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 not available
名家觀點
陳勄如:以全球視野剖析特首2025年施政報告內的文化藝術發展
名家觀點
2025.11.01
陳勄如:以全球視野剖析特首2025年施政報告內的文化藝術發展
alt not available
Editorial Team
追蹤
Bookmark
alt not available
Loading...

在《2025施政報告》第八章所提及關於文化、體育和旅遊協同發展的內容,展現出政府在後疫情時代和地緣政治變遷中,為香港注入新經濟動力的戰略視野,這與全球城市如倫敦和紐約透過文化產業驅動經濟增長的趨勢一致。從全球角度來看,政府持續推動文化體育和旅遊的協同發展,有助提升香港的國際吸引力,這類整合旨在將文化軟實力轉化為經濟競爭優勢。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去年公布的《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為文化藝術政策提供長遠清晰方向,鞏固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地位,在全球文化外交浪潮中,與倫敦或紐約的文化樞紐模式相呼應,但需面對區域競爭如上海、東京、新加坡及首爾的挑戰。

政府打造高端藝術品交易樞紐的舉措,將香港定位為全球三大藝術品交易中心之一,這與紐約、倫敦的藝術市場激勵政策類似,能吸引國際拍賣行和畫廊落戶,進而促進經濟多元化。構建機場城市藝術生態圈,整合工作室、畫廊和大型藝術品倉儲,這種創新城市規劃類似新加坡機場免稅儲存及杜拜的Al Quoz藝術區,有潛力將香港國際機場轉型為文化門戶,提升旅客體驗和經濟溢出效應。

而強化與巴塞爾藝術展的合作,鞏固香港作為區域唯一主辦城市的地位,這能提升全球藝術影響力,但需應對區域競爭局勢,如巴塞爾藝術展亦以不同命名布局東京、新加坡及台北以及其他國際藝術博覽會在上海、首爾的深度參與。至於與業界研究藝術品交易的稅務、融資和人才政策,這反映出主動適應全球低稅藝術市場如摩納哥的競爭,探討適用於香港的措施將有助於增強吸引力。

西九文化區推動藝術品交易生態圈的明年項目,包括與藝術廣場大樓發展商商討租賃策略吸引畫廊和家族辦公室,這類生態系統建設類似邁阿密的設計區,能創造就業並促進文化旅遊。建立藝術品修復的國際合作網絡並提供培訓,則有助解決全球藝術專業人才短缺問題,將定位香港為區域培訓中心。而系統化擴展策展和文物修復培訓亦符合全球最佳實踐,如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的模式,有助保留和吸引國際藝術家。

西九文化區作為香港最重要文化基建投資,舉辦國際大型活動如第二屆香港國際文化高峰論壇,這提升高質學術研究交流軟實力,類似歐洲的達沃斯式論壇。M+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國際和內地巡展,以及聯合策展和《大狀王》音樂劇的內地巡演,這促進文化出口,類似百老匯的全球巡演模式,有潛力提振香港創意經濟。

將於年底啟用的西九碼頭有助提升交通便利並加強文化與娛樂互動,這類濱水開發類似悉尼達令港,能營造互動城市體驗。同時,成立西九文化區學院提供專業培訓可強化人才發展,與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等機構的實踐一致,能幫助本地和國際從業員提升技能。

在推動本地文創產業發展方面,推動香港成為亞洲時裝設計中心,透過香港時裝薈聯乘巴黎和米蘭時裝周推進數碼和永續時尚,這捕捉全球可持續趨勢,如哥本哈根和東京的品牌領導,能增強香港在時尚產業的地位。

《施政報告》亦提到文創產業發展處透過電影發展基金資助的電影佔本地票房近三成,並將加強國際宣傳,這有助強化電影業,但需與好萊塢和寶萊塢競爭以擴大市場份額。 協助文創人才創作兼具中華文化和香港特色的產品,並優化亞洲知識產權交易平台,這類知識產權孵化類似韓國K-pop出口模式,能支援本地作品進入內地和國際市場。

另外,重塑表演場地布局,如香港體育館優先演唱會和沙田大會堂演奏廳優先粵劇,這優化基礎設施,類似麥迪遜廣場花園的管理策略,促進多元藝術表達。發展文藝旗艦品牌項目如香港流行文化節和香港非遺月,並打造「香港處處有非遺」,這吸引本地和遊客參與,類似日本的Cool Japan計劃,能提升文化認同和旅遊吸引力。康文署引入市場營運模式,如博物館出租和開發文創產品,有潛力增加財政可持續性並提升訪客體驗。

「無處不旅遊」概念下,今年8月訪港旅客達3320萬人次,較去年上升12%,這反映強勁復蘇,但香港需透過獨特產品與區域城市競爭以維持增長。《施政報告》亦提到發展遊艇經濟,將增加600個泊位並推進機場城市遊艇港灣,這利用香港海岸線優勢,定位為亞洲遊艇樞紐,類似摩納哥或邁阿密的高端模式,能推動豪華旅遊。放寬訪港遊艇要求並推動粵港澳遊艇自由行,這促進區域整合,類似申根區的海上自由,有助大灣區整體吸引力。

在發展「盛事+旅遊」方面,透過迪士尼20周年和大熊貓活動,這資本化體驗旅遊趨勢,類似全球迪士尼樂園,能延長旅客逗留時間。在發展郵輪旅遊方面,預計今年郵輪訪港航次增加20%,並招標啟德郵輪碼頭營運,這旨在與新加坡競爭郵輪樞紐地位,需要具競爭力的租賃條款吸引主要航線。至於在發展「生態+旅遊」方面,如升級郊野公園和建造樹頂歷奇,這符合全球可持續旅遊,能豐富鄉郊體驗。

《施政報告》亦提出推行特色主題深度遊,如紅色旅遊路線和開放邊境禁區,這多元化景點,類似歐洲遺產步道,能增添城市深度。打造高端客首選目的地,透過專屬星級旅程,這針對高端市場,類似杜拜的穆斯林友好策略,能吸引中東和東盟旅客。 報告內亦提到旅發展將推進清真認證資助計劃,上限5000元至2026年底,這有助加強穆斯林旅遊,類似杜拜的包容性舉措,提升全球宣傳。

另外,推出嶄新通關模式如無感通關,有助提升效率,類似新加坡的生物識別系統,能改善訪客體驗。而傑出服務獎勵計劃則涵蓋多行業,這建議將強化好客之道,在亞洲競爭市場中鞏固香港服務聲譽。

在推動體育發展方面,全力辦好全運會有助提升香港體育形象,類似多城市奧運模式,與旅遊產品結合能從事公眾參與。而優化體育場地如啟德體育園和香港大球場的協同作用,則可支持精英體育,類似倫敦奧運公園的模式。與LIV Golf的長期合作吸引頂級球員,可望提振體育旅遊,類似美國PGA巡迴賽達至國際水平及交流。

總體而言,這份《施政報告》呈現全面前瞻策略,利用香港東西方交匯優勢,有潛力提升全球文化和旅遊地位,但需應對地緣政治、實施成本和區域競爭等挑戰,以確保長期成功。

撰文:陳勄如

龍矚傳承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會員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藝術史學士 北京清華大學公共管理碩士 香港城市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在讀生

alt not available

alt not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