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迎戰16度:起樓污染成災 綠色建築萌芽


建築業在全球已成了一個重要的污染源頭,更是全球能源類二氧化碳排放的頭號重犯。在內地,建築施工時揚起的粉塵令霧霾深重的中國城市加添危機;在香港,建築業造成的垃圾問題更不斷地增加本港堆填區的負荷。

危機重重之下,中國政府近年加強推出各種綠色建築方案,務求在施工技術上、建築物設計上,走得更為環保。而在綠色建築熱潮下,全球的綠色建築商機亦漸漸冒起,成為綠色經濟中的重要力量。

中國生態環境部通報二○一八年十二月環保舉報情況,當中,在大氣污染舉報中,煙粉塵的舉報最多,佔涉大氣舉報的百分之四十一點八,其次為惡臭或異味及工業廢氣的舉報。而在雜訊污染(噪音污染)的舉報中,建設施工的雜訊污染舉報最多,佔了讓項目的百分之四十六點五。而從行業類型分類,建築業亦受到最多的舉報,佔整體的百分之四十三點二,相比十一月增加了十一個百分點,而主要問題包括:夜間施工雜訊、施工粉塵等。

顯見建築業在社會中成了一個重要的污染源頭,特別是對空氣的污染,剛過去的聯合國環境署在卡托維茲氣候大會(Katowice)期間,大會發布了建築行業《全球狀況報告》,聯合國環境規畫署城市部門負責人奧托(Martina Otto)指出:「建築和房屋目前佔到全球終端能源需求的百分之三十六,佔能源類二氧化碳排放的百分之三十九。這些排放來自建築物運轉時所產生的能源和排放,也來自建築材料生產過程,即所謂的『隱含碳排放』,當中水泥和鋼鐵的鋼筋混凝土都是會排放高碳的,佔建築業排放總量的百分之十一,但這是一個長期受到忽視的問題。」

建築施工過程中,會產生出廢水污染。

然而,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已把空氣污染列入致癌物,估計因心臟病而死的成人當中,有百分之二十四由空氣污染引起,另因中風、慢性阻塞型肺病及肺癌而死的成人中,分別有百分之二十五、四十三及二十九由空氣污染引起。

粉塵問題嚴重

建築污染在中國這類社會建設步伐急速的地方尤為明顯,加上過去中國建築施工規模大,但管理粗放。在建築施工過程中,污染嚴重,重點問題除了空氣污染,還包括粉塵、噪音、固體廢物、廢水污染等幾個方面。當中在施工過程中,大量出現粉塵污染。特別在堆土、挖掘和場地清平過程中產生的粉塵特別嚴重。其次是砂石、水泥等建築材料在運輸、裝卸和堆放過程中產生的揚塵。粉塵對人體的危害在於侵襲人體、誘發塵肺病等的疾病。

此外,施工的每一項作業都會產生廢料、渣土、廢水、淤泥等垃圾。而在不少城鎮中,由於監管不善,建築垃圾往往在未經任何處理便直接運送到鄉村,並隨意在露天堆放或堆填,造成環境和空氣污染,甚至破壞土壤。還有,建築施工過程中因為機械作業、溝渠開挖、土方爆破、場地清平、樁基等,都會產生大量的施工噪音。

至於在香港,建築污染亦不是一個陌生的問題,其中建築造成的垃圾問題尤為嚴重。二○一七年,每日在堆填區棄置的建築廢物有四千二百零七公噸,雖較二○一六稍微下跌,但仍佔了每日整體固體廢物總量的百分之二十七。

加上在香港,不時有夾斗車把「喬裝」建築廢料為工業廢料,循免費通道進入堆填區傾倒,涉嫌瞞騙環保署;或在大嶼山南面的海岸保護區濕地等郊野傾倒建築廢料,反映現實中,本港的建築污染問題,或比官方數字更為嚴重。

粉塵對人體的危害在於侵襲人體誘發疾病,其中最知名的就是塵肺。

制定管理制度

正因為問題多多,近年全球興起了綠色建築的概念,綠色建築最初是在六十年代由美籍意大利建築師保羅.索勒瑞(Paola Soleri)所提出的。他把生態學(Ecology)和建築學(Architecture)兩詞合併為生態建築學(Arology)。具體是指建築時儘量採用綠色資源和可迴圈再生資源。

例如施工過程中,要求建築商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設備,減少施工消耗和垃圾廢棄物產生;或進行封閉式施工減少危害;同時,對建築廢棄物進行分類回收處理。此外,建築材料的選擇也要先考慮綠色環保及品質,還有拆除時是否可以資源再生化。

在後期運營維護時,亦需要制定並實施節能、節水、綠化、環保等相關的管理制度,培訓專業維護人員,實施科學措施監管廢氣排放的情況,同時分類收集和處理廢棄物,儘量減少二次污染。還有,建築物內部的設計亦應考慮到通風、空調、照明等設備自動監控系統技術,才能成為由興建至營運都達標的綠色建築。

這種綠色建築概念近年亦為中國政府所引入,二○一三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綠色建築行動方案》,就提出要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綠色建築行動,內容包括加快綠色建築相關技術研發推廣、大力發展綠色建材、推動建築工業化、嚴格建築拆除管理程式、推進建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並且大力推進既有建築節能改造。

早在二○一五年,綠色建築就在江蘇展開。

而進入「十三五」,中國的環保理念不斷升級,《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發展「十三五」規畫》更定下目標,至二○二○年,城鎮新建建築中綠色建築比例將超過百分之五十,全國新增綠色建築面積將達二十億平方米以上。

江蘇已經起步

其中,早在二○一五年,綠色建築就在江蘇展開,該省率先提出綠色建築設計標準、施工品質驗收規範等,實現整個過程閉合管理,目前,全省綠色建築面積超過兩億平方米。同時,當地的建築業亦開始採取「模組化拼裝」(MIC)模式,如位於江蘇南通市政務中心北側的停車樓,其樓梯、樓板等預製件全部在工廠裏完成再運到工地像「搭積木」般組裝,這使建築工地沒有揚塵污染,沒有轟隆隆的噪音,大大減少空氣及噪音污染。而這股綠色的建築的風氣,不止有助保護環境,同時引發出一股綠色商機,中國住建部原副部長仇保興曾預測,二○二○年前中國用於節能建築項目投資將至少達到一萬五千億元人民幣。本港近年亦出現了一些企業,專門積極研究「組裝合成」建築法(MiC),以及各類環保建築物料。當中,如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講座教授潘智生的研究團隊與深圳大學就合作研究出「環保磚」,主要是把建築廢棄物如碎石、碎玻璃及爐灰等,製作成磚頭,讓它們得以「重生」成為高品質、多用途甚至能減少污染的建築材料,而是次研究更曾在中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獲頒「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