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 not available
名家觀點
郭玲麗:《2025年撥款條例草案》發言節錄
名家觀點
2025.04.17
郭玲麗:《2025年撥款條例草案》發言節錄
alt not available
Editorial Team
追蹤
Bookmark
alt not available
Loading...

本人發言以示支持《2025年撥款條例草案》,亦非常感謝政府接納民建聯不少建議。民建聯過去一直就智慧城巿發展、創新科技產業、金融科技、數字經濟、低空經濟、數字教育和人工智能應用等提出不少建議,其中STEAM教育及AI教育發展亦倡議多年,而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反映到政府也十分重視。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財政預算案》中強調人工智能、智慧製造與機械人技術領域將成為推動香港經濟轉型的關鍵引擎。所以,即使面對本港財政壓力、政府公務員凍薪、各部門削減開支節流措施的前提下,政府在創新科技的預算撥款超過100億,包括設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製造及生產線升級支援先導計劃」、「創科產業引導基金」及「創科加速器先導計劃」等。

《財政預算案》亦提到,香港要在全球格局變化及科技變革的前提下,要「勇於改革、敢於破局、不斷創新」,當中更要通過科技創新,加速新興產業培育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及加速推動新質生產力和高質量發展。本人十分認同《財政預算案》中提出「完善人才培育,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為改革和創新提供堅實支持」。相信大家都認同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和戰略性支撐,未來在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AI必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但現時本港缺乏AI人才,但究竟要如何做呢?簡單而言,要有足夠的AI人才,便要設法吸引人才和培育人才。

吸引人才方面,政府推出政策全力去「搶人才」,一直就着社會需要持續優化人才政策,現時更計劃短期會在「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下,主動邀請頂尖及領軍人才來港發展。早前本人聯同黃錦輝議員推動「國際人工智能程式設計精英挑戰賽」,其中獲得來自117個國家和地區、超過2萬名選手參與,最後來自12個國家和地區的28名頂級選手脫穎而出。這些選手大多曾榮獲全球編程競賽的總冠軍,比賽在香港中文大學進行決賽,成為全球首屆規模最大的AI算法挑戰賽。而在線下決賽當日不少大型國際企業參與,包括Microsoft、Google、杭州的企業等等,更有選手在場被邀請入職工作。建議政府除了到不同國家搶人才,亦可以主動參與或出席這些國際比賽,更有目標地邀請世界級AI頂尖人才來港。

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的優勢及國際化的特點,《財政預算案》亦提到要善用這些優勢及特點,讓香港成為人工智能產業交流和協作的平台,因此本人建議政府除了舉辦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國際論壇及大會,亦希望可以支持在本港大學舉辦人工智能相關的國際性比賽,相信可以透過國際比賽吸引更多AI人才來港,並牽動更多海內外企業來港發展,產生協同效應。

教育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石,民建聯過去一直建議在學校加強STEAM及AI教育,善用民間力量,推動商校合作,共同培育本地AI人才。《財政預算案》提到,政府已邀請一百家科企加強商校合作,推動編程和人工智能學習,提升青少年對創科的興趣與能力。早前已有大型科企響應《財政預算案》,成立青年創科培育學院,陳茂波司長亦出席了成立典禮。

培育人才十分重要,在AI人才培育方面,香港一直有培養本港尖子學生參加國際電腦奧林匹克競賽。去年奧林匹克競賽(IOI)2024,四名香港學生代表隊取得一面金牌、兩面銀牌和一個優異獎的佳績。進一步來說,本人發現香港學生甚少參與國際人工智能競賽,本港亦缺乏相關拔尖培訓課程。澳門則早於四至五年前,已開始邀請我國人工智能競賽世界冠軍,培訓出30位曾參加奧林匹克競賽(IOI)的學生,今年更將派代表參與世界人工智能競賽及預計在深圳舉行的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競賽。因此,本人建議政府檢視現時本港AI人才培訓課程的內容及方向,甚至可參考澳門做法,引入相關培訓課程,邀請國家人工智能編程競賽的世界冠軍,更針對性地培育本港AI人才。

教育推動科技及人才發展,而科技及人才同樣推動教育發展,今年《財政預算案》推出「『智』為學理」撥款計劃,以先導形式向每所中學發放10萬元專項撥款,支持初中科學科引入人工智能輔助教學。清華大學現時有一些計算學分的通識教育課程已用AI進行教學,可見AI輔助教學已逐漸普遍。由民建聯支持及本人推動「曾憲備紫荊盃」AI普通話朗誦比賽已經舉辦四屆,比賽亦以「中文通」的名字在「一帶一路」及東盟國家落地。有關機構一直推動科技可精準評估學生需要,並以低成本提供高質素的跨地域的線上課程,從而透過 AI教學軟件,促使線上教學時間已有七成是由AI教師教授。去年10月份特首答問大會中,本人曾提問到有關推動文憑試DSE國際化問題,當時特首回應十分認同DSE是「金漆招牌」,未來更是要推動的工作,但要考慮在不同地方都有這個課程設計。我們會否可以考慮利用AI發展DSE課程,用AI教授DSE課程,這樣可以解決當地DSE教師不足問題。而透過DSE作切入點,推展「一帶一路」及海外國家和地區,吸引其學生來中國或香港升學及發展,為香港、為國家引進更多國際人才,藉此打造「留學中國」及「留學香港」品牌,進一步推動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

面對AI科技發展,世界格局變化,教育不單要與時俱進,更要超前部署。但不論未來如何發展,都要基於國家安全為前題,因為國安、家好,社會才能繁榮穩定發展。AI賦能必定會改變未來教育發展,教學模式也會作出改變,但教師作為靈魂鑄造師的角色卻恒久不變,教師更要做好培育及鞏固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工作,培育他們成為愛國愛港的下一代,在不同行業和範疇貢獻國家,這更是我們作為香港教育工作者、維護國家安全把關者的必然責任。

撰文:郭玲麗

立法會議員(選舉委員會)、民建聯黨員


延伸閱讀:「推動兩地法治教育」活動圓滿舉行 冀深港兩地更緊密合作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alt not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