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跨境電商迅速發展,商品的國際流通不再只是倉儲與物流的問題,而是一場牽涉法律、稅務與政策的「無形戰爭」。而在這場戰役中,一組組看似冷冰冰的數字,其實正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那就是HS(Harmonized System)與HTS(Harmonized Tariff Schedule)商品代碼。
當你在電商平台上下單一袋「未烘焙的阿拉比卡咖啡豆」,你也許只在意風味與產地,但這包咖啡在跨境通關的世界裏,早已被精確「分類」。這個分類標準,正是全球貿易運行的語言密碼。
1988年,世界海關組織(WCO)推出了《商品名稱及編碼協調制度》,即HS代碼。這套 6位數的分類編碼,至今已成為全球超過200個國家與地區在報關、統計、稅則及貿易監管中普遍採用的標準。
HS代碼的結構邏輯嚴謹:
前兩碼標示大類別(如第09章屬咖啡、茶等)
接下來的兩碼細分品項
最後兩碼則用於更細節的描述
以此建立起一套「全球通用」的商品分類語言,確保不同國家的海關對商品屬性有一致理解。
在HS系統的基礎上,各國依據本身的政策與進口管理需求,再延伸出具備地方特色的HTS代碼。
以美國為例,HTSUS由10位數組成,前6位與HS代碼一致,而後4位則納入美國的特定管理條件與關稅安排。舉例來說,一袋未烘焙、未除咖啡因的阿拉比卡咖啡,其在美國的HTS代碼為0901.11.0010,其中最後的「10」特指阿拉比卡品種。然而,這些後位碼在不同國家可能完全不同:
國家 HTS代碼 簡介
英國 0901.11.00 00 咖啡,未烘焙,未脫咖啡因
日本 0901.11-000
韓國 0901.11.0000
澳洲 0901.11.00
這些細節差異代表每個市場對商品分類與管理的解讀不盡相同,電商企業若欲精準預估稅費與清關條件,便要好好掌握HS代碼和 HTS代碼的細則。
在國際貿易實務中, HS代碼與HTS代碼是基礎與延伸的層級關係。HS代碼作為全球通用的6位數編碼,是國際貿易的「基礎語言」,統一了商品分類標準。而HTS代碼則是各國政策的「方言」,採用8至10位數系統實現更細緻的管理,反映當地特有的商品規格要求和管理細則。對跨境電商業者而言,精通兩者的關聯與應用,已非選擇題,而是能否合規、節稅與降低跨境風險的必修課。
過去商品分類仰賴經驗與直覺,如今則已邁入數據化與制度化的專業時代。以下為一套標準化的分類流程:
(1) 釐清商品本質:定義用途、功能與主要構造
(2) 查閱WCO章節與注釋:確認分類依據是否符合法條說明
(3) 套用通用解釋規則(GRI):確保編碼邏輯與HS分類一致
(4) 比對進口國的HTS條文與政策:掌握當地的細節要求與潛在管制
透過這四步驟,企業能有效避免誤報、延誤甚至觸犯法律。
在今日貿易實務中,正確使用HS與HTS代碼不單止是法律責任,更是企業競爭力的體現:
(1)降低關稅成本:不同分類會對應不同稅率。以電子產品為例,某些分類稅率為0%,另一些則高於25%。企業若能合理編碼,可為成本結構帶來關鍵優勢。
(2)控管合規風險:許多品項需附帶特殊許可、檢驗或標籤。以2024年美國FDA新制為例,進口化妝品須提供更嚴格的成分與標示資訊,錯誤編碼恐造成退運或罰金。最典型的案例,是兩家美國家具進口商於2009至2012年間,故意將來自中國的木製臥室家具申報為辦公室家具,以逃避反傾銷稅,最終於2015年被罰款1,500萬美元。錯誤分類代價之高,絕非僥倖可賭。
(3)爭取關稅優惠:在自由貿易協定(如CEPA)框架下,正確的商品分類是取得零關稅資格的關鍵。若編碼錯誤,即使符合原產地規則,也無法享有優惠待遇。
【延伸閱讀】迎戰 關稅貿易戰 :電商的策略應變之道
跨境貿易瞬息萬變,擁有一位專業的物流夥伴,是企業永續經營的要素之一。以ePlus為例,其在跨境電商物流領域深耕多年,透過全球倉儲網絡與自主研發的智慧物流系統,提供電商企業一站式的物流解決方案。其服務涵蓋空運海運、進出口清關、倉儲管理、執貨包裝及快遞派送,亦支援外國登記進口商(Foreign Importer of Record, FIR)服務,協助尚未設立海外公司的企業取得當地進口資格,確保貨品順利通關。
【延伸閱讀】進口管制及政策變動下的電商拓展
通過自主研發的智慧物流系統,企業可即時監控各國訂單及庫存狀態,靈活調整營運策略。ePlus專業團隊持續追蹤全球關稅政策變動和通關規定更新,確保客戶能及時掌握市場動態,在激烈競爭中保持優勢。無論是複雜產品的 HS Code查詢 ,還是應對各國差異化的通關要求,我們的專業團隊都能提供可靠建議,協助企業降低營運風險,加速市場拓展,確保貨品準時送達消費者手中。
文:e+Solutions 副總經理 葉翠玲(Sand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