可利用背靠祖國的優勢,拓展新能源的中下游及周邊業務,惠國惠港,共享成果。
特區政府公布的《香港氫能發展策略》,針對六大方面的挑戰,包括確保安全、合適技術、基礎設施、成本效益、人才培訓及社會接受,提出了完善法規、制訂標準、配合市場和審慎推進四大策略。
氫能的使用可以大大減少污染,目前最廣泛應用的是為汽車提供動力。特區政府近年多次組團到內地參觀,深入了解氫能產業,從中取經。立法會議員早前在大灣區考察時,親身體驗了世界首條投入商業營運的氫能有軌電車,以及氫能推動的電動車等,令各位大開眼界。去年香港便首次引入氫能雙層巴士,復於今年稍後啟動氫能洗街車試驗計劃。氫能將徹底成為改變人類從運輸到工業流程等各領域的綠色能源。當人類努力應對碳排放和氣候變化的後果時,氫能提供了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令能源系統脫碳,開創可持續發展的新時代。
中國是氫能的最大生產國。據中國氫能聯盟研究院統計,2022年中國氫氣產量約為3,533萬噸,佔全球氫氣總產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穩坐全球第一大產氫國的寶座。中國近年不斷研發利用氫能推動的各種產品。國家早於2022年3月發布一份名為《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 — 2035年)》的政策,首次將氫能定位為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綠色低碳轉型能源載體。當前各國也紛紛就氫能政策設定中長期遠景目標,並與中國展開氫能合作。
從現實環境來說,香港地少人多,不容易成為氫能的生產基地,但可以成為內地綠色低碳技術的示範窗口,助力對外輸出內地和香港研發的技術和產品。另一方面,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更可以幫助各地的綠色轉型提供綠色融資和專業服務。
受制於各種客觀環境,香港要發展氫能,必須配合國家的步伐,尤其要突顯香港在融資方面的優勢。根據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limate Bonds Initiative)發表的報告顯示,香港可持續債券市場已經領先亞洲地區,並首次進入全球由政府發行綠色債券發行量的前十名。
報告顯示,去年來自香港的GSS+債務(即氣候債券倡議組織的綠色、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掛鈎債券)總額達到182億元美元 ,按年增長2.36倍。其中大部分可持續債券為綠色主題,發行量為156億美元,社會主題累計發行26億美元。去年香港發行人的社會與可持續發展(S&S)發行量連續第三年增長至25.6億美元,2022年發行量為19.8億美元。
挾著這個品牌效應,香港可以繼續拓展綠債業務,協助內地企業在氫能產業上融資。根據氣候債券倡議組織估計,2030年前,全球將需要90萬億美元綠色投資,用作對抗氣候變化帶來的威脅。這正正是香港可以吸納利用的商機。另一方面,作為超級聯繫人,香港足堪擔任內地有關氫能產品的展示和交易地區。
綠色債券的最大好處是融資成本低,一般較傳統債券的借貸成本低0.033%。對於投資者而言,因綠色企業的客戶忠誠度較高,在市場波動時表現會相對穩定,因此深受投資者歡迎。而內地企業來港發行綠債的最大誘因正是融資成本及利率較低。
雖然香港現有不少綠能教育中心,但多是私營機構組織,缺乏整體性和系統性。政府可以考慮集中資源,覓地興建大型的綠色能源館,介紹氫能,推動產業。一方面從小開始教育市民甚麼是綠色能源?如何產生可再生能源?提高市民研發新能源的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在展館內闢地展現內地氫能推動的產品展示廳和模型廳,吸引外國企業來港參觀,甚至即場洽談採辦氫能產品等業務,充分發揮香港超級聯繫人的獨特功能。
能源館內盡可能「以身作則」,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發電,場內設有氫能推動的導覽車等穿梭各個展館,相信對推動本地和內地的綠色產業將大有裨益。
河北省政協常委、南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