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李穎妤:曾國藩教你如何過得爽?


世界上縱使有千百樣的人等,但最終我們追求也差不了多少—功名利祿、家業興盛、孝子賢孫。

曾國藩全得到了。

他是誰?他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兩江總督,同治年間封一等毅勇侯。他給家人寫的家書受後世傳閱,連毛澤東和蔣介石都推崇的人,絕不簡單。

因為他特別天才嗎?不,他考了七次才中了秀才, 28歲那年中進士點翰林,30歲時才由芝麻綠豆大的七品小官起步。

總結他一生,我認為他在事業、家庭以至後代的成功皆因他無論是品格上、思想上、平日待人接物和與教導後輩上都能夠達致 “剛中帶柔,外圓內方”。

“剛”,是他堅持不懈的恆心及不停自我修正的決心。
曾國藩每天寫日記,細細回憶每天一切言行,深刻反省,改掉壞毛病,得到好習慣,提升能力,總結方法,讓他只用短短七年,就由七品升至二品,以神速攀上一個漢人在清政府可達的最高峰,並當過五個部的部長。

“柔”,是他一生思想上隨著外界變通:太平天國一役中, 接旨幫辦湖南團練攻打太平天國。一介儒生帶領一眾農民去攻打太平軍,由著重仁義禮的儒家思想變成著重律法刑罰的法家,經歷了屢戰屢敗,甚至令曾國藩三次企圖自殺。屢敗屢戰的他經過守孝一年的沉澱後,最終參透以道家思想去以柔制剛,以高薪培育精兵,又以分刀計振奮軍心,最終反敗為勝打敗了太平天國。

思想上“剛柔並重”的他以為整個國家的利益為核心,彈性融匯各派思想,去達成效果。北京大學宮玉振教授曾指出“曾國藩既有儒家的理想與追求,又有法家的清醒與現實,道家的成熟與靈活,從而達到真正圓通無礙的境界。這便是曾國藩領導力最大特色,也是他最終能成就事業的根本原因。”這種一邊以大局為原則,活躍地解決問題的思維,正正是我們在工作上遇到難題時必須運用的。

曾國藩另一個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是他在處世上“外圓內方”。雖然為人清廉有原則,但待人接物勤儉孝友,真誠懇切,處世言行縝密審慎。對下屬知人善任,讓那個年代的最優秀的人才都甘心情願追隨他。高峰期時,幕僚更多達三四百人。

最難得的是雖然他長期在外奮鬥,但仍把家庭放在首位。他融匯自身經驗、各家各派的學問,再深入淺出的寫出當中的大智慧,言簡意精地分享給家裏人。一千五百封家書成為後世終生學習的楷模。

我們在生活上也要像曾國藩在工作與家人之間尋找平衡,再忙再累也不能忽略與家人的溝通及在下一代價值觀上的教育。在曾國藩的教導下,家族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出現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廣銓、曾昭掄、曾憲植等一代代傑出人物,為國家作出貢獻。

曾國藩通過自己的恆久不斷的試驗、不斷的反省,悟出做人做事“剛中帶柔,外圓內方”的天道,對內可以問心無愧不逾規矩,對外可以安邦治國,造福於民,終於達至“內聖外王”的境界。

曾國藩對我及後世最大的啟發是:

任何人—不論天資或出生如何—都能夠通過早起、寫日記和讀書等好習慣上,踏踏實實提高自己的品格;

透過不斷自省,做事勤敬,客觀求真,在能力上不斷自我完善;

在生活上以誠待人,謙虛謹慎,廣交賢友,擴闊自己的視野和人脈;

百忙中也必須心繫家人,分享自己的經驗,教導下一代正確的價值觀,使父慈子孝,兄弟和睦,更讓世世代代的子孫得益;最終也能以·“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雖不是每一位都能“治國平天下”,也跟著曾國藩的智慧生活,也絕對能在企業中實現自我價值,為自己、家庭、公司和為社會帶來更多益處。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