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迎戰16度:電動車乏配套 本港綠色運輸陷困局


環保署公布,由今年四月一日起收緊環保商用車認可標準。

空氣污染問題已成為不少城市的嚴重問題,當中在香港,每年死於路邊空氣污染所致的疾病人數,更是珠江三角洲地區之冠。為了對應問題,本港政府早於二○一一年度財政預算案便提出鼓勵運輸業界引入綠色和創新的運輸技術;踏入新一年,更推出一系列的商用車及船隻新標準。然而,相關的綠色運輸政策在香港推行了一段時間,真正成效不大,早年政府推出的電動的士更已全部消失於市場。業界人士認為本港推動綠色運輸的困局在於缺乏配套支持,如充電站的數量大大落後於全球水平。

本港環保署公布,由今年四月一日起收緊環保商用車認可標準,包括輕重型貨車、巴士、小巴、的士的排放的氮氧化物標準。當中首次登記的重型商用車(設計重量不逾九公噸的巴士及設計重量逾三點五公噸的小型巴士除外)的法定排放標準,將由本年四月一日起收緊至歐盟六期診斷系統階段C;首次登記的士的法定排放標準,亦將由本年九月一日起收緊至歐盟六期C診斷系統歐盟六期二。

除了陸上交通,海上交通亦有新管制,政府的《空氣污染管制(船用燃料)規例》由一月一日起生效,所有船隻在香港水域內(除《規例》訂明的若干船隻類別外),不論正在航行或停泊,都必須使用合規格燃料,合規格燃料包括含硫量不超過百分之零點五的低硫船用燃料、液化天然氣,以及環境保護署署長認可的其他燃料。

其實,政府早於二○一一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建議成立三億元的綠色運輸試驗基金,鼓勵運輸業界引入綠色和創新的運輸技術。而在去年十月林鄭月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聲言將透過檢討現有資助制度、試驗電動專營巴士、提升公共充電網絡等措施,鼓勵業界廣泛使用商用及公共電動車,改善路邊空氣質素。

污染冠絕珠三角

然而,政策的效果未如理想,香港大學的根據達理指數(Hedley Index)統計,截至二○一八年十一月六日,去年僅得一百四十二天清新日,而二○一七年亦只得一百五十天,全年未能過半數。本港空氣污染問題嚴重,本地環保組織健康空氣行動項目主任于愷絹指出,當香港踏入冬季開始吹東、北季候風,風經過多個城市後含較多污染物,令本地空氣受影響。而除了氣象因素,本地路邊空氣質素亦不理想,當中主要來源自汽車排放的二氧化氮(NO2),其濃度近二十年一直超出世衛標準一倍以上。

今年一月一日起生效的新例,規定所有船隻在香港水域內,不論正在航行或停泊,都必須使用合規格燃料。

而污染問題更已影響到人命的損失,世界衛生組織於去年五月發表數據,每年香港死於路邊空氣污染所致的肺癌及呼吸道疾病的人數,分別為三百六十一及七百七十三人,是珠江三角洲地區中,十一個主要城市之冠。而根據達理指數,二○一八上半年有八百六十七人因為空氣污染而提前死亡,是香港二○一七年交通死亡數字的八倍;直接的經濟損失高達一百零四億港元。

政府不斷推出綠色輸的政策,但路邊空氣情況每況愈下,其中一大問題是其施行的政策未夠「貼地」,未能真正帶領業界轉型。《施政報告》在二○一一年成立「綠色運輸試驗基金」,資助的士行業轉用電動的士,然而,八年之後,參與試驗的四十八架電動的士已全部不再營運。當中,香港最後一架電動的士去年十月被送至車場。

充電設施成障礙

車主黃先生指出,他花了逾三十萬元購入比亞迪純電動的士,因電池出問題,若更換要花十六萬元,由於沒有政策補助,曾一度打算把電動的士改為私家車代步,但更改用途需額外繳付三十萬元稅,無奈下惟有送往劏車場。據的士業界指出,電動的士電池續航力不足,行駛約百多公里就要充電,每次充電需逾一小時,且充電站嚴重不足,根本難以接連載客,加上電池老化問題,更換要十多萬元,但政府資助不包電池,令的士業界半天吊。

其實整個的「綠色運輸試驗基金」的效果都未如理想,截至去年,總共批出一百三十五 項試驗項目,其中七十項與電動商用車相關,包括的士、客貨車、邨巴等,涉及資助金額達一億四千萬元。然而,本港領牌電動商用車數目卻未有相應顯著增長,僅由二○一一年的九輛增至目前二百一十三輛,佔全港電動車總數不足百分之二,遠遜領牌電動私家車數目,同期由一百七十二輛激增近六十倍至一萬零八百三十輛,反映有關措施未能吸引業界轉用電動車。

香港最後一架電動的士已於去年十月被送至劏車場。

業界指其中最大的難題在於政府至今未有針對公共商用汽車的充電難問題,如另行覓地增建公共充電站應對,或資助公司在車廠安裝快速充電器。

本港政府要在綠色運輸上急起直追,可參考其他國家的做法。如在充電裝置上,在二○一八年畢馬威自動駕駛汽車成熟度指數(AVRI)指出,荷蘭基礎設施全球第一,平均每十公里就有一座充電設施。能夠做到如此成功,有賴當地政府的支持,在高速公路設置,並進行公開招標加速進程。而要做到綠色運輸除了鼓勵公共運輸工具轉型及對其標準作出規管,亦可以考慮進行公路環保化,以及鼓勵市民使用公共交通。

興建太陽能公路

在公路環保化方面,除了綠化公路兩旁的位置,近年一個熱門的概念是興建太陽能公路,如在去年,法國就出現了首條太陽能公路「wattway」,該條公路位於法國諾曼第的一個名為Tourouvre-au-Perche的山區小鎮,全長一公里,總共鋪設了二千八百平方米太陽能板,每日平均有二千架次車輛使用該公路,理論上每日可產生七百九十千瓦時電量,由隱藏地下的蓄電裝置輸送至城市電網,用作路燈照明。雖然有司機指在該公路行駛時比一般瀝青馬路噪音較大,故尚有改進的空間,但不失為一個好的開始。另在美國佐治亞洲亦有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合作安裝太陽能公路,並計畫在公路旁種植植物,植物的纖維可作製造餐巾及尿片。

另外,為了改善空氣品質,各地政府都致力鼓勵市民使用大眾運輸系統,或作出更環保的運輸選擇,例如智利政府就推廣電動滑板車、電動汽車與計程車,還要求礦業大場使用低排放的卡車進行採礦。台北市府自二○一八年起就把將週五訂為綠色運輸日,希望養成市民每週至少使用一次綠色運輸的習慣。在各項鼓勵措施中,「單車通勤日請你喝咖啡活動」已成功提升自行車騎乘人數,根據統計,活動自去年二月起至十一月止,平均每週行經攤位的自行車數量,較二○一七年同期平均增加百分之五。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