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五輪中美面對面貿易談判和中美兩國元首會面相繼結束,不難看出港股缺乏方向。上週因有重陽節假期,港股只有四個交易日,雖見周一 (10月27日) 恆指升逾270點,卻現「陰燭」。之後三日不但亦見陰燭,並見三連跌,最終全週累跌253點,整個10月則累跌近950點,終止前五個月連升。上周五跌達376點,為10月20日以來單日最大跌幅,至10月底共九個交易日,雖有五日見升,但多達八日見陰燭,不少投資者「趁高散貨」意圖明顯。目前恆指徘徊於50天移動平均線,於10月31日收於其下。
恆指上揚乏力明顯
這是10月23日以來首度出現,於本周一 (11月1日,11月首個交易日) 50天線於26,050點水平,開市不足兩分鐘高見26,075點,上破50天線,卻於上午11:00報26,049點,此線得而復失。不過若非本週見連續兩個交易日或以上收低於26,000點,甚至收低於25,800點 (10月20日以來暫僅見10月22日收於其下),所以若此位置若亦告失守收市,自然能確認受制於50天線,屆時港股走勢不宜樂觀。論到25,800點,從9月9日至10月31日接近兩個月,僅見三日收於其下,正是短期不容有失的原因。
現價比較一年低位
目前恆指能否在25,800點水平見支持,有待日子觀察,目前投資者選股宜重防守性,現價高於52週低位不多於一成屬不俗參考,於11月3日報8.96元 (截至上午11:00) 的中國建築國際 (3311) 不妨留意。現價較暫時52週低位8.76元 (見於2025年11月1日) 僅高2.28%,確認差距少於一成,加上處於2024年6月以來低水平,距今歷時超過一年零五個月,認為具備較強防守性。於今年9月9日收市後發佈的2025財政年度之中期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資產淨值約685.92億元,而截至今年6月底的已發行股數約50.38億股,計出每股淨值折合為13.6160港元。
市賬率計算合理值
每股淨值相對今年11月3日報8.96元 (截至上午11:00),市賬率為0.66倍,低於1.00倍反映就基本面而言現價偏低。此外,參考截至2022年至2024年底,以及截至2025年6月底之每期市賬率為0.57至0.97倍,平均值為0.80倍,高於現時的0.66倍,反映現價實則偏低。平均值相對每股淨值為13.6160元,計出每股合理值為10.86元,較8.96元之潛在升幅為21.21%。而截至今年6月底的倒數十二個月之股東應佔溢利約96.14億元,相對截至今年6月底的加權平均股數約51.85億股,每股盈利折合為1.8542港元。
每股盈利對比8.96元之市盈率為4.83倍,參考上述四個時期之每期市盈率為3.99至7.11倍,平均值為5.67倍,高於現時的4.83倍,進一步反映現價偏低。平均值相對上述每股盈利為1.8542元,計出每股合理值為10.50元,較8.96元之潛在升幅為17.19%。另看股息率分析,得出每股合理值是10.52元,較8.96元之潛在升幅為17.41%。綜合上述三種分析,每股合理值為10.50至10.84元,平均值為10.62元,筆者認為集團的每股合理值不少於此值,表示現價有上升空間,較現價產生潛在升幅超過18.50%,連同預期2025財年之每股股息折合為0.6250港元,計出股息率接近7厘,預期一年回報率超過25.50%。此股顯然屬中長線投資性質;止蝕位為買入價下跌20%可考慮離場。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