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 not available
名家觀點
初創企業崛起的「人和」力量
名家觀點
編輯精選
2025.08.29
初創企業崛起的「人和」力量
alt not available
Editorial Team
追蹤
Bookmark
alt not available
Loading...

面對經濟增長放緩,創科發展已經成為香港經濟轉型的重要引擎。根據政府的「2024年初創企業統計」,儘管面臨經濟逆風,本港的初創企業數目仍按年增長,去年達到近4,700間、僱用人數達1.8萬人。過去幾年,疫情促使企業尋求轉型,這可謂是「天時」,而鄰近大灣區的發展優勢則為「地利」。然而,初創要將創新思維結合市場需求、並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關鍵始終在於「人和」。

多元支持培育 助力創新產業

初創企業的成功不僅要依賴創新的技術和產品,還需要強大的資金支持及多元化的資源,包括公私營機構的支援網絡、高等院校的科研技術、工商產業的市場與商業知識,以及投資者的資金等。最近,筆者在港鐵車廂內看到一組平面廣告,鏡頭前的兩位主角都是香港成長的年青人,正是大學成功培育初創人才的範例,凸顯了初創獲得「人和」支持的重要性。

男主角Nelson是香港城市大學傳染病及公共衞生學系博士生,數年前與同系拍檔創立了一間專注於藻碳科技的初創公司,該公司通過基因變異技術培植微藻,再利用自行研發的設備,來提升微藻的吸碳能力,令其吸收之二氧化碳相等於同面積樹林的68倍水平,為環保綠色產業注入動力。

女主角Gayle同樣是城大校友,她創立的公司研發了一款「智控環」,用戶佩戴後可通過手環上的傳感功能,隔空觸摸及操控身旁的螢幕,實現行走場景中的「多指打字」操作,適用於物流、教學或會議等多種場景。 融合官產學投 釋放科研成果

這兩間成功的初創企業均獲得了城大「HK Tech 300」計劃的100萬港元天使投資。該計劃不僅提供種子/天使投資,還包括工商網絡、投資配對、共創空間等多項服務。計劃內有來自不同產業的250名創業導師、以及100家公私營機構和創投基金作為合作夥伴等,旨在幫助初創擴展人脈、理解產業痛點、提升商業頭腦,並根據市場需求作出調整。

高等院校的教育和科研技術是其最重要資產,城大這個計劃正好利用這優勢,將大學的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據筆者了解,Nelson已成功將實驗室的研究成果帶到現實,在元朗開設了一個微藻養殖場,更曾經隨政府代表團訪問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等地,未來計劃開拓內地和中東市場;Gayle的初創則應用了大學的科研專利,將紙本上的學術研究,轉化為隨手可得的應用產品。

提升創科生態 驅動經濟發展

筆者深信,完善的創業生態圈發展是促進初創成長及推動全球社會進步的核心動力。香港擁有高度開放的經濟體系,以及多間科研實力雄厚的大專院校,已具備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的堅實基礎。隨著政府近年積極推出一系列政策,如「創科產業引導基金」、「創科加速器先導計劃」及「產學研1+」計劃等,不僅強化了「官產學研投」的協同合作,更進一步支持初創企業在充滿挑戰的環境下茁壯成長,助力香港的經濟轉型與創新發展。

撰文:陳迪源( 香港創科發展協會創會主席)

alt not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