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 not available
名家觀點
黎家聰:吉利汽車(0175)私有化極氪(ZK),象徵「一個吉利」戰略開展
名家觀點
2025.05.12
黎家聰:吉利汽車(0175)私有化極氪(ZK),象徵「一個吉利」戰略開展
alt not available
Editorial Team
追蹤
Bookmark
alt not available
Loading...

上週末,大家都在觀望中美談判,執筆之時仍未有最新的結果。不過相信今日星期一(12日)市場就會給出一個走向,即使目前未有最終結果。至於過去幾週,港、美股都一直反彈,比想像中多,有貨底的大家相信有一定有所斬獲。上週還有一則投資界的重要新聞,就是「股神」巴菲特退休了,實在是令人感到婉惜。

個股方面,吉利汽車(0175)也有一個很有話題性的新聞。5月7日,吉利宣布擬以每股25.66美元的價格私有化極氪(ZK),交易完成後極氪將從紐交所退市,並與吉利汽車完全合併。私有化價格較近30日均價溢價近20%,相當闊綽。要知道,極氪(ZK)去年5月才在美國紐交所上市,股價表現雖然不算好,但也遠未到需要主動退市的地步。上市剛滿一年即被私有化, 顯然吉利是另有所圖。

有人猜測,這與早前美國暗示會將中概股除牌退市,作為關稅談判籌碼有關。如果能夠藉此減低不確性,而且計算過有利可圖的話,也不無道理。畢竟,吉利本身已持有極氪的65.7%股權,強制除牌恐慌可能大幅拖低吉利的估值。與其讓自己處於被動,不如主動出擊。

不過,筆者認為吉利汽車本身就有意私有化極氪。去年11月,吉利汽車早已增持過極氪,當時的作價或為26.87美元,較當前的私有化出價還要高出4.72%。根據吉利汽車的說法,今次私有化極氪是為了其全面整合極氪的資產及資源,以提升其乘用車業務的競爭力,而這也將有助其確定極氪未來的戰略方向,以應對全球市場及經濟挑戰。這一說法,正正就應合了《台州宣言》的戰略及精神。

早於去年9月,董事長李書福在台州發表《台州宣言》,提出「戰略聚焦、戰略整合、戰略協同、戰略穩健、戰略人才」五大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戰略聚焦和整合,全面梳理吉利各業務板塊,釐清業務定位,調整優化產業佈局結構,進一步明晰各品牌定位,理順股權關係,減少利益衝突和重複投資。

也就是「聚焦汽車主業,回歸一個吉利」。

事實上,目前已包括有幾何、LEVC、領克等多個品牌都被整合、收編。其中,幾何、LEVC併入吉利銀河,而領克則與極氪整合成極氪科技集團。顯然,今次極氪的私有化,也是遵循《台州宣言》的戰略性部署,避開強制除牌只是順便而為。後續吉利將會將品牌形成清晰的架構,極氪定位為豪華科技品牌、領克定位為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而吉利銀河和中國星則定位為全球主流品牌。

目前整合的效果也確實立竿見影。上月吉利實現銷售23.41萬輛,年增52.7%,在主流車企中增速最快,並且出現了銀河E5、星艦7、領克900等一批爆款車型。

相比之下,另一家主流車企奇瑞汽車,仍在瘋狂擴張,令品牌和車型越來越龐雜。擴張有時不一定比聚焦好;去年奇瑞在銷量排名第二,力壓第三的吉利,但現在吉利已重新奪回第二位,而吉利的增速也遠高於奇瑞。有時侯,減法比加法更有效。

在車型和品牌過多的中國市場,總令人眼花繚亂,倒不如集中火力打造幾款明星車型,比起弄一大堆滯銷車型,無謂的浪費資源更為聰明。吉利管理層早前亦表示產品的數量預計會減少20%。在調整前,吉利以往的旗下品牌多達14個,現在終於意識到減法的重要性。比起盲目擴張,在當下的存量市場,聚焦來得更有效。

在策略的重大轉變下,吉利很可能會變成比現在更好的一間公司。其實,吉利汽車去年銷量也有比亞迪的一半,但市值卻不到對方的五分之一。現在,集團改變了策略,優化了技術共享與成本效益,也吸納了極氪這樣的優質資產,吉利汽車的估值有望被投資人重新審視。目前吉利的市盈率為10倍左右,遠低於比亞迪的27倍。即使追不上比亞迪,只要拉近一些,回到15倍市盈率也是相當不錯。

總括而言,吉利汽車私有化極氪,象徵了一個戰略大轉變的開展。到底會否因此而在競爭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取得成功,仍言之尚早。不過,起碼我們知道吉利汽車積極求變,而且從打好基本功開始,這種事就最吸引喜歡穩打穩紮的投資人吧。

撰文:黎家聰

在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學學士畢業,投資經驗達10年以上,善於財務報表基本分析、技術分析、財技分析等。此前創立聰明錢走勢投資教學,教育超過500名學生,亦曾任不同金融機構的要職,現為財經節目嘉賓常客,身兼專欄作家、亦曾為香港電台《經濟「識」堂節目》主持人。

免責聲明: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本評論並非及不應被視為邀約、招攬、邀請、建議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投資決策之依據,亦不應被詮釋為專業意見。閱覽本文件的人士或在作出任何投資決策前,應完全了解其風險以及有關法律、賦稅及會計觀點及所帶來的後果,並根據個人的情況決定投資是否切合個人的財政狀況及投資目標,以及能否承受有關風險,必要時應尋求適當的專業意見。本人或其有聯繫者並未持有本評論所評論的上市法團的任何財務權益。


延伸閱讀:黎家聰:遠離關稅戰 赤子城科技(9911)跑贏大市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alt not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