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 not available
名家觀點
陳柏軒:「地震預言」無阻日本房產的投資價值
名家觀點
編輯精選
2025.07.28
陳柏軒:「地震預言」無阻日本房產的投資價值
alt not available
Editorial Team
追蹤
Bookmark
alt not available
Loading...

全球地震頻發 日本防震應對能力領先

事實上,地震早已是全球性自然現象,且有發生頻率上升的趨勢,根據近年數據,震級6以上的地震就有: 2022 年 1 月,中國青海門源發生6.9級地震; 2023 年 2 月,土耳其與敘利亞遭遇7.8級地震,造成超過5萬人喪生; 2024 年 4 月,台灣花蓮發生7.2級地震; 2025 年 6 月,智利北部發生6.4級地震。

由此可見,地震並非日本獨有,已是全球需要共同面對的風險。日本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與太平洋、歐亞、北美及菲律賓海等多個板塊交匯,活斷層較多,地質活動頻繁,是可能引發地震的自然地質條件區域。據統計,日本每年發生約1,500次有感地震,但其中僅5~7次為較大震動,實際危害有限。

日本自1923年關東大地震後,逐步建立起一套相對完善的地震防範體系,目前已處於全球領先的地位。2024年1月,日本能登半島發生7.6級地震,雖引發山崩、火災與海嘯警報,但死亡人數卻控制在百人以下,遠低於類似規模地震在其他國家造成的重大傷亡數,顯示了日本常年來構建防災體系與技術提升的能力。

日本防震建築與制度,安全嚴謹

建築物的抗震是日本防震體系中的重要一環,日本的《建築基準法》規定,所有新建築需承受相當於建築自重100%的水平力而不倒塌的耐震設計,以保障生命安全。常見的抗震技術包括:隔震基礎、阻尼器、鋼筋混凝土加固與交叉層壓木材(CLT)等,提升建築安全性。

此外,日本政府定期推動學校、企業與社區進行防災演習,並部署全國性的地震預警系統;震前數秒至數十秒的警報,可讓高鐵、電梯等緊急停擺,以達到大幅降低傷亡風險的目標。根據統計顯示,超過87%的日本新建建築可有效抵禦大型地震。

大阪地震風險較低 是房產投資的優選

地理上,大阪位於關西地區,遠離日本東北沿海等主要板塊俯衝帶,且不屬於海嘯高風險區域。歷史上,雖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震央距離神戶和大阪不遠,但受惠於當時已有新法規與建築加強,當地高樓與主要基礎設施維護較佳,較少出現倒塌事故。隨著建築標準的不斷升級,大阪的建築耐震能力應更勝以往。

若投資人考慮選擇日本房產投資,大阪是值得重點關注的地區。若希望獲得更高的保障,可考慮透過日本的地震保險來防範風險,該保險需與火災保險一併投保,保障範圍涵蓋建築與家財損失,保額最高可達建築5,000萬日元、家財1,000萬日元,可提升整體資產的安全性。

地震是自然風險,但相較于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日本不僅在預警系統、建築規範與國民防災等方面處於領先地位,更有保險機制可作為額外的保障。在選擇房產區域時,大阪等風險較低、基礎建設完善的城市,是穩健投資的優選。

撰文:陳柏軒

慧橋日本投資開發株式會社 創始合夥人及行政總裁

聲明:本文的內容僅供一般資訊及參考之用,不構成對任何投資產品或標的的推介、要約、招攬或建議。本文所述内容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亦不應視為就任何投資策略或證券等向個別人士提供意見或建議。在作出任何投資決策前,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或諮詢專業顧問,充分評估相關風險與自身情況。

alt not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