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 not available
名家觀點
辛建國:經濟下行期間中年人士自我增值與轉職再培訓之路
名家觀點
2025.07.16
辛建國:經濟下行期間中年人士自我增值與轉職再培訓之路
alt not available
Editorial Team
追蹤
Bookmark
alt not available
Loading...

香港作為競爭激烈的國際大都會,其勞動力市場深受全球經濟週期波動影響。在經濟下行期間,中年人士常因企業結構調整或縮編而面臨突如其來的職業中斷。然而,失業可成為職業重塑的催化劑。透過積極提升技能與策略性再培訓,個人能將逆境轉化為機遇,並向新興產業領域轉型。筆者在本文將探討如何透過多種方式進行自我增值與再培訓,以開啟職業生涯的新篇章。

進行策略性自我評估

職業轉型的第一步是採取主動心態,並對自身能力進行坦誠評估。中年人士應系統性分析其累積經驗、可轉移技能及個人興趣。例如,一位從傳統零售業離職的中層管理者,可能發現自身在團隊領導、客戶關係與銷售策略方面的優勢,同時意識到對電子商務領域日益增長的興趣。此類自我剖析有助釐清優勢、補足技能缺口,並確立具針對性的再培訓目標。

鎖定市場導向的發展機會

儘管面臨整體經濟挑戰,香港以金融、貿易與物流為核心的經濟體系,仍在高增長領域持續創造需求。人工智能、醫療健康管理及永續能源技術等新興產業,提供穩健的就業前景。中年人士需透過行業報告、職業博覽會及專業社交網絡密切關注勞動市場趨勢。將再培訓目標與這些需求驅動型產業對齊,可確保技能相關性並提升就業競爭力。

善用機構再培訓資源

香港完善的再培訓體系為職業轉型提供多元途徑。政府支持的計劃如僱員再培訓局(ERB),提供涵蓋數碼科技、職業英語,以及物業管理與醫療護理等專業領域的彈性課程。本地大專院校亦透過兼讀制學位課程與專業認證,支持中年在職學習者。此外,Coursera與edX等全球線上學習平台,使中年人士能突破地域與時間限制,獲取大學的前沿技能。

克服技能獲取過程中的挑戰

中年人士的再培訓常需平衡學習、家庭與經濟責任。為降低障礙,採用結構化學習方法至關重要:將課程分解為可管理的階段目標、善用碎片化時間(如通勤時段學習線上課程),以及加入同儕學習小組,皆有助維持學習持續性與責任感。參與專業社群不僅提供情感支援,更能獲得實務洞見,緩解跨入新領域的適應壓力。

執行精準求職策略

再培訓後的求職成功關鍵在於有效的策略運用。中年人士需更新履歷,強調新獲技能與過往經驗的疊加價值,突顯適應力與跨領域相關性。透過行業活動、校友網絡與LinkedIn進行主動社交,可挖掘未公開職缺。與獵頭公司合作及運用AI驅動求職平台,更能擴大機會觸及面。面試時,清晰闡述抗逆力、持續學習歷程與企業目標的契合度,能將求職者定位為產業變革中的高價值人選。

儘管香港經濟波動帶來挑戰,具備策略遠見並善用制度支援的中年人士,仍能重新定義職涯軌跡。透過優先投入終身學習、對接市場需求,並運用香港多元教育基建,個人不僅能確保就業,更能為香港經濟多元化作出貢獻。最終,職業轉型不僅是生存策略——更是於快速變革時代中蓬勃發展的契機。

撰文:辛建國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會員 香港國金獅子會前任會長 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資訊科技及財務專家

alt not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