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業對國際貿易和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然而船舶,包括遠洋貨船、郵輪、渡輪等,傳統上主要使用俗稱重油的高硫石化燃料油,成為全球空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源頭之一。隨著國際海事組織通過收緊法規來控制船舶引起的空氣污染,並呼籲航運逐步脫碳,國際航運業界正努力改進船舶設計和燃料效率,同时尋找更清潔的船用燃料作為傳統燃料油的替代品。
國際海事組織已制定目標於2050年前後實現國際航運淨零碳排放,今年稍後亦會確定一系列有關減少碳排放的中期措施。 上述中期措施預計將於2027年生效,當中包括推出船用燃料標準和全球航運碳定價機制。 航運業界對此態度積極,一方面配合國際減排標準,應對氣候變化等不同的環境挑戰,另一方面亦需要履行企業的環境、社會和管治責任。
香港一直以來擔當國際航運中心的角色,應領導各方推動及協助航運業界減排。 2024年底,香港特區政府公布《綠色船用燃料加注行動綱領》,致力推動綠色船舶燃料儲存庫等基建發展,鼓勵港口減排,提供誘因鼓勵使用綠色船用燃料,與大灣區港口合作,並與主要貿易伙伴構建綠色航運走廊。
《行動綱領》提出了多項重要目標:包括跟隨國際海事組織訂立在2050年前後實現國際航運淨零碳排放,在2026年把香港註冊船舶的碳排放減少最少11%(以2019年為參考基準年),把政府船隊中55%使用柴油燃料的船舶轉用綠色船用燃料,於2030年把葵青貨櫃碼頭碳排放降低30%(與2021年相比),以及推動香港註冊船舶使用綠色船用燃料的比例達至7%。政府亦預期,在《行動綱領》有序落實下,香港將於2030年為使用液化天然氣或綠色甲醇等綠色燃料驅動的遠洋船舶提供每年超過60次加注服務及逾20萬噸綠色船用燃料。
航運業一直被視為比較難減碳減排的行業之一。 然而業界近年的積極態度,團結一致的行動,特別在綠色燃料供應、加注、綠色走廊、電氣化和替代能源各範疇,探討更深化和到位的合作,加上特區政府在政策方面大力支持,情況令人鼓舞。 除了航運業界,商界亦十分支持航運業低碳轉型,尤其是企業對於供應鏈的低碳管理越加關注,如何選擇綠色合作夥伴採取有效措施去降低運輸物流部分的碳排放,成為了企業管理範圍三碳排放的重要考慮。
更重要的是:推動航運業脫碳減排,不但可以緩解行業對氣候變化的影響,為淨零碳排放目標出一分力,更可以透過促進整個綠色船用燃料加注生態圈的全面發展,將香港發展成為區內首選的綠色船用燃料加注及交易中心,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绿色航運中心的地位。 同時,香港亦會對國家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訂立有關碳達峰、碳中和方面的方向和目標,作出正面的貢獻。
撰文: 吳家穎 商界環保協會行政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