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新一份《施政報告》即將揭曉,創科界正屏息以待,期盼政府在人工智能(AI)領域推出更具魄力、更為聚焦的政策藍圖。當前,全球正處於AI技術爆發的關鍵時刻,這既是挑戰,更是香港實現新一輪經濟跨越的黃金機遇。筆者預測,今年的施政報告會將AI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並推出一系列具體、務實的措施,為香港的AI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雷厲風行 AI研發院火速落實
筆者預計施政報告將會加速落實「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AI研發院的成立,將不僅僅是一個研究機構的誕生,更是香港AI發展的「大腦」和「引擎」。筆者認爲AI研發院可聚焦以下職能:
頂層戰略規劃:負責制定香港整體的AI發展路線圖,確保政策的連貫性和前瞻性。
倫理標準制定:引領AI倫理標準的建立和推廣,為業界提供清晰的發展方向和行為準則。
資源統籌樞紐:整合併調配算力、數據、資金等關鍵資源,打破部門牆,善用資源,提升效率。
產學研超級聯繫人:推動學術界的頂尖研究與產業需求無縫對接,加速科研成果的轉化和落地。
AI研發院的火速落實,將向外界釋放一個明確信號:香港發展AI的決心是堅定不移的,行動是雷厲風行的。
提升戰略高度 呼應國家「AI+」行動
筆者認為,施政報告應明確將AI提升到關乎香港長遠競爭力的戰略高度,並積極呼應國家的「AI+」行動。強調香港在國家AI發展大局中的獨特角色,充分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顯著優勢。 背靠祖國:香港將更緊密地融入國家創科體系,特別是在大灣區框架下,與內地城市在AI基礎研究、技術開發和人才培養上進行深度協同。
聯通世界:利用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中心的地位和普通法制度,吸引全球頂尖的AI企業、人才和資金來港。報告將特別強調香港在數據合規方面的低成本優勢,使其成為國際數據和AI模型訓練的理想樞紐。
這一定位將使香港成為國家AI生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既服務國家戰略,也成就自身發展。
倫理導向 建立靈活的AI治理框架
在AI監管方面,筆者認為政府應強化以「倫理導向」取代傳統「嚴格規管」的治理思路。面對快速迭代的AI技術,僵化的法律條文容易扼殺創新。因此,政府可傾向於推廣和完善由數字辦發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指引》,為業界提供清晰的行為準則。
此舉的核心優勢在於:
降低合規成本:清晰的倫理指引,讓企業(特別是中小企)在開發AI應用時有規可循,無需耗費大量資源在法律解讀上。
鼓勵創新探索:在守住倫理底線的前提下,給予企業更大的創新空間,有利於新技術、新應用的湧現。
發揮普通法優勢:香港的普通法體系允許參考國際案例,能夠靈活應對AI帶來的各種新挑戰,保持治理框架的先進性。
精準滴灌 推出中小企AI應用資助計劃
要讓AI真正賦能百業,中小企的參與至關重要。筆者期望施政為中小企設立針對AI應用的資助計劃;並避免過去大水漫灌式的資助,而是更具針對性,旨在解決中小企在應用AI時面臨的三大痛點:資金、人才,和算力。
不是要每家中小企都去研發AI,而是要讓它們用得上、用得起AI,從而提升營運效率和市場競爭力。
以「智方便」為尖刀 引領政府數字化思維變革
經過多年的優化和功能開發,筆者大膽預測,施政報告將會把「智方便」(iamSMART)定位為引領整個政府進行數字化思維和流程變革的起步點。「智方便」可以和AI深度整合,使其從一個身份認證工具,升級為一個真正的智能化市民服務平台。
更深層次的意義在於,以「智方便」的成功作為樣板,推動各政府部門進行徹底的流程再造。報告或會直接點出一些過時的行政流程,例如運輸署牌照申請仍未支持電子簽名等問題,並要求各部門在限定時間內,利用AI和數字化手段進行改革,致力建設一個「更聰明的香港」(Smarter Hong Kong)。
這將從根本上改變政府部門的傳統工作思維和慣性,將以人為本、以數據驅動的AI思維,注入到公共行政的每一環節中。
結語:把握關鍵時刻 迎接AI新篇章
筆者相信,明天的施政報告將是香港AI發展的一個分水嶺。現在是發展AI的關鍵時刻。筆者期待政府能以破釜沉舟的勇氣和決心,帶領香港社會各界,共同把握這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奮力開啟屬於香港的AI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