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小米成穿戴一哥 新戰線「支付功能」


市場調查機構 Strategy Analytics 剛公布一七年第二季度報告,全球穿戴裝備總出貨量達二千一百六十萬部,當中小米佔了三百七十萬部,佔有率達百分之十七點一,即每七個購買智能穿戴裝備的人,就有一個買小米,令小米壓倒蘋果公司及Fitbit,成為穿戴裝置全球一哥。

分析指,小米手環成功的原因,一來是中國對廉價的智慧健身腕帶需求強勁,而小米手環的功能亦相當齊備,約二百元的價格就能提供心率監測器、計步器和日曆提醒等功能;相比之下,Fitbit的售價高出數倍,功能只是相若。雖然蘋果的Apple Watch售價達數千元,但功能較多,亦有一群蘋果迷作捧場客。

Strategy analytics預計,到二○二三年,一成的中國人口會擁有一部可穿戴設備,而去年比重僅得百分之二;中國智能穿戴設備的出貨量將佔到全球的一半,因為中國的可穿戴設備製造商通常在價格上十分具有競爭力,更有優秀的物流能力以及強有力的行銷。

市場發展潛力仍大

IDC預測,今年全年的可穿戴市場出貨量為一億二千五百萬個產品,按年升兩成,而到二○二一年將會翻倍,出貨量料達二億四千萬個。當中智能手環所佔的比重將會下跌,預計今年全球智能手環出貨量將達四千七百六十萬部,佔智能穿戴裝備市場的百分之三十七點九,而到二一年,會升至五千二百二十萬部,比重只佔百分之二十七點七。

智能手環的佔比下降,正好反映未來將有更多不同類型的穿戴裝備推出,加上物聯網的應用增加,容許穿戴裝置有更多玩法。市場人士認為,賣設備未必能賺大錢,而從手環上收集到的大數據價值,以及相應產業鏈上與其他商家為客戶提供的協同服務,才是整個產業的盈利模式。手環收集到用戶大數據之後,再進入大健康、保安、教學、廣告等行業不同領域,為各行業提供更精準及個性化的服務。

內地移動支付活躍

醫療一直被視為穿戴設備最重要市場,但其實中國更有資格及潛質開發的,就是支付市場。中國為現時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市場,規模是美國的五十倍,為穿戴設備支付提供一個龐大的潛力市場,而現時移動支付主要依賴智能電話,若穿戴設備的支付技術趨成熟的話,將能開發到更多的潛在生意。

艾瑞諮詢統計資料顯示,今年首季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高達二十二萬七千萬億人民幣,環比增百分之二十三,同比勁升一點一倍。現時移動支付市場屬「雙馬」的天下,螞蟻金服的支付寶的市場份額達到百分之五十四,騰訊(00700的財付通亦佔四成。穿戴設備支付技術的推出,亦有望打破這個壟斷的局面。

中國在穿戴設備支付上,已率先開通,但支付設備屬外國貨,頭啖湯被外資先飲。中國銀聯及交通銀行(003328等於二○一五年與Swatch合作,推出一款內置NFC晶片、具有支付功能的手錶SWATCH BELLAMY,而上月手表已推出到第二代。工商銀行(01398近期宣布,支持瑞士手錶生產商Swatch推出的手錶支付功能,成為全球首批支援SWATCH PAY的商業銀行。持卡人購買具有SWATCH PAY功能的手錶之後,通過手機app及讀寫器綁定工商銀行的信用卡或者借記卡,便可啟動非接觸式支付功能,實現手錶支付,亦可作消費提現、分期付款等功。與Swatch合作的,尚有其他十間大行,包括中國銀行(03988、郵儲銀行(01658)及中信銀行(00998等。

至於智能手機大國南韓,亦看中穿戴設備支付這個商機。面對Apple Pay和Android Pay的夾擊,Samsung Pay另開門路求生,上月推出一個新的非接觸式支付合作夥伴平。三星的目標是,支付不限於其手機,而是人體身上的可穿戴物件都可以用來作支付,透過利用晶片,再綁定銀行和信用卡帳戶。

物聯網將成焦點

中國於穿戴設備支付技術,亦不是處挨打狀態。Visa六月於上海舉行的世界移動大會(MWC)上,便顯示多款由內地初創公司研發,利用Visa開放平台資訊的新支付消費應用。其中一款「Ticwatch」是給合智能手表與Visa Offers Platform的方案。Visa大中華區總裁于雪莉指出,未來三年,全球將會有二百一十億部物聯網設備,Visa冀確保每個接入互聯網的終端設備,都能成為可實現交易的安全支付終端。除了支付之外,消費者亦可向智能手表查詢附近的餐廳資料,並有導航功能,手表亦會顯示出相關的優惠訊息,可以同時賣廣告。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