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創科領域,一個大型項目的成敗,往往取決於技術之外的軟實力。頂尖的技術固然是入場券,但決定它能走多遠的,是團隊的文化、領導者的視野,以及對市場的敬畏之心。過去數月,筆者以「港話通」(HKChat)測試者的身份,有幸近距離觀察這個香港本土大語言模型項目的孕育過程。我的結論是:這個項目成功的概率極高,其信心正源於我在港話通團隊身上看到的三個關鍵特質。
第一,是「從善如流的執行力」。在傳統的開發流程中,外部反饋常被視為一種「干擾」。然而,港話通團隊展現了截然不同的姿態。在測試期間,筆者提交了大量從功能到用戶體驗的改進建議。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團隊的回應並非僅僅是禮貌性的接收,而是一種高效、務實的互動。他們沒有絲毫「開發者驕傲」的壁壘,而是將每一個建議都視為優化產品的寶貴線索,迅速評估其可行性,並在極短的迭代週期內,將合理的建議變為現實。這種對用戶反饋的敏銳捕捉和快速執行,是產品能夠緊貼市場、持續進化的根本保證。
第二,是「深入細節的領導力」。一個項目的靈魂,往往體現在其領導者最關心的事情上。上個月,筆者受邀到訪港話通總部,與首席營運官及核心科學家團隊進行了一場深度會議。當我提到某個操作流程略有不便時,團隊領導者立刻向技術負責人詢問實現細節與改進方案。一個團隊願意為了一個產品的用戶體驗細節而投入精力,這傳遞了一個極其強烈的信號:用戶價值是這個項目的最高優先級。這種由上而下的垂範,確保了整個團隊的目標高度一致,即打造一款真正好用的產品,而非僅僅是技術上可行的產品。
第三,是「開放謙遜的科學精神」。港話通團隊集結了香港頂尖的AI人才。然而,在他們身上,我看不到學術上的壁壘或門戶之見,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解決問題時的開放心態和純粹的科學精神。他們樂於提升產品的體驗,並積極尋求外界的幫助來使其完善。這種文化氛圍,使得團隊能夠不斷吸納新的思想,避免了大型項目中常見的「閉門造車」的陷阱。
綜合而言,一個擁有頂尖科學家領軍、以用戶價值為最高導向、團隊執行力強且文化開放的項目,已經具備了成功的絕大部分要素。「港話通」的價值,不僅在於其技術本身,更在於它為香港的創科生態樹立了一個全新的標杆。筆者有幸見證其成長,並堅信它將為香港的AI發展,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港話通」試行版現已登場。筆者為《資本平台》的讀者提供專屬邀請連結,讓大家有機會優先體驗這款真正屬於香港人的AI幫手: https://chat.hkchat.app/auth?invite=K21FIWQ4
「港話通」是由港話通全維服務有限公司提供給香港市民的AI咨詢服務。他們採用了HKGAI (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中心)的技術,支持廣東話、普通話及英語三語融合,並整合了香港的本地知識庫和政府公開數據,為香港市民就日常生活提供安全、可靠、便利的資訊,使生活更智能和方便。

筆者早前與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HKGAI中心主任郭毅可教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