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迎戰16度】ESG金融市場 發展潛力大


Facebook曾因爆出用戶私隱問題而遭美國政府調查,造成股價波動。

隨着全球對環保的關注力度大增,綠色金融成為大趨勢,如早前金管局就指,在確保長期回報的前提下,外滙基金亦已將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因素納入評核可投資項目範圍,意味綠色因素已成當局考慮重點之一。

其實香港上市公司早於二○一六財政年度起,已按「不遵守就解釋」的原則披露環境指標,只是比起歐美市場早已流行ESG投資,本港無論在ESG的投資風氣,還是上市企業參與ESG的程度上都有所不及。香港作為區內國際金融中心,在亞洲國家愈來愈重視環保風氣下,發展ESG金融市場絕對大有作為。

撰文 陳可恩

可持續投資理念逐漸受到投資市場重視,當中本港金管局近年亦因應潮流把外匯基金內部在決定投資程序時,加入環境、社會及管治(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為考慮原則。

金管局副總裁余偉文上月中指出,該局在審視投資項目時,除了關注風險、投資回報外,亦會利用外匯基金的長期增長組合(LTGP)投資可持續性的項目,以符合外匯基金着重長遠收益的目標,目前基金分別在南美及歐洲有投資風力發電項目,亦有投資具環保元素的物流業。

對於ESG如何實際融入投資決定,余偉文談到,當局曾考慮投資一間鐵路公司,但由於該鐵路公司的主營業務是煤炭運輸,考慮到燒煤對環境的破壞,長遠煤炭運輸需求有下跌的風險,最終沒有投資。目前,金管局主要是與有經驗的市場參與者合作共同投資,日後當經驗成熟後,不排除會獨自投資。
 

外匯基金的長期增長組合目前在南美及歐洲有投資風力發電項目。

綠債增長迅速

另外,本港政府早前亦宣布將於二○一八至一九年度,推出借款上限為一千億元的綠色債券發行計畫,以及推出香港品質保證局研發的「綠色金融認證計畫」。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總裁(外事)李永誠指,香港於綠債市場上屬於新手(new comer),今次反映政府在可持續發展的決心。

香港屬亞洲第四大發債市場,僅次中日韓,當中綠色債券市場發展迅速,本港今年首五個月共發行十三隻綠債,累計發行額達五十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除了政府,今年四月,瑞銀亦推出百分之百的可持續性跨資產投資組合,供高資產淨值私人客戶參與可持續性投資,最低投資金額為五十萬美元,顯見市場對ESG市場愈來愈重視。

在ESG的「環境、社會及管治」三個範疇中,環境問題是國際社會近年最重視的議題之一。尤其在二○一五年巴黎氣候大會上,共有一百九十五個國家或地區訂氣候協定,致力減少碳排放,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攝氏兩度以內。自此,各簽署國政府開始引入一系列法規和鼓勵措施,逐步改變企業的行為模式,降低碳排放,並提升能源效益。

由於全球各地碳足跡較大的企業正承受着愈來愈大的監管負擔,加上投資界已陸續構思與低碳投資的相關策略,包括停止投資於傳統上會產生高碳排放量的企業或行業,因此,污染力強的企業還可能面臨聲譽受損、信用評級下調及股價下跌等風險。為了順應國際潮流,不少企業亦已加快轉變,採取低碳措施,包括採用太陽能發電、採用較環保的原材料等。
 

影響投資價值

而在歐美,企業披露ESG資訊更早已被視為大趨勢,一些政府、大學或公共機構的退休保障基金,在挑選基金經理為它們投資時,往往會把ESG因素納入考慮,使投資過程更合乎道德原則。而且近年ESG因素對歐美企業的形象和聲譽有愈來愈大的影響力,甚至可能對公司盈利及股價造成影響。近期較明顯的例子,包括社交網絡巨頭Facebook因爆出用戶私隱問題而遭美國政府調查,造成股價波動。此外,早年一些外國油企英國石油(BP)亦曾因發生嚴重漏油事故,遭美國政府重罰數以十億計美元的賠償。

根據《Gl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Review二○一六》報告顯示,於二○一六年,全球約有二百二十九萬億美元資產是依照社會責任(SRI)原則由專業機構所管理的,相等於全球專業資產管理總量的百之二十五,比較二○一四年的一百八十三萬億美元,有百分之二十五增幅。另外,美銀美林主題投資策略師馬蓓嘉指出,去年全球共發行一千三百億美元的綠色債券,連續第五年破紀錄,發行人無論從地區、行業及集資用途等,都更多元化。而預計今年最牛情况下,全球綠色債券發行額可增至一千六百億美元。

至於香港方面,企業在EGS的披露及投入情況仍處於起步階段。港交所於二○一六年實施修訂版《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要求上市公司跟從「不遵守,就解釋」機制編制ESG報告。港交所規定香港上市公司於二○一六年財政年度開始彙報ESG相關的十一項層面的一般披露,並於二○一七年財政年度擴展至披露十二項環境關鍵績效指標(KPIs)。

全球第五大會計網絡BDO香港成員所在指引實施一年後進行了兩項有關ESG 報告的調查,分別為《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表現調查及「香港上市公司《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彙編審查」,檢閱了三百間主板上市公司於二○一六財政年度作出的披露情況。
 

披露水平偏高

兩項調查發現,大部分香港上市公司編制的ESG 報告均超越相關披露之最低要求,企業亦相信報告有助加強內部監控及風險管理或提升公司投資價值,惟調查同時發現多個可作檢討並改進的範疇。此外,本識顧問的二○一七年《ESG報告趨勢調查》亦指,雖然發現接近所有(百分之九十九)二百間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T200)均符合披露要求,只有百分之三十一點五(六十三家公司)設定ESG管治架構,例如可持續發展委員會。

同時,全球可持續發展投資聯盟指出,目前亞洲的社會責任型投資比例仍然很低,僅佔區內管理資產總額百分之零點八,遠不及於歐洲的百分之五十三。然而,在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後,中國扮演積極角色加強與歐洲各國的合作,領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亞洲多國承諾採取行動實現減排的目標及協議。而且不少亞洲國家本身面對嚴峻的環境問題,故ESG投資在亞洲市場變得日益重要。近年多項市場調查顯示,在亞洲各國大力發展綠色投資下,ESG因素已成為亞洲機構投資者非常重視的選股及買債原則,故在未來數年,亞洲在可持續發展投資領域得到供龐大的發展機遇。

而香港作為區內國際金融中心,又面向內地市場,其實機遇不少。加上內地對於綠色項目的定義與國際標準不同,最大的分別如內地會把部分煤炭項目也納入綠色項目,而國際上是不容許企業利用綠色債券所得資金用於化石燃料項目。在內地的標準尚未與國際正式接軌前,加上內地基礎設施、市場慣例、法規監管及認證標準都有差異之時。香港的上市公司若能快人一步做好ESG披露及推出相關措施,對國際投資者來說,將甚具吸引力,甚至可拉動起整個香港金融市場。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