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澳門設交易所 香港大件事


澳門正研究設立交易所。

香港因為反修例風波造成的亂局,經歷四個月之後仍未有退潮跡象,除了重創香港經濟,對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亦帶來一定的挑戰。中央政府似乎想有兩手準備,繼八月表態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後,最新提出扶持另一個有特區政府主持的國際金融中心,澳門變成為了不二之選,未來絕對有可能威脅到港交所(00388)。

近期金融圈內談論得沸沸騰騰的大事,是成立澳門證券交易所的方案已經上報中央,澳門已委託國際顧問公司進行可行性研究。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何曉軍早前在一個論壇表示,成立澳門證券交易所的方案已經呈報中央,希望成為澳門回歸二十週年的賀禮,能夠將澳門證券交易所發展成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納斯達克。

何曉軍又指出,現時廣東省有六百間上市公司,但有四萬五千間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上市公司的數量只佔全省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百分之一點八,所以深交所和上交所完全不能滿足未上市公司的需求,廣東省要利用中證監給予的政策,進一步把廣東的明星科技企業篩選出來,讓更多企業上市。何曉軍續說,廣州期貨交易所已經在部門徵求意見,估計今年底之前有可能獲批。如落實,將會是二十六年來,中證監開放第一個跟綠色和碳排放相關的期貨交易所,料會讓廣東以及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創新走得更快。

內地《證券時報》引述評論指,澳門未來將主要發展債券市場和融資租賃市場,形成與深交所、港交所的「錯位發展」。評論指,澳門本土企業可通過交易平台發行澳門債券產品,培育本土債券市場,同時引導其他企業到澳門發行債券,特別是吸引境內的中資金融機構,藉澳門籌集資金,亦可積極爭取境外優質企業透過澳門集資。若要成立澳門證券交易所,現有的中華澳門金融資產交易股份有限公司可能就是雛形,已經有人民幣及美元的債券上市。《新京報》引述西南財經大學的學者指,澳門發展金融有助人民幣國際化,同時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的部署,更可改變澳門目前只靠賭業為生的單一的行業結構。

已作可行性研究

澳門金融管理局週一(十四日)就有關消息作出回應,稱為了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研究在澳門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當局已委託國際顧問公司對此開展可行性研究。目前,相關研究工作正有序進行。澳門金管局表示,考慮到澳門鄰近已有多個成熟的金融中心,澳門要在此領域有所突破,達致錯位發展,必須充分了解自身的優勢。因此,該可行性研究將以「發揮澳門所長、服務國家所需」的原則,並根據國家對大灣區的戰略部署作整體性的考慮。後續,特區政府將結合顧問公司研究結果,優化澳門金融發展的規劃並有序落實。澳門金管局稱,澳門特區政府一直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工作,並得到廣東省等兄弟城市以及中央部委的大力支持,共同努力落實大灣區建設。

港交所將會面對深圳及澳門兩面夾擊。

事實上,中央一早已看重澳門葡語系市場的優勢,今年二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已提出澳門要積極發展旅遊休閑服務業、博彩旅遊,同時也擔任葡語國家交流平台中心的角色。擁有兩億多人口、一千多萬平方公里土地的葡語系國家市場潛力很大,將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扮演重要角色。

其實在香港政局極其不穩的狀態下,中央極希望用其他市場「取代」香港,早前先是公布支持深圳建「先行示範區」,如今再有澳門被欽點,無疑令香港感到更大的壓力。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認為,澳門要由零開始建立一個證券市場,要成熟發展需要一段時間,但相信可以填補香港市場的弱點。

其實內地已有上海及深圳設有多個交易所,而發展多年之後,A股市場已經成功吸納大量海外資金,再加上MSCI指數將A股納入後,海外基金就有更多理據買入A股。上月中央再下一城,全面取消合格境外投資者(QFII和RQFII)投資額度限制,進一步開放市場與外資。不過,要上海及深圳與香港完全看齊仍是未有可能,因為中央需要突破多個限制:法制、外匯管制及語言問題,除了香港之外,另一個特區澳門,就能幫助中央一次過衝破三個障礙。

目標納斯達克

澳門的定位是發展為納斯達克市場,意味主力吸納初創的科技產業上市,雖然在中央欽點知下上海今年已成立科創板,市場反應非常良好。由於審批程序及時間遠夠傳統交易所簡短,自七月創板至今,已有六十三間公司成功上市,增幅非常驚人,更威脅度香港的IPO市場,反映香港的地位絕對有機會被替。

科創板不斷有新公司排隊,上交所早前公布科創板上市委第三十四次審議會議公告,將於本週審議復旦張江、東方基因兩間公司首發上市申請,而由十月十至十八日,上交所還將召開五場上市委審議會議,陸續審議十間公司首發上市申請,預計到今年底,上交所將審結絕大多數申報企業,屆時提交證監會履行發行註冊程序的企業家數有望超過一百間。

科創板推出,的確令港交所的生意受到一定影響,今年全球IPO排名上,港交所已被科創板超前,反映內地的科創企業,已不再首選香港為上市地,而內地初創企業數量龐大,單單一個科創板,其實難以應付需求,所以多一個澳門市場,就能幫到手。

澳門多年來一直以博彩收入支撐整個經濟。

中國的「獨角獸」誕生速度,屬全球之冠,能為交易所提供大量「貨源」。胡潤研究院發布年初發布的《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顯示, 去年中國「獨角獸」(估值十億美元以上企業) 由一百二十間增至一百八十六間家,平均每三點八日就有一隻獨角獸誕生,新增九十七隻獨角獸的估值總和為一萬二千億人民幣。新產生的獨角獸,其業務涵蓋消費者互聯、網上購物及電動汽車等,當中以互聯網金融獨角獸的總估值最高。

獨角獸數量多

報告指出,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榜上的一百八十六隻獨角獸估值合計逾五萬億人民幣。以城市區分,北京擁有七十九間,屬大中華區獨角獸企業最多的城市;上海和杭州分列第二及第三位,獨角獸企業數量分別為四十二間及十八間;深圳則以十五間位列第四。

獨角獸背後有龐大的資金支持發展,紅杉資本、騰訊(00700)以及IDG 就是獨角獸背後的三大投資者。胡潤研究所指出,去年上市的二十四隻獨角獸中,有七成的市值都錄得上升。美國CB Insights早前發布的「AI 100 」一九年報告,亦列出一百間最有前景的人工智能(AI)初創公司名單,有六間為中國公司,包括商湯、依圖、第四範式、曠視、Momenta、地平線。CB Insights於一七年首次發布「AI 100」報告,三年以來,亦看到中國在AI領域崛起的趨勢。於一七年的名單上,來自中國的公司僅有四間,去年增到七間,今年的數字回落到六間。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報告亦指出,中國在全球高科技製造業增加值總額的佔比,已從二○○三年的百分之七,躍升到一四年的百分之二十七。反觀在這十年間,美國市場比率則從百分之三十六降至百分之二十九。以專利申請的數量來看,亦能反映出中國的軟實力在不斷增長。中國於二千年申請PCT(專利合作條約)的數量僅得七百八十一件,佔美國專利申請數量的百分之二。不過,到了二○一七年,中國申請PCT的數量激增至四萬八千八百七十五件,躍居世界第二,僅次美國。

中美貿易戰令全球經濟增添更多不明朗因素,投資者對於投放資金在初創企業亦較去年變得謹慎,初創企業上市集資的需求就更為強烈。專門投資初創企業的各個創投基金,集資活動明顯減少,顧問公司Preqin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九月中,中國的創投基金集資額為九十九億美元,僅為去年全年集資額二百五十億美元的三分之一。大中華地區初創企業在全球市場獲得的創投資金亦大幅縮水,年初至今募資額僅為三百二十五億美元,而去年全年則達一千一百一十八億美元。

美市替代方案

美國的納斯達克市場一直是中國科技企業夢寐以求的上市之地,不過,隨中美貿易關係 愈加緊張,美國方面不斷放風,稱會收緊中資到美國上市的限制。近期更有傳美國政府會限制美國基金投資美國上市中資企業,中資科技企業需要另找新的上市地,而澳門正能提供一個新的選項。另一方面,香港證監會近年不斷收緊對市場的監管,令金融業愈來愈難做生意,而澳門交易所的出現,可以為業界謀新的出路。若未來證監會繼續推辣招打壓香港金融市場,就只會令澳門交易所的機會愈來愈多。

香港的示威活動持續多月,影響到正常經濟活動。

證監會將本月初實行券商孖展借貸新指引,包括孖展額收緊至券商資本的五倍、單一或關聯客戶的合計保證金貸款不得超過經紀行股東資金的四成、評估抵押品集中度管理等。業界認為,新制有機會造成「斬倉潮」,令券商經營愈來愈難。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指出,中美談判未解決,本港處亂局及股市低迷下,業界正處於最艱難的時刻,批評證監會「官僚主義」,未聆聽業界意見,便如期落實孖展新指引,料實施後孖展借貸的靈活度會大大降低。

澳門在金融相關人才是否足夠應付一個交易所,成為爭議的焦點之一。澳門多年以來已發展博彩業為主,現時的金融人才的確相對較少。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截至今年第二季澳門總人口只有六十七萬人,截至去年底,就業人口約五十七萬,而從事金融業的只有一萬四千人。大部分的金融從業員,只是從事銀行及保險業。

人才短缺問題

澳門政府的人才發展委員會發表的一七至一九年《澳門金融業未來人才需求調研》報告指出,澳門金融業以銀行業和保險業為主,輔之以金融中介人、兌換店以及現金速遞公司等小型金融機構,由二十九間銀行及二十三間保險公司組成澳門金融業主體,銀行業和保險業對澳門金融業總產值的貢獻率分別為超過百分之八十五及百分之十三, 而從業員當中,完成高等教育學位課程只有一半,即只有七千人左右。

澳門未發展證券業務之前,其實已存在人才短缺問題。報告指出,澳門金融業存在的人才缺口有二百三十一人, 未來六年預計人才缺口增至一千四百八十八人。報告又指,若澳門要發展特色金融業務,如融資租賃和資產管理,現時人才儲備不足,但報告已建議,可可以引入具有專業資格的人才; 建議及早規畫相關專業人才的外部引進和本地培訓。除了從內地及大灣區引入專才外,只要有生意機會,相信不少香港的金融精英亦可過檔到澳門「搵食」,絕對不是難事。

中央今年開始,已正式「試水」澳門的金融功能,首次在當地發行國債。澳門人民幣離岸市場建成的話,人民幣交易的範圍將大大擴展,有助於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進一步加快,亦證明澳門的確「幫到手」。

被深交所收購

國家財政部今年七月首次在澳門發行二十億人民幣國債,中央政府在公告中表示,在澳門發行人民幣國債,是支持澳門發展特色金融,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亦是澳門人民幣市場發展的里程碑,對於引導更多發行體在澳門發行人民幣債券、加快推動澳門債券市場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發行人民幣國債將會進一步加強內地與澳門的金融合作,也將為投資者提供安全穩健的投資選擇。市場人士認為,當澳門發展成熟時,未來更有一個可能性是深交所可以收購澳門交易所,屆時將進一步壯大,而中央就再不需要港交所這個平台,可謂完成歷史任務。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