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迎戰16度:環保大敵 盜獵與特朗普


全球野生動植物貿易年交易額高達三百億至四百二十億美元,其中非法貿易額估計高達二百億美元。

非法野生動物貿易是全球第四大非法貿易,每年交易總額超過二百億美元,僅次於走私毒品、軍火和人口販賣的金額。近年在全球環保意識抬頭下,不少國家開始推出禁售象牙及禁止偷獵的法令,野生動物的生命似有所保障,部分罕見物種再次活躍起來。但一些物種因擁有中醫藥性,加上異寵盛行,以致被盜獵情況難以禁絕。而部分國家的取態亦加劇了野生動物走向絕路的風險,如美國自特朗普政府上台,環保意識大減,今年八月更放寬瀕臨滅絕物種保護法的限制,令大量物種動物的前景堪虞。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World Animal Protection)在今年二月發布全球首個野生動物異域寵物全球貿易報告,當中提到目前全球有超過五百種鳥類及五百種爬行動物被交易,全球野生動植物貿易年交易額高達三百億至四百二十億美元,其中非法貿易額估計高達二百億美元。

報告認為無論此類貿易是否合法,在過程中都存在嚴重的動物福利問題。報告顯示,因空間狹小,環境惡劣,每年至少三分之一的野生動物在貿易運輸過程中死去,而因缺乏合適的居住環境、食物、活動空間,以及適宜的溫濕度,至少四分之三被用來伺養的寵物蛇、蜥場、陸龜和海龜會在住入新家庭的一年內死亡。

而香港作為全球最大貿易市場之一,原來也是全球野生動物交易中的一個重要樞紐。每年有數百萬野生動植物,以及相關產品被跨國公司和犯罪集團合法進口及非法販運。在過去十年,香港緝獲的瀕危物種估計飆升約十六倍。而過去五年,政府緝獲的非法象牙、穿山甲鱗片和犀牛角產品,數量相等於獵殺了不少於三千頭大象、九萬千隻穿山甲和五十一頭犀牛。

禁售禁獵政策

其實隨著人們對環保意識抬頭,近年已經更多的人和政府加入反野生動物貿易,自一九九○年以來,大多數國家都簽署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CITES),禁止國際象牙貿易。

自一九九○年以來,大多數國家都簽署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禁止國際象牙貿易。

中國政府亦在二○一七年落實相關禁令。而在去年八月,香港立法機構表決通過於二○二一年前全面禁止象牙交易。其實香港自九○年起已禁止所有形式象牙製品進行國際貿易,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前獲得的古董象牙仍可合法銷售,這卻造成了漏洞,令新鮮的象牙不斷流入香港。比如在一七年七月份就有七點二噸象牙被發現藏在馬來西亞運來的凍魚下。

此外,各國亦有不同的禁獵政策和禁獵區,如禁捕黑熊、海豹、鯨魚等。位於坦桑尼亞南部的塞盧斯禁獵區就是世界上最大動物保護區之一。在這些措施下,不少野生動物的家園和性命得以保存下來。如非洲大象偷獵活動在一一年達到頂峰,當時有百分之十大象因偷獵死亡,但現時數字已下跌至百分之四。又如近期一個科學家團隊在越南拍攝到一種消失了近三十年的有蹄類動物──銀背鼷鹿的活動照,證明這種長期失蹤的動物並沒有滅絕。

中藥流行後遺

然而,由於非法盜獵活動問題仍然嚴重,成為野生動物的一大威脅。當中中醫藥崛起成為盜獵的一大誘因。在過去的幾十年裏,隨中國人口老化情況嚴重,中醫藥更為吃香。二○一七年,全國共有約四千多家中醫院,產業價值達到一千三百億美元。近年中國更積極推動中醫的海外業務。如在今年五月,北京宣布將在波蘭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一帶一路」參與國建設五十七個中醫中心。而總計在一七年,中國的中藥出口額達到三十六億美元。

中醫流行讓一些被認為有中藥價值的野生動物遭殃,如老虎、犀牛,以及穿山甲等。當中,穿山甲是哺乳動物裏最多非法交易的物種,這是源於其鱗片被傳統中醫藥認為有療效。國際環保組織「環境調查署」(EIA)表示,今年截至九月,在亞洲地區查獲的穿山甲已達五十噸,創下紀錄,較去年增長了百分之五十四點五,並估計在過去的十年中,已有超過百萬隻穿山甲被獵殺。

據知,穿山甲走私的利潤驚人,在原地尼日利亞,鱗片每公斤低至五美元,但一旦運至中國,其轉售價可高至一千美元。

如果能混入具有合法文件的穿山甲鱗片製品,價格更可能高達每公斤一千八百美元。不過,其實近年中醫監管機構已敦促從業者不要使用瀕臨滅絕的動物,指所謂的成效其實有限。早在二十五年前,犀角和虎骨已從中醫官方藥典中被刪除,二○一○年,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亦希望禁止使用虎骨,並否認了它的許多健康益處。然而,傳統的概念難以改變。

香港作為全球最大貿易市場之一,原來也是全球野生動物其中一個重要樞紐。

「異寵」構成威脅

此外,「異寵」興起推動了盜獵,異寵是指被人們當作寵物飼養和觀賞的野生動物。世界動物保護協會行政總裁史蒂夫.麥克維爾提到:「異域寵物貿易的興起對全球野生動物的保護工作產生了重大威脅。」以非洲灰鸚鵡為例,這一個物種因非法盜獵,在過去五十年中種群數量下降了百分之七十九,其中加納境內百分之九十九的野生非洲灰鸚鵡種群已經消失。

此外,一些國家的政策亦威脅野生動物的福祉,如今年五月,非洲國家波札那官方稱大象數量過多,而廢除獵象禁令。日本亦在今年重啟商業捕鯨。

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但自總統特朗普上台後,對保護環境及野生動物的取態並不友善。這不止影響到該國的動物,更在全球有引領作用。當中,特朗普在今年三月向國會提交的二○年財政預算中,已提出削減國家環境保護局的三成一開支。

而今年八月,特朗普政府更宣布修訂《瀕危物種法》關鍵條文,削弱對瀕危動物的保障。

修改內容包括受威脅與瀕危物種不再自動受該法保障,並取消原有「哪些野外生物應列入瀕危不應有經濟考量」等字眼,同時允許公司在瀕危物種的關鍵棲息地,進行建路、開採等項目工程。聯邦部門亦會考慮收集將有關生物列入瀕危物種的經濟影響。

生物多樣性不再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前副總統拜登在Twitter批評,有關法案數十年來保障瀕危物種免於絕種,但特朗普一朝將它們撤走。另有民主黨人批評特朗普為大公司利益而損害環境;保育團體形容修正案為「特朗普滅絕計畫」。

雖然有不少人會認為單個物種的損失似乎微不足道,但有分析認為有關損失可能正影響著整個生態系統,破壞食物網絡,在極端情況下,導致整個生態系統崩潰。世界自然基金會總幹事Marco Lambertini認為:「生物多樣性是複雜的生命系統的基礎,失去生物多樣性,整個自然界和生命支持系統便會崩潰。」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