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長期深耕香港ESG領域的支持者,筆者認為「社會(Social)」維度是ESG體系的核心根基,而青少年成長與老年福祉則是衡量社會發展質量的關鍵指標。近年來,傳統武術中的雙截棍運動在香港逐漸興起,不僅成為大眾健身的新選擇,更在推動社會關懷、促進群體融合、提升市民素質等方面展現出獨特價值。筆者作為雙截棍運動愛好者, 在本文將從ESG之「S」維度出發,剖析雙截棍運動對青少年與長者身心發展的促進作用,探討其在構建包容、健康社會中的深遠意義。
一、ESG之「S」:以人的發展為核心的社會價值導向
在ESG框架中,「社會」維度聚焦於企業及社會組織如何回應利益相關者需求、推動社會公平與福祉,其核心是「全人發展」。當前,香港面臨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凸顯、老年人口養老質量待提升等社會課題:據香港心理衛生會數據,2023年香港15-24歲青少年人士的抑鬱、焦慮及失眠程度較其他年齡組別人士高,而從另一統計數字顯示適齡群體的規律運動參與率卻不足。 雙截棍運動作為兼具傳統文化屬性與體育鍛煉價值的項目,既能通過肢體訓練增強體質,又能借助團體互動與文化傳承凝聚社會共識,恰好契合ESG之「S」維度對「促進社會包容、提升群體福祉」的核心要求,為破解當前社會發展難題提供了新的切入點。
二、對青少年:以棍塑品格,築牢人生發展之基
青少年是社會的未來,其身心素質直接關係到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雙截棍運動對青少年的價值,不僅體現在體魄鍛煉,更在於品格塑造與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這與ESG「關注青少年成長權益」的目標高度契合。 從身體層面看,雙截棍運動需要手眼協調、肢體靈活性與核心力量的配合,長期訓練可顯著提升青少年的反應速度、平衡能力與耐力。 從心理與社會適應層面看,雙截棍訓練講究「心靜則手穩」,能幫助青少年紓解學業壓力、調節情緒波動。同時,團體訓練中的動作配合、師徒傳授模式,可培養青少年的團隊合作意識與尊重他人的品格。
三、對銀髮族:以棍健身心,構建積極養老新模式
隨著香港老齡化程度加深,「健康養老、積極養老」成為ESG之「S」維度關注的重點。雙截棍運動經過改良後,可適應長者的身體特點,成為提升長者福祉的有效途徑。筆者第一次接觸雙截棍, 正是在女童軍活動中觀看一班銀髮長者的表演。 在身體健康方面,針對長者設計的「緩式雙截棍」訓練,以慢動作、輕力度為核心,能有效活動肩頸、腰腹及四肢關節,改善關節僵硬、肌肉流失等問題。 在心理健康與社會參與方面,雙截棍訓練為長者提供了社交平台,有效緩解孤獨感。年長雙截棍愛好者可以組成小組,定期開展交流活動,不僅豐富了晚年生活,更增強了自我價值認同。此外,長者學習雙截棍的過程,也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有助於打破「長者與社會脫節」的偏見,推動代際融合。
四、推廣路徑:讓雙截棍運動成為ESG「S」維度的實踐載體
要充分發揮雙截棍運動對ESG之「S」維度的促進作用,需政府、社會組織與企業協同發力。建議香港政府將雙截棍納入校園體育課與社區養老服務項目,提供場地與經費支持;社會組織可聯合武術教練開展公益培訓,針對不同群體設計個性化課程;企業則可通過贊助比賽、捐贈器材等方式履行社會責任,形成「政府引導、社會參與、企業支持」的推廣體系。
雙截棍雖是小體育項目,卻承載著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推動社會和諧的大價值。從ESG之「S」維度出發,推廣雙截棍運動不僅是對青少年與老年人福祉的關懷,更是對包容、健康、可持續社會的構建。相信隨著這項運動的普及,香港將在ESG實踐中走出一條兼具文化特色與社會溫度的道路。
撰文:辛建國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會員 香港國金獅子會前任會長 香港童軍總會油尖區副會長 香港女童軍總會新界地方協會執行委員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