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美國擬趕走中資股 港交所收漁人之利


若美國出招對付中資上市公司,港交所可享漁人之利。

中美貿易戰膠著已久,未有任何進展,雙方即使會在本月進行第十三輪談判,但市場對達成協議不存希望。美國總統特朗普一如以往,又在談判之前「出口術」,試圖向中方添壓,並為美方爭取更多籌碼。市傳美國有意逼在美國上市的中資企業退市,並收緊其上市要求,消息一出,嚇窒大批中概股,但港交所(0388)就反而能在今次的白色恐怖中受惠。

中共於週二(一日)慶祝建國七十週年,特朗普祝賀中國國慶時,亦不忘自誇一番,強調美國將在貿易戰中取得勝利,又指中國不應該破壞與美國之間的協議。將戰線延伸至金融市場已久聞樓梯響,近日傳出特朗普在短期內出招,要全面封殺在美國上市的中資企業。外媒報道,特朗普政府對中國企業活動的安全憂慮不斷升溫,現正研究方法限制美國資金透過投資組合流入中國,包括限制美國政府退休基金投資中國股巿、限制美國企業管理的股票指數中的中國成分股,更有可能會迫使已在美國上市的中資股除牌。

今次傳出的招數較預期的辣,尤其是要中資除牌,更震撼整個市場。截至今年二月,美股三大交易所共有一百五十六間中國公司上市,包括至少十一間國企,總市值逾一萬二千億美元。現時在美國上市的中資,當中包括不少「中國第一」,如中國最大電商平台阿里巴巴、最大直播平台虎牙、最大搜尋器百度等等。

接近特朗普政府消息稱,中國私人企業和國有企業,以及民用和軍事科技之間界線模糊,美國憂慮資金會用來協助「中國製造二○二五」計畫和監控新疆。此外,美國居民持有的中國資產規模型實在太高,根據美國財政部的數據,截至今年六月,美國居民持有二千億美元的長期中國內地金融資產,比在南非持有的資產多出一倍。

阿里急跌半成

有分析指,若中資要在美國退市,上市公司進行私有化時要承擔大量財務成本,一般企業不管盈利還是虧損,都無力獨自承擔,必須大量引入外部資金。如果企業無法吸引外部資金,則幾乎無力完成退市,要勉力而為,最終導致企業經營風險急劇上升,甚至破產,所以消息一出,各重磅中資股上週五(九月二十七日)應聲大跌半成至一成,而阿里巴巴更跌逾百分之五,市值一日之內蒸發二百三十五億美元。

報道指,有關想法只屬初步構思,未有實施時間表,但仍屬優先處理事項,部分「鴿派」官員亦支持建議。由於消息極為震撼,美方為了阻止其發酵,已立即出面澄清。美國財政部發言人表示,美國政府目前沒有計畫停止中國企業於美國證券市場掛牌。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其後亦作出否認,指有關美國政府考慮將在美國上市的中資企業除牌的報道屬假新聞,更點名批評《彭博》,指詳細閱讀有關報道,超過一半內容是高度不準確或者是完全錯誤,有關報道是不負責任的新聞手法。

今年港交所新股淡靜,暫只有百威一隻大型新股。

這邊廂納斯達克亦就事件作出澄清,指對所有符合上市要求企業提供非歧視和公平的機會,屬所有美國交易所遵循的法定義務,亦因此為美國投資者提供多樣化的投資者機會,創造一個充滿活力的資本市場,並為美國投資者提供多元化的投資機會。

雖然華府官方否認,但市場傳出的版本,是納斯達克交易所的確有計畫收緊中國小型企業IPO限制,並將放慢獲批准上市的速度。消息指,是次收緊IPO規則前,交易所沒有與白宮討論。據納所最新的監管文件,提高了股票平均成交量要求,並要求至少五成股東,在新股發行的每人投資金額須最少達二千五百美元。來自企業和投行的消息指,實施新規後,較小型中國企業的IPO申請審時間將加長。

成交量偏低

有指令納所加強對公司上市限制的原因,是愈來愈多小型中國企業透過IPO吸納中國資金,而非美國資金,大部分企業的股票上市後交投非常淡靜,因為股份過度集中於少數的人手上,未能吸引納所的主要投資者客戶,即是大型機構投資者。由於納所的上市要求較中國股市寬鬆,所以吸引到內地中小企業赴美上市,該所允許公司的創辦人及投資者出售股份套現,而成功上市後,這類公司亦更容易向內地銀行取得貸款,或可取得中國當局的補貼。

空穴來風,未必無因,美國兩黨議員對中資在美股的影響力愈來愈高感到憂慮,今年六月曾提出議案,要求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接受美方監管,包括披露美方認可的審計報告,否則面臨除牌。

市場人士認為,此招一出,對中美雙方來說,都只有壞處。美國方面,一旦限制基金投資中資企業,將面對數以百億美元計的損失。Refinitiv數據顯示,美國大型基金於中資股的投資金額超過四百億美元,若要強行出售,令中資股股價下跌,手持的資產價格亦會大跌。Jefferies股票策略師Sean Darby稱,限制中資的舉措亦將會徹底傷害美國,作為國際資本渠道的角色。中旦禁止買中資股,亦將有大批指數基金受到牽連,包括美資iShares中國大型股ETF。

協助中資到美國上市,近年亦為各大美資大行的大水喉,若禁限中企的話,美資大行收入亦會大受影響。以一四年上市的阿里巴巴為例,當年上市集資額超過二百億美元,而多間投行,包括美資的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及高盛均有參與上市工作,合共收取超過三億美元佣金。

上市數量未減

中資概念股的熱潮一直未有減退,雖然去年中開始開打貿易戰,但仍無阻中資企業到美國上市的熱情,去年更升至高峰,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去年赴美上市的數目增至二十八間,集資額達七十五億美元。截至今年九月,赴美上市的中資企業更達二十六間,有極大機會超過去年全年水平。除此之外,外資在中國的生意,亦會因為磨擦升級至金融層而受到影響。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近年積極助港交所擴大板圖。

為了保住生意,摩通及高盛等大行的高層,近日已急急與中國監管部門高層會晤。《彭博》報道,在北京與美國大行高層會晤的中國官員,包括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及中國證監會高層。

美國耶魯大學資深學者、大摩前任亞洲區主席羅奇(Stephen Roach)接受財經頻道《CNBC》訪問時亦警告,若美國資本從中國撤出,絕對是場災難,因為打開彼此市場的大門極其重要,尤其是對中國這個可能成為本世紀最大消費者市場的國家。羅奇指出,中美此前就「雙邊投資協議」交涉超過十年之久,現時已經離達成很近,卻又僵持下來。

之前早已講過,若美國出手的話,中國亦不會坐以待斃,一定會出手反擊,到時美國的企業及金融市場亦同樣會受到重大衝擊。《環球時報》英文版去年已發表文章,指中國可以向三十隻道指成分股開戰,包括飛機製造商波音、重型工業設備公司卡特彼勒、蘋果電腦等,因為上述公司在中國都有龐大業務,中方報復性進行制裁的話,相關公司的收入及盈利頓時大跌,後果又要美國投資者來承擔。

損人亦損己

美國作為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外企到當地上市屬重要的一步,而美國亦一直依賴資本金融帳目的順差,支撐其貿易逆差。在紐交所的退市公司中,約三分之二為自願退市,約三分之一為強制退市;在納所退市公司中,自願退市與強制退市約各佔一半。若中國企業被迫選擇硬退市,美國投資者要蒙受巨大損失。

美國硬要中資除牌機會率不高,但納所收緊中小中資企業上市限制,似乎事在必行,而在今次的金融戰中,港交所就有可成為得益的一個。今次特朗普「出口術」,中資到美國上市的決心相信受到一定打擊,即使成功上市,未來會被否被惡意的調查及針對仍是未知,概然如此,選擇在「自己人」地方上市就較為安全,香港會重新成為首選。

市場人士認為,原本計畫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料起戒心,已在美上市的企業亦會研究回流或在其他地區第二上市,多元化融資渠道及提高流動性,無論如何,港交所亦有機會受惠。雖然中國已有多個股票市場,而早前上海新設的科創板,亦甚受新經濟公司歡迎,但香港市場始終有其代表性,外資可以直接投資,不用經其他渠道,所以香港仍是中資公司上市的熱門地。

科創板推出,的確令港交所的生意受到一定影響,今年七月止,香港在全球IPO市場排名跌至第三位,而科創板緊隨其後,由於科創板七月才登場,故最近數據顯示,在IPO總額上,已經超越港交所。

若美方迫使基金放棄中資股,將造成重大損失。

IPO集資跌

德勤預期,香港首三季新股集資額一千二百四十八億元,按年大跌五成,雖然維持全年集資額預測介乎一千八百億至二千五百億元不變,但仍按年跌百分之十三至三十七,新股數目預料亦跌百分之三十三至約一百四十隻。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聯席主管合夥人歐振興指,港交所目前正在處理的新股數目逾二百隻,多隻大型新股已獲准上市,若貿易戰紓緩、宏觀大環境配合,全年審慎樂觀可達到千八億元的下限,爭取全球新股集資額排名三甲之位,但對排名抱平常心。首批二十五間企業已登陸科創板,分析曾估計到至今年底,上市企業數目達三位數,所以香港急需找其他「貨源」,吸納重磅中資企業已是其中。

現時在美國上市的中資巨頭眾多,阿里、京東、百度等等,當中阿里早已決定在香港作第二上市,只是受貿易戰等外圍因素影響,暫時未能落實到時間表,但一旦阿里成功「回歸」,則能有望產生示範作用,令其他一哥都會研究相同的計畫。

早前外媒報道,阿里計畫最快下半年申請在香港第二上市,預期集資額達二百億美元,在港上市,是希望令融資渠道更多元化和提高流動性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早前亦曾強調,阿里巴巴百分之百會回來,只是時間長短問題。

阿里當年放棄香港而選擇到美國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當年港交所並不容許「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但經歷此次教訓之後,港交所已進行大改革,容許相關公司掛牌,代表人物有內地手機品牌小米(01810)及美團(03690),同股不同權股份更已打破限制用去北水經港股通買賣。現時大部分阻礙已經消除,正好可以捕捉到今次的機會。

科創板收緊審批

除此之外,有消息指,當局有意改變對科創板較為寬鬆的上市審批,亦有機會推更多企業轉投香港。有指當局對科創板的審批相對寬鬆,對股票的定價或上市時間沒有設紅線,但有分析員指出,目前情況可能有變,審查程序比原先的審查更加麻煩,上海交易所的官員此前表示,希望將科創板與高素質的技術公司捆綁在一起,而不是虛張聲勢。

現時科創板的市盈率已遠拋離上交所及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高達七十八倍,反觀阿里的市盈率亦只是約二十九倍,上交所的平均市盈率為十三點七,若消息屬實,既然不能再享「天價」市盈率,內地獨角獸亦會重新考慮來港上市,因為香港市場的優勢除了是國際化,能吸納四方八面的投資者,而上市後的二次集資亦極為活躍,不同內地市場,過了IPO之後,再有資金需要就非常頭痕。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