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 not available
名家觀點
聶振邦:長和旗下Cenovus完成收購MEG 海外投資回報香港股東
名家觀點
編輯精選
2025.11.19
聶振邦:長和旗下Cenovus完成收購MEG 海外投資回報香港股東
alt not available
Editorial Team
追蹤
Bookmark
alt not available
Loading...

自11月6日起恆指走勢反覆,資金傾向流入基本面穩健的大型股份,長和 (0001) 便是如此,於11月12日大升4.15%,創今年3月7日以來單日最大升幅。目前集團業務遍佈全球50個國家,僱用超過 30 萬名員工。於2024年,核心業務包括港口、零售、基建及電訊之EBIT約475億港元,當中近97% 、即近460億港元來自海外業務的貢獻,充份反映是華資企業的跨國集團佼佼者。多年來長和讓市場看見高度重視股東利益,不論經營環境見多大挑戰,依然長年堅持派發中期和末期股息,集團亦不時以可行方式進一步回饋股東支持。

今次收購MEG獲高度支持

近日迎來好消息,於上周五 (11月14日) 宣佈旗下加拿大能源公司 Cenovus Energy (NYSE: CVE) 已成功收購油砂公司 MEG Energy Corp (TSX: MEG,已於11月14日退市),收購後,長和與李氏家族仍然是單一最大股東,合共持股近30%。今次收購獲高度支持,於加拿大時間11月6日獲MEG股東以大比數 (86%) 贊成通過,並於11月13日完成交易。市場解讀併購完成Cenovus可望成為加拿大最大產油商,勢必有良好的發展。此外,長和毋須額外注資分毫;以及長和與李氏家族繼續作為單一最大股東,穩佔控股主導權,可見本次交易產生多贏局面。

Cenovus大有價值修復潛力

此項收購完成立即為Cenovus增加了約每日11萬桶的低成本、長生命周期油砂產能,以及Cenovus的總產能將提升至每日約 100 萬桶石油當量 (boe/d),相比國際能源巨頭蜆殼 (NYSE: SHEL) 每日280 萬桶石油當量 (boe/d) 的總產能,Cenovus的產量為蜆殼的1/3。而按11月14日美股收市價計算,蜆殼和Cenovus市值分別約2,172億和343億美元,後者相對不足1/6,間接反映Cenovus大有價值修復潛力。相對蜆殼股價上周二 (11月11日) 創歷史新高,Cenovus則僅於2024年8月底以來高水平,較28美元以上的歷史高位,現於18美元水平低逾三成五,進一步反映大有價值修復潛力。Cenovus年初至今股價已累升逾23%,證明不乏投資者看出Cenovus具吸引投資價值。

可望成為加拿大最大產油商

收購完成後,Cenovus的總產能提升,可望成為加拿大最大產油商。目前加拿大為全球第四大石油生產國,每日406.24萬桶,意味著Cenovus的總產能將佔近1/4;並其產量在併購後已超越歐洲三大石油生產國之一的英國 (59.38萬桶/日)、及東南亞最大石油生產國前兩位的印尼 (57.99萬桶/日) 和馬來西亞 (47.71萬桶/日),並相當於汶萊產量 (9.03萬桶/日) 的10倍、及全球十大石油生產國之一科威特產量 (241.08萬桶/日) 的40%。

故此隨著Cenovus股價續升,長和投資價值同見與日俱增,足見今次收購成為集團回饋股東支持另一模式。另外,最近特首李家超再三提出香港作為「超級連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強調香港內聯外通的優勢。長和作為英國、加拿大、澳洲等地的其中最大投資者,業務涵蓋貨櫃碼頭、零售、能源基建、電訊等多個範疇,當中涉及的人脈十分廣泛,絕對有條件於香港推動「超級連繫人」和「超級增值人」中扮演角色。截至11月17 日收報54.60元,處於今年暫時高水平,年初以來累升超過39%,較恆指累升約31%為高,證明市場對長和投資價值依然看好。

撰文:聶振邦(聶Sir)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alt not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