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全球減稅戰 香港要跟


過去香港因為稅率低,在全球營商競爭名列前茅,但環球稅務戰中,魅力漸失。

美國通過減稅法案後,日本政府亦積極考慮把當地的企業稅下跌至百分之二十,由於之前英、法亦有減稅計畫,全球已進入減稅戰大時代。香港過去因為低稅在營商具較強競爭力,但在全球稅務戰下,加上本身經濟轉型慢,優勢正漸失。

其實港府在賣地收入增,加上外匯基金水浸下,政府資產接近共二萬億港元,絕對有實力透過進一步減稅及推出各項稅務優惠以增強競爭力。而且政府不止要著眼企業利得稅,亦應該調整薪俸稅,以吸引海外人才之外,更可以造就消費效應,刺激整體經濟增長。

十二月五日,日媒指日本政府正考慮透過稅務減免,把企業有效稅率最終降至最低百分之二十。草案建議日企若積極投資人力資源,如培訓員工或提升工資等,將可扣除一定數目的應課稅額,令有效稅率降至百分之二十五。若企業同時投資創新科技以提高生產力,如物聯網及人工智能(AI)等,更可獲得額外稅務優惠,意味有關日企的稅率可降至百分之二十。

自安倍晉三出任首相以來,日企的有效稅率已從百分之三十七降至二十九點九七,而下個財年開始,亦會進一步降至百分之二十九點七四。今次日本再次減稅,主要是源於美國剛通過減稅法案所帶來的壓力。

GDP重回三巴仙

一國的減稅措施往往被視為刺激經濟發展的助力。如一九八六年和二○○三年,美國在推行減稅政策後,私人消費和投資均加速增長,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也隨之抬升。至於今次減稅,美國智庫美國稅政中心(TPC)之前曾預測,眾院通過的稅改法案,於二○一八年將能讓GDP增加百分之零點六,二○二七年增加百分之零點三。

特朗普指稅改可通過減稅做大經濟蛋糕,最終解決赤字過大的問題。

以美元計算,由二○一八至二七年,將有額外一千六百九十億美元流進國庫。不過,TPC同時預期方案或會同時為美國政府帶來高達一萬四千億美元的債務。美國總統特朗普及共和黨人則認為,稅改將助美國經濟增速重返百分之三,並可通過減稅做大經濟蛋糕,最終解決赤字過大的問題。

減稅有望刺激本國經濟,對其他國家卻是一個挑戰。就美國減稅措施而言,短期內將吸引在海外市場的美國資本回流,或對國際貿易造成影響,如美中之間的貿易摩擦與糾紛,短期內可能增加,新的國際貿易規則和條件的形成,或將面臨激烈的博弈。長線來說,更將吸引美企回流,以至更多海外企業落戶美國,這將加劇國家間的企業和人才爭逐,最終其他國家或被迫投入減稅競賽,形成全球減稅戰。

本地競爭力下跌

在歐美日的減稅競爭下,中國也不例外。此前,中國財政部長肖捷已經多次提到「稅制的國際競爭力」的問題。顯見,減稅已成為全球大趨勢,而環球減稅潮下,香港如要避免低稅優勢不再,政府便應盡早應對,如加大稅務優惠鞏固自身的競爭力。

過去香港因為稅率低,在全球營商競爭名列前茅,但近年全球不少國家均計畫減稅,或推出更多稅務優惠招攬海外企業;加之香港本身的經濟轉型緩慢,競爭優勢正漸失。

安倍晉三出任首相以來,日企的有效稅率一減再減。

政府數據顯示,境外企業在香港設立地區總部的數量,雖然由二○○八年的一千二百九十八家,增至一五年的一千四百零一家,可是比例卻是逐漸下跌,直至二○一六年更出現數量和比例下跌的現象,只有一千三百七十九家企業來港設立地區總部。珠海學院商學院院長何濼生表示,香港的長遠競爭力已經敲響警號,目前處境值得港人擔憂。

人才競爭力排名跌

除了營商競爭力落後,香港對人才的吸引力亦每況愈下,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最新公布的《二○一七年IMD世界人才報告》就指,本港因物價上升但工資又下跌等因素,人才競爭力排名跌兩位至第十二位;相反,新加坡則因學校科技有較好表現及僱員工資上升,排名升兩位至第十三位,對港步步進逼。

財儲豐減稅空間大

其實,如今香港財政穩健,絕對有條件重新大幅減稅。過去幾年政府均低估財政盈餘,而每次的解釋都是離不開賣地收入超出預算,如二○一六至一七年度,政府錄得一千一百七十八億元的地價收入,較原來預算高五百零八億元。至二○一七至一八年度,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預計賣地收入為一千零一十億元。

然而,基於樓市異常熾熱,麵包價飛升之餘,麵粉價亦不遜色,單是今年已兩度出現兩幅住宅地王。據地政總署數字,單計公開賣地,本年度首八個月的收入已突破九百億元,連同各類補地價收益,首八個月的整體地價收入已達一千二百六十六億元,已較財爺的預算高出二百五十六億元。

減薪俸稅,讓市民得到更多收入分配而增加消費意,刺激內需。

而另一邊廂的外匯基金,亦有「水浸」情況,直至今年九月底止,外匯基金資產總值已超過三萬四千億元,較去年底的三萬一千億元高,意味著今年首九個月投資回報率為五點五八。展望今年第四季表現,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指,港股及環球股市持續造好,若市場樂觀情緒持續,相信會有助外匯基金表現。

減薪俸稅增消費力

除了利得稅優惠外,政府亦可著手寬減薪俸稅。除了可以縮窄社會貧富懸殊情況,亦可以吸引更多海外人才駐港。同時,市民亦因為得到更多收入分配而增加消費意欲,刺激內需。

以往香港亦有利用過稅務措施去刺激經濟發展,如政府於二○○八年取消對入口葡萄酒徵稅,結果香港葡萄酒貿易於二○○九年年底已經有超過三成的增長,而相關行業的就業人數亦增加大概四千人至五千人。而且,就算取消薪俸稅引致間中小量赤字,政府還有法定機構的儲備、外匯基金累計盈餘、房屋基金等,有接近共二萬億港元,絕對是有能力去應付。

雖然相對薪俸稅而言,利得稅是政府的主要收入之一,二○一七至一八年度估計達一千三百九十億元,為整體財政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七點四。不過,若實行林鄭之前提出兩級利得稅的建議,財庫局局長劉怡翔指出,根據估算政府只會因此少收五十億元,相對每年千多億元的收入,比例微不足道,反而這五十億元,變相可投放到市場,是對社會的投資,對經濟發展都會帶來正面影響。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