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商界新領袖論港經濟 2021 年迎難而上


回望2020年,全球以至本港都經歷艱難的一年,新冠肺炎自世界初開始於世各地迅速蔓延,病毒傳染性前所未見,奪走數以百萬計的人命,更令全球經濟活動停擺,令經濟出現新常態。踏入新一年,隨著美國新任總統上場,中美新冷戰的延續,加上隨著疫苗出現,相信2021環球政經環境應比去年有所改善。新上任兩大本港兩大的商會領袖,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史立德與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袁武,分享他們對新一年香港經濟展望及看法。

 

香港中華總商會(中總)月前換屆,由年屆79歲的袁武當選新一任會長,接替已連任兩屆會長蔡冠深。袁加入中總近三十年,曾先後擔任常務會董及副會長等職務。袁過去係招商局集團副總裁,從事航運與工商業多年,熟悉本港的船務及貨運業發展,外界普遍相信他的上任,有助加強內地與香港的經貿聯繫及交流。袁武表示,上任後會秉持中總一向「立足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方針,為商界及本港經濟出謀獻策。

袁武表示,對今年經濟發展表示審慎樂觀。他估計今年香港GDP回復增長,前提是疫情受控,確診個案盡快「清零」,市民廣泛接種疫苗,繼而令部分跨境活動得以放寬,以期通與內地、大灣區及鄰近地區通關,人流物流經貿往來恢復過來。

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袁武。

 

他指出,中國是世界各國中,成為首個經濟最快復甦的國家,GDP恢復正增長。去年五中全會通過制定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確立了未來國家經濟發展藍圖。他認為,香港必須抓緊「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至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的契機,明確自身角色和功能作用,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經濟增長才可恢復巨大的動力。

袁武提到,「十四五」規劃綱要建議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和參與國家重大科學平台的發展佈局。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具有較強的基礎研究能力和對國際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整個大灣區又具備完整的製造業產業鏈,擁有成為全國乃至國際重要的創新科技中心的潛力。雖說香港科創產業起步較晚,通過參與國家重大科學平台佈局和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合作,可以加快科創產業發展,在國家全力支持粵港澳三地推動科技創新合作,冀透過加強彼此資源協同配合,打造大灣區成為綜合性國家科學發展與創新中心。

另外,除發展創科外,袁武指出,香港更要充份發揮「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積極主動探索和創新粵港澳大灣區跨境要素流動便利化,實現跨境人流、物流、資金流、訊息流的便捷流動,推動大灣區成為內地與海外企業互動交流、攜手抓住「雙循環」發展的門戶樞紐。此外,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簽署,締造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香港與大灣區各市更要積極合作參與其中,攜手在東亞經濟一體化發展進程扮演重要經貿橋樑,發掘新商機

在國家的支持下,香港航運業可以提升包括船舶註冊、管理、融資租賃、保險和海事仲裁等方面的服務能力,以配合市場的發展需要。香港與大灣區各機場可以通過客、貨運輸的合理分工和空域管理的協調合作,共同建設區域門戶樞紐。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史立德。

史立德:疫情打擊經濟     港商宜轉型創新

廠商會早前舉行第四十二屆會長選舉,由去屆第一副會長在無競爭對手下「全票」當選,本月正式上任會長一職。他特別提到目前環球經濟轉差、新冠肺炎疫情及貿易保護主義升溫等影響,全球及本地營商環境起了重大變化,業界正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可謂荊棘滿途,他承諾以促進本港工業與貿易發展為己任,並積極為業界向政府發聲,致力打造更有利的營商環境,協助業界渡過難關。

史立德是傳統白手興家的企業家,是華彩集團主席兼創辦人,從事印刷專攻技術含量高的包裝製品業務,擁有濃厚傳統工業背景。他分析,當前香港的經濟前景充斥著諸多的不確定性。除了本地第四波新冠疫情洶洶來襲之外,歐美等地的疫情發展近期再趨嚴峻,不少地方重施封鎖限制措施,或會導致國際市場的需求再度滑坡,令本港經濟反彈的外部條件亦隨之轉差。另一方面,特區政府的多項財政扶持措施相繼到期,特別是針對個別行業的現金補貼接近尾聲、第二輪「保就業」計劃亦於去年11月底終止,這或會觸發相關行業加快業務重組和人手調整,令就業市場面臨進一步惡化的風險,亦會阻礙居民消費的回暖,拖累經濟復甦。

疫情反覆已令社會備受折騰,對本港經濟發展造成嚴重的衝擊。他說,本港經濟在去年第三季度剛出現築底整固的跡象,本地生產總值實質按年下跌3.5%,跌幅較頭兩季的9.1%和9%的跌幅有所收窄;但疫情復熾打亂了經濟復甦的步伐,不少行業更因為政府收緊社交距離等的防疫措施而再度陷入經營停頓。隨著抗疫時間線繼續拉長,業界面對的困難日益積重,營商信心難免再度轉弱,一些企業已屆無以為繼的緊要關頭。

踏入2021年,史立德表示,廠商應好好把握不同的新機遇。例如在貿易方面,國家的「十四五」規劃列明要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國際化,而香港的貿易市場及營商環境均極具優勢,深受環球投資者青睞,定能協助國家發展外貿市場,促進中外企業的溝通與合作。在銷售方面,積極投入國家「雙循環」,在內地建立銷售渠道;工業方面,香港需要跟隨國家發展步伐,大力推動再工業化,重建本港製造業的領導地位。

史立德續說,這場世紀疫症不但造成眾多人命及財政損失,長遠來說亦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模式。疫情下出現新常態,各類數碼、醫療及金融科技等迅速冒起,人們的消費、工作及娛樂等模式亦出現變化,線上營銷必定會成為主流銷售渠道之一。廠商若能把握機會,好好發展線上商店及相關支援服務,待疫情後繼續善用線上及線下的銷售模式,雙管齊下,想必能為業務發展注入新動力。他舉例說,受疫情所累,該會舉辦實體工展會也被迫臨時變陣,改以網上工展會便是一例。為遵守政府的防疫規定,本年度的工展會移師網上舉行,讓市民大眾安坐家中,仍能飽覽環球美食,選購各國商品。網上工展會分為六大展區,涵蓋名牌、生活、飲食、美容、保健等各個範疇,務求讓市民即使無法親身參與,仍能擁有一個別具價值的虛擬體驗,參展商亦能藉機推銷產品,爭取商機。他坦言,祝願疫情早日消退,香港盡快清零,引入疫苗,經濟能夠迎難而上,廣大市民同心協力,幫助社會重新出發。

有力成灣區展覽服務中心

至於本港未來定位,史立德認為,本港除了鞏固原有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外,藉著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互補,灣區內人才及商貿活動流動,打造成國際展覽及會議服務中心(MICE),帶動旅遊、高端專業服務、航空及航運及消費等,充當區域樞紐功能的橋樑角色,讓香港經濟重拾增長動力。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