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來,香港傳統名校中四女學生研發的人工智能軟件「藥倍安心」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經過香港教育城和香港資優教育學苑歷時兩個月的專業調查,事實真相已經水落石出:該學生早在2023年10月已向老師提出相關概念,並在2024年1月和2月分別參加了兩個創新科技大賽,三次提交的簡報內容高度相近,充分證明了作品的原創性。
時間顯示,學生的原創概念發展明顯早於任何商業介入,家長的商業合作洽談是在學生已完成兩次比賽參賽後才開始的。
「藥倍安心」:年輕創新者的社會關懷
要真正理解這次爭議,我們首先需要了解「藥倍安心」究竟是什麼。這是一個針對醫療安全痛點的創新解決方案,體現了一位中四學生對社會問題的敏銳觀察和創新思維。 項目創新點:
問題識別:學生敏銳地發現了醫療處方中的安全隱患,包括藥物相互作用、劑量錯誤等問題
技術應用: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藥物安全檢查,提供智能化的處方審核功能
實用價值:旨在減少醫療錯誤,保障病人用藥安全,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創意整合:將複雜的醫療知識與現代AI技術結合,展現了跨領域思維能力
學生的創新歷程: 從調查資料可見,這位學生在2023年10月就開始構思這個概念,經過幾個月的發展和完善,形成了包含問題分析、原理闡述、立論基礎、個案例子、應用程式功能及解決方案的完整22頁簡報。這個過程充分展現了一個年輕人從發現問題到提出解決方案的完整創新思維。
家長支援的適當角色
調查結果明確顯示,該學生的父母與美國科技公司於2024年3月開始聯繫,這個時間點是在學生已經完成兩次重要比賽參賽之後。商業合作以學生既有的作品資料,包括設計理念及操作原理等為基礎展開,這清楚說明了學生作品與後續商業化的時序關係,證明商業化並非作品的起源。
家長在子女學習過程中提供適度支援是正常的,關鍵在於把握好界線。正如教育城在聲明中特別呼籲,家長在子女的學習歷程中只宜適度參與,避免過度介入,以鼓勵及促進學生主動探索、發揮創意,培養自主學習能力。這個案例中,家長的商業化嘗試發生在學生已經獨立完成概念發展和多次參賽之後,體現了適當的時序安排。
符合規則的結果不應成為攻擊對象
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則必須明確:如果調查結果符合當時的比賽規則,那麼焦點絕不應該放在得獎學生身上,這對參賽者極不公平。
根據比賽規例,「參加者並不需要強制提交任何實體製成品或模型」,評審重點在於「資訊及通訊科技的創新及創意、設計的功能性、市場潛力、對目標受眾的裨益和影響」。這種評審標準經過多年實踐檢驗,符合國際趨勢,重視概念創新而非純粹的技術實現。
學生按照既定規則參賽並獲得認可,卻因為公眾對規則本身的不滿而遭受批評,這是完全錯誤的做法。我們不能因為事後對規則有不同看法,就追溯性地懲罰那些在當時規則框架內正當參賽的學生。
建設性討論推動社會進步
面對這次爭議,與其進行無目的的謾罵和挑毛病,我們更應該提出建設性建議,推動制度的持續完善。香港作為國際都會,我們的社會無論在實際需要還是整體氣氛方面,都應該追求精益求精的境界。
建設性的討論應該聚焦於:
-如何讓競賽規則更加完善和透明?
-如何平衡創新鼓勵與公平競爭?
-如何建立更完善的申報機制?
-如何明確家長參與的合理界線?
具體改進方向包括:
-加強申報機制的透明度和具體要求
-強化使用人工智能及數據的道德原則和監督機制
-完善第三方協助的申報要求和評估標準
-建立更完善的爭議處理和申訴機制
一個成熟的社會應該具備自我完善的能力,通過理性討論和建設性建議來解決問題,而不是通過攻擊和謾罵來發洩情緒。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經過多年發展,其規則和評審標準不斷完善,正是這種精益求精態度的體現。
保護創新熱情,承擔社會責任
過度的質疑和批評可能對年輕創新者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像「藥倍安心」這樣關注社會問題、嘗試用科技手段提出解決方案的創新精神,正是香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所需要的。我們應該營造一個鼓勵探索、寬容試錯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敢於嘗試、勇於創新。 社會各界的共同責任:
-媒體和公眾:以事實為基礎,以建設為目標,以理性為準則進行討論
-教育機構:持續完善競賽制度,確保公平性和透明度
-家長:適度參與子女學習,避免過度介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在規則框架內努力創新,培養正直及良好的學習心態
面對專業機構經過深入調查得出的結論,我們應該相信專業機構的調查能力和公正性。決賽評審一致贊成保留「藥倍安心」的參賽資格及該名學生的所得獎項,這一決定基於充分的證據和專業的判斷。 「藥倍安心」的啟發意義與生態系統貢獻
「藥倍安心」項目的意義遠超個別獎項,它為香港的創新生態系統帶來多重正面影響: 對其他學生的啟發作用:
-跨領域思維:展示了如何將AI技術應用於醫療安全,啟發學生思考科技與社會需求的結合
-問題導向創新:鼓勵學生從實際社會問題出發,而非純粹的技術炫耀
-持續發展精神:從概念到多次參賽再到商業化探索,展現了完整的創新發展路徑
對香港創新生態的貢獻:
-人才培養:證明香港年輕人具備識別社會問題並提出創新解決方案的能力
-產業發展:醫療科技是香港重點發展的創新產業,這類項目有助培養相關人才
-國際聲譽:在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等國際平台上展現香港學生的創新實力
-社會價值:關注醫療安全等民生議題,體現創新科技的社會責任
對未來發展的示範效應: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真正有價值的學生創新項目應該具備:社會意義、技術創新、實用價值和可持續發展潛力。「藥倍安心」在這些方面都有良好表現,為其他學生樹立了榜樣。
當我們保護和支持這樣的項目時,實際上是在為香港培養更多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創新能力的年輕人才,這對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具有重要意義。
展望未來:共建創新文化
「藥倍安心」爭議的妥善解決,為香港學生創新競賽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啟示。我們應該肯定這位學生在既定規則下的創新成就——一個關注醫療安全、運用AI技術提出解決方案的有意義項目,同時支持教育機構的專業判斷。
這次爭議也提醒我們,建設一個真正支持創新的社會,不僅需要完善的制度和規則,更需要全社會共同培養理性討論、建設性批評的文化。當我們看到一個中四學生能夠思考如何用科技改善醫療安全時,我們的第一反應應該是鼓勵和支持,而不是質疑和攻擊。
讓我們共同期待更多年輕創新人才在這片土地上茁壯成長。同時,讓我們以更加成熟和理性的態度,通過建設性討論推動社會進步,真正實現精益求精的目標,讓香港成為一個充滿活力、不斷進步的國際創新中心。
只有當我們能夠理性地保護和支持真正的創新精神,香港才能在全球創新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為下一代創造更好的創新環境和發展機遇。
筆者是香港創科發展協會創會主席,領導的項目曾獲得APICTA大獎、Hong Kong ICT Awards的金獎和大獎;曾主辦Hong Kong ICT Awards學生創新獎和擔任不同類別的評審;現為標準保證小組成員。本文基於香港教育城和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的官方調查結果撰寫,並僅代表筆者個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