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行政長官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為香港未來構建充滿願景和抱負的發展藍圖,不僅強化香港「內聯外通」功能,在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的同時,亦關注民生福祉,充分展現特區政府主動作為、勇於革新的施政理念,有助工商及社會各界應對挑戰,鞏固長遠發展基礎,增強社會整體信心。
打造北都發展新引擎 施政報告提出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行政長官將領導「北都發展委員會」,強化跨部門協作,並整合資源以提升效率,包括引入快速審批制度、壓縮項目開發時間、靈活批撥土地等。在產業布局上,北都將重點發展創科、醫療和高等教育集群,並透過規劃建設「新田科技城」,與深圳科創園區形成協同效應,打造宜居宜業的國際化社區,吸引企業和人才落戶。
特區政府可考慮由一個統一平台負責審批與驗收,以加快北都的開發速度。北都會透過推動產業園公司進行片區發展和招商引資。當局亦可引入海外及內地有實力的大型企業成為戰略投資者,與園區公司共同營運,並利用戰略投資者來吸引各種目標產業及企業進入。
加速建設「北都大學城」,打造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亦是本次施政報告的亮點。當局可研究擴大未來教育城的面積,吸引更多內地與海外知名大學進駐,結合推廣「留學香港」品牌,提升作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與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當局並可在北都規劃寄宿制的國際學校和私立學校,為未來發展中小學教育產業提供支持。 「企業出海」共拓新商機 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政策加強香港與海外的聯繫合作,以及協助內地企業拓展全球市場。由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督導的「內地企業出海專班」,將形成一站式服務平台,從市場情報、政策對接到實地開拓,為企業提供全鏈條支持,協助有意「走出去」的內地企業開拓新興市場。
中總建議特區政府可積極推動香港發展「國際品牌中心」,提升品牌價值,並逐步將其發展成為香港第九項核心功能。當局亦要加快完善跨境電商海外倉政策,並與內地海關協作,建立高效的跨境物流綠色通道,推動大灣區產品認證與品質標準統一,全面強化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2.0」的角色與功能。
完善政府與業界磋商機制 施政報告提出建立「部門首長責任制」,充份展現特區政府持續完善治理體系的新風,目的是確保所有公務員,尤其是管理層,能夠切實履行其職責範疇的責任。誠如行政長官所強調,這種「強約束」並非著眼於懲罰,而是希望激發整個公務員團隊的執行力以回應社會訴求。
我們建議當局可考慮設立「首長-業界」定期磋商機制,並將企業滿意度納入相關的部門績效評估體系,讓政府服務真正成爲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此外,責任制特設由公務員敘用委員會組成的「獨立調查小組」,專責調查涉及部門首長的事宜。當局可考慮引入商界代表作為第三方,就部門協作及運作效率進行獨立評估與建議,這不但可提升公務員積極性,亦促進透明問責,強化香港營商競爭力。
總括而言,新一份施政報告不僅延續並優化以往政策,更展現特區政府在全力配合中央整體部署的基礎上,透過結合過去三年的施政經驗和廣泛聽取市民意見,對香港治理作出具前瞻性的戰略調整,提升管治能力和責任,集中力量推動重點產業發展,與國家整體戰略接軌,增強發展動能,引領香港踏上創新轉型新征程。
撰文:蔡冠深 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