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第五代移動通訊產業聯盟對行政長官於2025年9月17日發表的施政報告表示高度讚賞和全力支持。報告以「深化改革 心繫民生 發揮優勢 同創未來」為主題,不單匯報過往施政報告的執行情況,更提出一系列務實進取的政策措施,關注民生所需,展現高效管治。同時也在推動科技創新、數字經濟、低空經濟及人才發展等領域作高瞻遠矚的佈局,與本聯盟推動6G通訊科技及相關產業發展的目標高度契合,一同為香港開創更好未來。
多管齊下發展「AI產業化、產業AI化」
要全力「拼經濟、謀發展、惠民生」,發展科創產業、做好人才及教育是十分重要,因此,本會十分認同成立「AI 效能提升組」,推進 AI+ 發展,不單落實 AI 政務,同時也推動推動 AI 和數據科學產業發展,做到「AI產業化、產業AI化」,促進 AI 在各行各業的深度融合,在政、產、學、研、用、投六個方面,推進 AI 科研和人才優勢,不單已預留十億元26 年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 院」,港投公司更投資在AI 產業上,政府也會推動 AI 商務應用。此外,在推動數字貿易上,不單支援中小企轉型升級,也將制訂 CargoX 8 項目路線圖、並研究如何應用代幣化電子提單。我們樂見政府對AI應用的治理及風險管理的重視,展現對技術安全及可持續發展的承諾。因為AI治理已是全球關心的重要議題。
用好香港成熟通訊基建 助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方面,施政報名提及成立「內地企業出海專班」,主動招攬內地企業利用香港平台「出海」,在中東、東南亞市場拓展商機,以及配對「一帶一路」 市場的商業項目。同時也深化粵港澳三地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提升人流、物 流、數據流、資金流的暢通運作。香港作為大灣區的一員,定必要用好香港優勢,尤其在通訊及資訊科技的優勢及成熟基建與市場,發揮自身所長,為國家發展積極出力,在世界舞台說好中國的故事。
做好強化基建佈局,施政報告提出將推出北區沙嶺約10公頃的數據園區用地作市場招標,以及推動內地數據在合規安全保障下跨境流動至河套香港園區(第71段)。將有助提升香港的算力及數據基建水平。
做好新基建 加快北部都會區發展
本會樂見「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制訂北都各發 展區的營運模式,推動大學城建設;,融合鄰近高端專業服務和職業專 培訓聯動發展;並配合新田科技城和河套區引進生命健康科技、微電子、新能源及人工智能等高新產業,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我們認為新基建,如通訊科技、算力,對未來北部都會區的教育-科技-人才三軌發展是十分重要。
完善頂層設計 支持發展低空經濟
在發展低空經濟上,香港可借助大灣區在低空經濟的完整產業鏈、完善產業政策等成功經驗,推進低空經濟生態圈的建設,,令香港成為低空創新 應用亞太區樞紐。本會歡迎「發展低空經濟規劃行動綱領」的制定,從完善頂層設計去支持發展,本會有興趣能參與其中,代表業界建言獻策,例如推出相關保險產品、進一步做好核心通訊基建設施,推出專用頻譜,提前規劃部署起降場、航路網絡、衞星定位、三維空間數據系統、智能低空交通 管理系統等。並會促進相關研發和應用,同時也會推出進階版低空經濟「監管沙盒 X」試點項目,以及開發低空經濟保險產品。並會檢視人才發展,向本地及海外業界持份者展示低空經濟商機,多管齊下發展低空經濟。
中小學數字教育藍圖及AI教育推廣
教育局預留20億元於優質教育基金,並計劃於2026年發表中小學數字教育藍圖,包括優化資訊及創科教育課程、設定「人工智能素養」學習框架、將AI教育納入核心課程及加強教師AI培訓等。這些舉措將有助全面提升下一代的數字化技能,為香港培育人工智能及創科人才奠定紮實基礎。
總結:
今年施政報告為香港的經濟、社會、民生發展描繪了一幅宏偉的藍圖,活靈活現地展示改革決心,以民心為本,以不同措施去致力提升管治效能。各項政策實在是環環相扣,從基礎設施、產業應用、人才培育、創科生態系統、新發展發展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施政報告也一一提及,並以「內聯外通」為目標,全力發揮作為內地與國際之間「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重要角色。
撰文:大灣區5G產業聯盟創會會長李帆風 、執委會主席侯東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