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十九大本月18日召開 穩中求進為會議任務


中美之間的貿易戰將會持續,而地緣政治危機估計亦令中美關係反覆。

中共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十九大」)於本月18日舉行,將決定中國未來5年的政經發展;而新一任的中央領導人組合,也將在十九大期間浮現。對於中國日後的走向,兩岸三地的專家學者各有說法,但關於國家發展的基調,幾乎所有評論一致認為是「求穩」。

事實上,自國家主席習近平執政4年多以來,中國一直遵循「穩中求進」的路線,無論政治還是經濟上,反腐敗、防風險是中央政府的主要工作。例如金融方面,中國人民銀行展開「去高槓桿」行動以免資本市場受到衝擊;樓市調控政策也從「四限」調至為「五限」。外界有評論預計,十九大之後,中央維持穩定的調控政策仍將繼續,惟中美關係走向以及中國如何面對北韓引起的地緣政治危機,則是最引人猜想的話題。

維持核心領導團隊

去年10月,中共六中全會首次提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概念,外界普遍認為,總書記習近平會通過十九大提拔信任者擔任要職,以進一步集中其在黨內的政治權力,中共最高領導機關的人事布局料將更趨穩定,這有利習近平推進改革以及執行長期戰略。有分析指出,2017年後,中國經濟改革及重新平衡的步伐有望加快。

安盛投資管理新興亞洲高級經濟師姚遠撰文指出,十八大為國家訂下經濟改革的藍圖,因此中央有機會在十九大後重申貫徹落實先前的政策方向,包括繼續向市場經濟過渡、減少經濟失衡、改善人民收入不均、國企重整、去槓桿、解決產能過剩,擴大開放金融市場、改革企業及公共部門等。近年多項改革措施漸見成效,唯獨國企及債務兩方面仍然未如理想。若習近平能擁更大決策權,或可加快處理有關問題,否則,根深柢固的階級觀念與既得利益,只會阻礙改革步伐。

注重脫貧繼續反腐

中國當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俞邃則認為,十九大最受人們關注的可能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如何在確保經濟穩定健康發展的同時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2017年上半年,中國GDP同比增長6.9%。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未來中國經濟還有提升空間。經過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貧困人口已減少2億多,但現在仍有2,700萬貧困人口。根據中國的脫貧攻堅計劃,中央政府既要完成到2020年為扶貧對象脫貧、貧困縣摘帽和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的任務,同時也要為2020年後的扶貧發展建立可持續制度而奠定良好的基礎,任務可謂艱巨。

二是如何使反腐常態化,並從民主制度保障上逐漸根本解決。人們期待十九大將兌現習近平所說的「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對此姚遠也認為,為了繼續維護黨紀,積極打貪仍是本屆中央政府的主要任務之一,目的是整肅黨內風氣,樹立廉潔的形象。縱然有部分人懷疑背後的政治動機,反腐行動普遍仍獲得公眾支持。去年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強調全面「從嚴治黨」,顯示中共很可能會趁十九大再度展示反貪腐的決心。惟姚遠擔憂,假如反貪力量在中紀委書記王歧山退休後,可能無以為繼。

經濟增長大致平穩

即將召開的十九大為全球所關注,除了領導班子的人事任命,中國未來的社會及經濟發展藍圖更是本次大會的矚目之處。中銀香港經濟及政策研究主管謝國樑表示,十九大前後經濟穩中偏好。非常明確的一點就是,隨著習近平的管治愈趨穩定,即使政治局常委換屆,亦不會影響施政的穩定性,相信未來5年內,國家將繼續依循中央的既定方針穩步前進,料對經濟持續發展注入更大的推動力。

謝國樑指,早前IMF發表的中國經濟年度評估,對中國的增長前景作出上調,並讚揚其經濟轉型的進展,逐步體現經濟改革的成果。而今年內地經濟勢頭良好,主要建基於三大因素:一、美元疲弱;二、人民幣匯率調整已達兩年,累積跌幅約一成多,或已步出下跌周期;三、中央正致力優化匯率機制。由此推斷,人民幣兌美元的強勢在十九大召開前仍可望延續,特別是今年美元料會維持弱勢,為人民幣繼續保持穩定提供相對有利的條件,再出現如去年般貶值的機會不大,屬於穩中偏好的基調。

他引述數據續稱,今年上半年內地經濟增長幅度達 6.9%,比去年的6.7%為高,可見整體經濟出現反彈,出口增長尤為顯著,料因海外市場逐漸復甦所致。雖然受近期推行緊縮政策及「打房政策(打擊房地產價格)」的影響,7 月的增長略見放緩,惟在整體良好的環境下,可以樂觀預測今年全年的經濟增長約為6.8%。

而姚遠則認為,中央政府或在十九大上重申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承諾,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這樣,中國則必須在2016至2020年間,維持經濟增長於平均每年約6.5%的水平。相信實現增長目標仍然是中央的首要任務,料十九大將再度強調其重要性,驅使中央保持經濟增速。這意味著中國的經濟政策將繼續在短期刺激措施及長遠改革之間尋求適當平衡,但如何平衡則是一道難題。

落實未達預期改革

8月底,習近平在主持召開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時表示,要站在更高起點謀劃和推進改革,堅定改革定力,增強改革勇氣;對於十八屆三中至六中全會提出的改革任務,尚未落地或落實效果未達預期的改革任務,十九大之後要繼續落實。雖然他在講話中表示改革進展總的符合預期,但上述一番話,也是中央罕有在公報語言中坦承一些改革未達預期。

有媒體引述一位北京政經智囊表示,十九大換屆之後,要迫切解決的問題是重新啟動改革,因為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期,穩定預期非常重要,現階段的穩定預期,已經不再是通過制定一個較高的增長目標來實現,而是要給民眾和外界看到切實深化改革的決心和行動,才能激發出經濟的潛在能量。這位智囊人物又提到,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路線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劃定,但因為前5年施政重點在黨建,以及來自各方利益集團的阻力,而令改革裹足不前。

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提出的「要站在更高起點謀劃和推進改革」,被認為是十九大的一個最重要任務,特別是在十九大定好大政方針、人員配備完畢之後,與明年改革開放40周年相連,料新領導班子將會根據之前5年改革遇到的阻力,以及改革過程中出現的新變化,重新制定一份改革大計。

中美經貿關係反覆

雖然內地經濟基調良好,惟謝國樑認為,當中亦存在若干風險因素,如中美經貿關係的反覆值得留意。比如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授權貿易官員,就中國有否侵犯知識產權進行調查,市場擔心這只屬初步行動;稍後美方或會啟動「301 條款」調查,最終可能引發對中國的貿易制裁,以至衍生中美貿易戰。因此,中美貿易出現短暫波動的風險依然存在,宜密切關注事態發展。

總括而言,十九大後,環球市場的走勢仍不容忽視。市場預期,政治事件將繼續主導環球經濟增長。對中國而言,由於歐洲佔出口近兩成,來年德法兩國相繼舉行大選,必然構成一定影響。美國方面,儘管特朗普全面推行強硬對華政策的機會甚微,但如果其中部分措施一旦付諸實行,亦足以對中國市場造成衝擊。

隨著十九大的臨近,外界認為兩岸關係也將迎來重要的節點。台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所長王高成用「軟硬兼施」形容大陸對台立場。即一方面強調「一中」及反台獨立場,另一方面,仍會釋放兩岸融合的立場和政策。雖然習近平此前曾公開表示,兩岸長期的政治分歧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但王高成認為,解決政治分歧也是為統一鋪路,是完成統一的一部分。反觀台灣領導人蔡英文,並未做好統一的準備,而是只想維持現狀,持續拖延,形成「兩國」的狀態。

至於中國的外交立場,十九大後料更顯強硬。中共在海上領土主權問題上顯然決不退讓,甚至將南海列為國家的「核心利益」。同時,中國仍將繼續力推亞投行及「一帶一路」等項目,以拓展在全球的經濟版圖。貿易方面,鑑於美國計劃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中國正在拉攏周邊的亞洲國家,組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意圖在制定國際貿易準則及對抗保護主義上取得領導地位。而中國近年亦積極參與聯合國、G20會議及亞太經合組織的事務,以求在國際社會爭取更大話語權。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