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粵港澳大灣區共同體:粵澳中醫藥合作 拓展非洲國家


澳門向來以博彩及旅遊見稱,成為大灣區一員後,添加多元化色彩。

由澳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及澳門銀行公會聯合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經濟發展論壇」十二月中在澳門舉行。主辦方期望透過舉辦是次論壇凝聚專家智慧,找準自身定位和市場,為澳門融入大灣區發展尋找新思路、新方向,配合國家的總體發展戰略,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事實,自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二○一一年落地以來,中醫藥既成為粵澳合作的重要發力點,也是澳門朝向多元化發展的關鍵,又是把澳門產品「走出去」的法寶之一。由此可見,中醫藥經已成為澳門的瑰寶之一,擁有無窮潛力,助粵港澳大灣區開拓非洲等市場。

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在論壇致辭時表示,澳門在大灣區將重點發揮四點作用,包括發揮澳門精準聯繫功能,透過三條對外經貿路徑,為大灣區構建具實效的對外合作交流的平台,協助大灣區城市企業更高水準的「走出去、引進來」;發揮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優勢,與大灣區共同打造世界旅遊休閒目的地;加強中醫藥產業合作,尤其是提升產業的科技含量,與大灣區共同推動國家中醫藥產品和服務的國際化和標準化;發揮澳門中西文化交往歷史悠久的優勢,與大灣區共同拓展對外文化交流合作。

作為《粵澳合作框架協議》(早於二○一一年三月在北京簽訂)下的首個落地項目,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不僅是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重要平台,也是廣東和澳門攜手助推中醫藥產業化、現代化和國際化的全新探索。乘「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東風,借助產業園的公共服務平台和國際交流合作平台,優質的中醫藥技術和產品正在加速走進葡語系國家、歐盟及「一帶一路」國家。

「馬交牌」中藥登陸非洲

澳門澳邦藥廠行政總監蔡健華幾乎每個星期都會來到一水之隔的橫琴。去年九月,隨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公共服務平台啟用,澳邦藥廠在產業園設立了公司,負責產品國際化、開拓內地市場等業務。僅一年多,蔡健華已經稍見成果:旗下的兩款「馬交牌」中藥產品有望「登陸」非洲南部東海岸國家莫桑比克(曾為葡萄牙殖民地),公司還獲得了內地知名藥企產品的澳門代理權。

產業園內科研總部大樓、GMP中試生產大樓及研發檢測大樓已啟用一年多。

自二○一一年四月落地到如今初具規模,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正振翅騰飛,一座座現代化建築在珠海橫琴環島北路拔地而起。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下簡稱產業園)副行政總裁馮準解釋,為何中醫藥會成為粵澳合作的重要發力點?馮指澳門中醫藥產業基礎良好,市民多喜歡用中醫藥來治病,遊客也常常購買中醫藥產品作為手信。因此,中醫藥產業成為澳門推動經濟多元發展的新興產業之一,也是澳門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而廣東在中醫藥領域擁有產業、人才、科研等方面的優勢,可以與澳門實現強強聯合。

圍繞「國際級中醫藥質量控制基地」和「國際健康產業交流平台」兩大目標,產業園正在打造中醫藥產業與文化「一帶一路」的國際窗口。其總開發面積將超過九十萬平方米,包括科研總部大樓、GMP中試生產大樓、研發檢測大樓等在內的公共服務平台已投入使用一年多;目前孵化區也已基本建成,預計可容納三百到四百家企業。馮準表示,截至一八年十一月底,產業園累計註冊企業一百零七家,涉及中醫藥、保健品、醫療器械、醫療服務領域。其中澳門企業二十六家,十家屬於新培育的中醫藥企業,九家為澳門傳統中醫藥企業投資新設立的企業。

彌補澳中醫藥產業短板

「我們一直密切關注產業園的進展。」蔡健華指,澳邦藥廠成立於○八年,從事研發和生產中成藥外用製劑及產品,主要供應澳門及香港市場,亦有代工產品出口至北美。蔡健華擁有三十年的醫藥銷售與生產的經驗。他續指,澳門中醫藥企業的發展受到技術和空間等制約,缺乏產品研發平台,依靠的主要是經驗配方、老中醫祖傳配方;另外,由於土地等資源緊張,廠家也難以壯大。「產業園恰恰彌補了澳門中醫藥產業的短板,可以支援企業做大做強。」

馮準續介紹,從藥品研發到正式投產,一般會經歷小試、中試和大生產幾個階段。產業園建有符合中國內地及歐盟認證標準的GMP中試生產、研發、檢測等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公共服務平台,可以提供臨床試驗樣品及註冊批樣品的試製和上市產品的生產等服務,支援入駐企業走向歐盟等市場和內地市場。

大灣區中醫藥創新中心今年八月中正式啟動,肩負三大任務。

產業園GMP中試生產大樓裏,由膠囊充填機、壓片機、貼標機等自動化設備組成的GMP中試生產線已經投用,可以「一條龍」生產片劑、膠囊劑、顆粒劑等多種劑型的中藥產品,最大產能達每年三點七五億片片劑,膠囊劑每年一點二五億粒,顆粒劑每年一千五百萬袋。

馮準透露,由中國中醫科學院專家組建的盈科瑞(橫琴)藥物研究院,致力於中藥經典名方的開發,營運一年多來已經研發出約六十種產品,銷售額超過了一億元。產業園還與北京大學、澳門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同成立了珠海市橫琴新區北澳中醫藥創新研究院。

在莫桑比克首都馬普托,產業園設置的中醫藥中心項目籌備辦公室於今年七月揭牌,負責開展培訓、門診、產品銷售、聯合研發等業務。這是產業園充分發揮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優勢,帶動中醫藥優質的產品和技術「飄洋過海」的最新探索。馮準表示,「一帶一路」建設為中醫藥「走出去」帶來了非常好的機遇。葡語系國家有三億多人口,澳門在中醫藥文化傳播、產業推廣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中藥走入葡語系國家

自一五年成立「國際交流合作中心」以來,產業園借助澳門「橋頭堡」的作用,通過建立與莫桑比克衛生部、葡萄牙食畜總局、西班牙歐洲中醫基金會等政府、行業機構的合作網絡,幫助中醫藥產品和技術走入葡語系國家、歐盟及「一帶一路」國家。一六年以來,產業園與莫桑比克衛生部在莫桑比克合作舉辦了八期中醫特色療法培訓班,累計培訓了約二百零九名醫生及理療師,首次將中醫藥技術引入了莫桑比克的公立醫院系統,為超過七千人次的患者進行了中醫療法治療,得到了認可。

此外,一七年九月,產業園獲得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中醫藥產品海外註冊公共服務平台(橫琴)」,如今已成功幫助澳門張權破痛油藥廠和石家莊以嶺藥業的兩款產品獲得莫桑比克的上市批文。「企業積極性愈來愈高。第二批三款產品的申請文件已獲莫桑比克政府受理,進入審批流程。第三批我們收到了數十款產品申報,正在篩選評估。」馮準續說。通過每年舉辦專業論壇和商貿對接活動,產業園還初步搭建起以葡萄牙為基地、面向歐盟的市場網絡。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