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 not available
名家觀點
芯泳空間:風雨過後・漏水診療手冊(二)外牆
名家觀點
編輯精選
2025.10.16
芯泳空間:風雨過後・漏水診療手冊(二)外牆
alt not available
Editorial Team
追蹤
Bookmark
alt not available
Loading...

外牆漏水是最難處理的問題之一,要徹底根治必須從外牆著手。進行工程前須先釐清責任歸屬,且並非業主願意付費或承擔責任就能處理。

問題原因:

• 樓宇年久失修,結構老化,混凝土出現微裂縫,雨水沿縫隙滲入內牆。

• 建築施工時使用品質差的建材或施工不當,導致防水層失效,增加漏水風險。

• 地震、結構沉降等外力可能導致外牆出現裂縫,成為雨水滲入的通道。

• 屋頂、陽台或外牆周圍的排水系統堵塞或設計不良,積水會滲入外牆並損害結構。

• 外牆管線進出的打孔若未妥善密封,容易導致滲水。

alt not available

常見徵兆:

• 牆身油漆或牆紙發霉、脫落或起泡。

• 若牆體或樓板內的鋼筋受潮,可能產生銹漬並擴散至牆面。

• 外牆混凝土、批盪或磁磚等材料受損或老化,可能成為水分滲入的通道。

alt not available

解決方法:

• 若屬大廈單位,可先向管理處反映,確認牆身屬於私人專有還是公共部分。若為公共區域,維修責任屬公家,但通常須待整棟大廈進行外牆維護時方能處理。因此,不少業主會自費在室內滲水位置「打針」,即利用高壓灌漿機將防水物料(如低黏度聚氨酯、環氧樹脂等)注入牆身內部的裂縫和空隙,堵塞漏水通道。然而,若牆身有多處裂縫,封堵某一滲水位後,可能導致另一位置出現滲漏。除非能從外牆處理,否則只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 若外牆漏水位於窗戶旁且易於搭棚維修,業主亦不介意自費處理,一般只需與管理處溝通,並在工程完成後恢復原有牆身飾面,管理處大多會批准。

• 若為獨立屋或牆身屬私人區域,可自行聘請專業人士從根源處理,防止問題擴大影響結構安全。首先清除外牆上的油污、灰塵、鬆弛的油漆或完成面及舊防水層,將裂縫鑿成V形,再以填縫修補劑填平。若為混凝土結構縫或蜂窩狀處,需使用添加防水料的水泥進行封填。封填後清潔外牆基面,再塗刷至少兩層外牆專用防水塗料或防水膜,並確保縱橫交錯塗刷。 定期檢查及維護:

• 定期檢查外牆是否有異常,如牆面潮濕或裂縫。

• 定期清理外牆周圍的排水管和排水口,確保雨水順利排出,避免積水。

• 建議每年至少檢查一次外牆狀況,並定期維護防水層,以及時發現並處理滲水問題,防止情況惡化。

撰文:芯泳空間

alt not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