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周文港:加速灣區發展,需從深度發展邊境入手


國家統計局公佈,今年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為249,310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18.3%,比2020年四季度按月增長0.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長10.3%,兩年平均增長5.0%。

此前市場就已普遍預計,受2020年一季度GDP出現了負增長的低基數影響,第一季度GDP增速大幅回升;加上前兩個月中國經濟主要指標包括消費、投資、進出口等都按年增速均超過 30%。所以,出現兩位數的增幅,不是意外。無論如何,都能說明了中國經濟因成功控制疫情而恢復較快增長。反觀香港,2020年第四季度仍然出現負增長;要做到政府預測2021年香港GDP實質增長為3.5%-5.5%之目標,內循環將成為香港恢復增長的重要動力。

4月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在廣州舉行專題會議,特首林鄭月娥出席會議時指絕大部份經領導小組會議後公布的政策措施已順利落實,有助香港居民、企業和專業人士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居住、工作和發展,筆者對此表示保留。畢竟疫情影響兩地超過15個月無法正常通關,若指已順利落實言之尚早;最好的落實,一定是盡快有序通關,以驗證各項措施的實效。

邊境仍是鄉郊,政策嚴重過時

近月深圳河傍的沙嶺興建大型殯葬設施引起爭議,同時亦引起香港的邊境用地長期閒置、粵港發展大灣區的思維和步伐不一致等討論。雖然香港存在每年有四萬多名人士去世而又有相應處理身後事的較強剛性需求,而且在歷史上沙嶺附近領域又是香港的傳統土葬地帶,但需要留意的是,深圳河一帶已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重點發展和合作區域,特區政府應該調整邊境和防務思維,將深圳河一帶原來的邊境土地進一步釋出,並以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科園作為基礎,然後沿深圳河南岸,分階段發展成為香港科創園區和相關人才配套設施的北區新智慧城市,這才能有利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較大幅度推進和提速,亦能從根本上改變港英年代遺留下來的壁壘性政策和分隔心態。

同時,香港不能再繼續做一些,當深圳同意將河套地區土地轉移給香港並支持香港發展的時候,香港卻在深圳河邊興建大型殯儀設施「作為回應」,這樣不恰當和不符合兩地市民生活和發展利益的事。加快發展邊境地區成為北區新智慧城市,不但令香港有了一個新經濟增長引擎,更能解決香港個別地區過度擠擁、市區重建的迫切需求(若由現在開始不重建任何單位,按推算到2046年,香港70年或以上樓齡(即1976年或以前興建)的私人住宅單位總數將會達到33萬間,是現時的近300倍)。

深度發展邊境能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撰文:周文港博士 香港高等教育評議會秘書長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