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國際視野】中國發展核心技術,比特幣當紅



區塊鏈技術源自比特幣。

國家主席習近平月前提出,將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這番講話隨即引發全球區塊鏈熱議。作為出現了數年的名詞,「區塊鏈」目前仍蒙著一塊神秘的面紗。究竟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產業?目前發展趨勢如何?為何中國將之列入發展日程?這一切都有待外界共同探索。

區塊鏈,源自幾年前火爆的「比特幣(Bitcoin)」。根據網絡上的定義,區塊鏈技術是一種不依賴第三方、通過自身分散式節點進行網絡數據的存儲、驗證、傳遞和交流的一種技術方案。這種技術讓任何人在任何時間都可以採用相同的技術標準加入自己的信息,以延伸區塊鏈,持續滿足因各種需求產生的數據錄入。

公共賬簿優勢多多

區塊鏈最大的特點是「開放性」和「獨立性」。開放性是指區塊鏈技術建立在源代碼公開的基礎上,即除了其中交易的訊息會另外被加密,其所有的運算數據都是對所有人開放的。任何人都可以透過公開的介面去查詢區塊鏈中的數據,系統信息非常透明。而獨立性指的是整個區塊鏈的系統不需要依靠第三方,因此便不會受到任何外力的干預。

正因為此,區塊鏈具有「安全性」和「匿名性」。由於區塊鏈的數據是分散式的演算,因此無人能夠隨意修改網絡上的數據,這就避免了人為操控的可能,安全性得到保障。而因為區塊鏈上的訊息不需要公開驗證,彼此之間的訊息傳遞都可以匿名進行。

如果仍然覺得上述概念過於抽象,不妨將區塊鏈想象為一本大型公共賬簿。假如一個家庭擁有一本賬簿用來記錄日常購物所需,所有家庭成員都可以在這本賬簿上記賬,因此所有成員都能看到其他人的紀錄,但不能修改。這樣就確保了賬簿的公開透明和安全性。


區塊鏈是與人工智能同級的熱門高科技。

由此,區塊鏈的特色之一是「不可篡改性」。其中每一筆資料一旦寫入就不可以再改動,只要資料被驗證完就永久的寫入該區塊中,區塊鏈便透過一種叫做「Hashcash」的演算法,透過一對一的函數來確保資料不能輕易被篡改,甚至管理員也無法修改此信息。這種函數很容易被驗證,但卻非常難以破解,所以區塊鏈上的數據非常安全。重要的是這並不影響區塊鏈的可訪問性,網絡中的所有節點都可以輕鬆訪問相關資訊。

基於上述特點,區塊鏈本身被視為一個平台,無第三方參與而進行點對點交易,無論人們進行任何交易或資金交換,都無需第三方的批准。

運用領域廣泛

區塊鏈有種種好處,相信大眾最關心的是它是否能夠給實際生活帶來便利和安全保障。一個實際的例子是醫療保健。醫學界可以利用區塊鏈建立有時間標記的通用記錄存儲庫,進而使不同數據庫都可提取數據。這樣,病人如果去看病,不論哪家醫院或診所,都可以反覆檢查病人的資料,省時省力。

其次,區塊鏈技術能夠為產品質素把關。假設消費者購買了一樣商品,在區塊鏈技術下,該消費者就可以知道這一商品從生產到流通環節的各個過程。其中包括政府的監管信息、專業的檢測數據、企業的質素檢驗數據等等,足以讓消費者放心;至於交易環節,區塊鏈可以讓支付更加便捷,因為區塊鏈平台允許用戶在滿足某些條件時創建「活動智能合約」,這意味著當交易雙方同意這些條件時,系統可以自動付款。

區塊鏈更可運用在產權保護方面。例如藝術創作者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區塊鏈上,如果有人使用了該作品,作者就能立刻知道,相應的版稅就會自動支付給創作者。這既保護了版權,也有助於創作者更直接地向消費者出售作品,而不再需要中間渠道(例如發行公司)來完成。

中國專利領跑全球

數據顯示,早在2010年,中國涉及使用區塊鏈經營的企業就有379家,截至今年10月底,國內區塊鏈公司已達27,513家。另據日本媒體早前報道,區塊鏈在高科技領域的地位堪比人工智能(AI),而中國企業區塊鏈的專利申請數量是美國的3倍。中國將致力使區塊鏈應用於數字貨幣和物流等核心基礎設施,如果在這些領域領先,中國就有可能在新型服務和國際金融市場佔據優勢。

日本知識產權數據庫Astamuse調查區塊鏈專利申請數量後得出結果:從2009年至2018年春,中、美、日、韓、德5國的企業申請的累計相關專利數合計約為1.2萬件;截至2014年徘徊在每年100至200件左右,但2016年後激增。


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加快發展區塊鏈。

其中,美國和中國可謂旗鼓相當。根據申請者的國別來分,中國累計申請數字約為7,600件,超過整體的60%,而美國約為2,600件,是中國的三分之一。從年份來看,2016年前美國的申請數量超過中國,但2016年以後發生逆轉。

目前,中國已成立了金融區塊鏈聯盟、中國分散式總賬基礎協議聯盟和中國區塊鏈應用研究中心等,以推動區塊鏈產業研究與合作,同時區塊鏈也被正式列入「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

發展基礎良好

從技術儲備和資本支持等方面來看,中國在區塊鏈領域擁有良好基礎。因為中國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為區塊鏈加速商業化提供了保障。2017年和2018年,中國公開的區塊鏈專利數量連續兩年蟬聯全球第一。

從資本方面看,目前全球95%以上的區塊鏈融資事件處於企業的種子輪、天使輪及A輪投資階段,B輪及後只佔3%,這說明產業依舊處於早期開發階段。僅在中國,截至今年上半年,區塊鏈初創期項目融資輪次佔比高達88.06%。從2015年開始,中國區塊鏈領域的戰略投資的佔比逐漸增加,從低於10%增長到2018年的24.38%。

不過,區塊鏈的人才建設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畢竟在中國,該領域人才培養體系尚處在早期階段,整體的人才規模和質量目前難以滿足行業快節奏的發展需求。業者相信,隨著區塊鏈政策的不斷推出,行業發展的愈加成熟及教育資源的持續增加,中國區塊鏈人才培養體系將會日趨完善,逐漸緩解供需失衡的情況。

受制商業和技術瓶頸

另一個需要正視的挑戰還包括商業實踐和技術瓶頸。目前國內的區塊鏈創業項目基本處於設想和小範圍試驗的階段,少有成熟的商業模式,缺乏正式機構組織的推動。從實踐進展來看,區塊鏈技術在商業銀行的應用大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要達到在生活、生產中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得監管部門和市場的認可也面臨不少困難,特別是受到現行觀念、制度、法律制約。因為區塊鏈的去中心化、自我管理、集體維護等特性顛覆了人們目前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對現行法律亦有所衝擊。而這不獨是中國的問題,全世界都缺少理論準備和制度探討。正如對塊鏈應用最成熟的比特幣系統,各個國家的態度迥異,不可避免阻礙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與發展。


區塊鏈應用廣泛,比如幫醫學界建立通用紀錄存儲庫。

在技術層面,區塊鏈尚需突破性進展。目前,區塊鏈應用尚在實驗室初創開發階段,沒有直觀可用的成熟產品。與之相比,互聯網技術得以使人們運用瀏覽器和移動應用程式,實現信息的瀏覽、傳遞、交換和應用,而區塊鏈明顯缺乏這類突破性的應用程式,面臨高技術門檻障礙。此外就是區塊的容量問題,由於區塊鏈需要承載複製之前產生的全部信息,下一個區塊信息量要大於之前區塊的信息量,層層傳遞,區塊寫入的信息量會無限增大,由此帶來的信息存儲、驗證、容量問題亟待解決。

雖然當今有很多人看好區塊鏈技術,但在各種推動人類發展的高科技之中,哪種技術更為方便和高效,人們就會應用哪種技術,並不只限於區塊鏈。比如,如果在通訊領域應用區塊鏈,通過發信息的方式是每次發給全網所有人,但是只有擁有「私鑰」的人才能解密打開信件,這樣會大大增加資訊傳遞的安全性。但當前的量子技術也能做到這一點。所謂量子通信,就是利用「量子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它同樣具有高效安全的特點,近年來更取得了不小的進展。所以對於區塊鏈技術來說,量子通信技術是一個很強的競爭對手。

因此,未來中國在區塊鏈技術領域的著重發力點,是建立大而強的聯合體,推動並提高區塊鏈技術領域的研究、應用和開發水平,促使相關產業走出去,從而在國際競爭中搶佔技術標準和專利話語權。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