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粵港澳大灣區共同體】中山亮麗宜居 進軍大城市


馬時亨幾年前成為中山雍泉山莊業主。

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無疑替珠三角地區帶來了許多機會。而綜合中山市交通區位、經濟水平、產業環境等方面看,中山無疑是一座優勢突出、競爭力強的城市,大灣區建設更必將為中山市帶來重大機遇。中山市政府現階段對大灣區大計抱着「懶懶閒」心態,沒有如廣州或深圳等大城市實牙實齒列舉大灣區大計。不過,「懶懶閒」背後的中山,其實是不停地改善城市質素和壯大燈飾和光電產業,造就一個空氣品質良好及亮麗宜居的大城市。

今年年初,中山市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沒有提到自身在大灣區定位,而是延續了廣東省十三五規畫給中山的「四個定位」,即把中山建設成為世界級現代裝備製造業基地、珠江西岸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區域科技創新研發中心和珠三角宜居精品城市。在如何融入大灣區方面,報告僅側重於長期戰略,表示會以更加主動的姿態,與大灣區中心城市廣州、深圳、香港互動。

報告提及中山農業優勢,包括去年建設高標準農田三萬六千畝,全市出口到澳門的蔬菜佔當地市場的五成,出口到香港、澳門的四大家魚分別佔當地市場的四成和七成。報告即使較少描述大灣區,但當地設立的翠亨新區以「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核心區」為目標,起步區有二十五個重點項目,包括機器人、醫用光敏生物膠科技、製藥、LED、鐳射裝備等企業,涉及港資企業二千零四十六家。

列入大城市

到今年三月十二日,廣東省政府正式出台《廣東省人口發展規畫(二○一七—二○三○年)》中,《規畫》提到,優化提升珠三角地區城市群。在攜手港澳共建世界級城市群共同框架下,推動珠三角地區優化城市群體系,強化大中小城市和城鎮協調發展,吸引人口合理集聚。中山被明確列入「大城市」行列,到二○年中山將成超越五百萬人口的「大城市」。

最近,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針對全國三百三十八個地級以上的城市進行排名,公布了《二○一八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新公布的名單對全國城市進行了五級分類,包括四個一線城市、十五個新一線城市,三十個二線城市、七十個三線城市,九十個四線城市和一百二十九個五線城市。評分依據分為五大類,分別是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

在該名單中,中山被列入「二線城市」行列,隨着城市框架的拉大以及基礎建設的完善,中山的活力和實力也將逐漸的體現。相信在未來,中山的商業魅力還會一步被發掘。過去一年,灣區有個內地城市都市圈中,中山價格窪地備受關注,房價雖說持續向上,但對比隔鄰的珠海樓市,中山仍處於「低水平」,每方米價便宜珠海便宜約一萬二千元人民幣。

從交通區位上看,中山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的幾何中心,恰恰處於灣區城市群中的連接點。大灣區大計雖未正式出台,但各城市已先後提高了對交通一體化的要求,而依託群體效應和交通流通,中山可以更好更快地與週邊各地、乃至全國,與世界各地互相連接與輸送資源。

同時,從自貿區的出發點考量,中山還將成為珠江兩岸三大國家級新區(自貿區)銜接和轉換的重要節點,其開放與活躍程度將在廣東省內首屈一指。

目前中山正處於軌道交通籌畫高峰期,深茂鐵路、高鐵中山站等道路與站點的建設將極大便利外界與中山的往來,中山的區位優勢將逐漸獲得更好的發揮。中山交通地位正不斷奠定與成長,由珠西交通樞紐區域交通樞紐上升為粵港澳城市群的區域樞紐城市將指日可待。

中山市的另一大亮點當屬產業優勢,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中山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以來,中山發揮不帶縣的扁平化管理優勢,使「專業鎮經濟」成長起來,存在以專業鎮為基礎的城市布局,形成了自身獨到的產業特色。以燈飾產業為例,自一九八二年發展至今,古鎮周邊形成的燈飾產業集群已年產值過千億元,擁有遍布世界各地的廣闊市場。中山的產業基礎大多集中於民營企業之中,目前中山擁有超過廿六萬家民營企業,以中小微企業為主體的民營企業佔全市企業數量九成以上。

特色小鎮群

在此良好基礎之上,各個特色小鎮之間要是能打破行政藩籬、共同聯合形成特色小鎮群,並加快對傳統產業技術的改造,同時與周邊城市進行產業融合和資源對接、逐漸落實產業轉型與升級,中山的產業勢必得以更高速的創新發展,帶動城市經濟向上攀升。

同時,省「十三五」規畫打造中山「世界級裝備製造業基地」,而大灣區瞄準的正是「世界級」科技中心和創新高地,就更便於推動中山市發展目標的實現。同時廣東省對中山的定位也是「區域科技創新研發中心」,中山值此機會將吸引愈來愈多的新興產業與先進技術,招納更多賢人志士,為加快產業轉型、提升創新經濟提供新動力。

 

退休高官愛中山

自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中港兩地共同目標之後,特首林鄭月娥先後兩次出訪大灣區城市,今年三月底,先出訪深圳、中山及珠海,五月中出訪廣州及惠州。至於立法會4個事務委員會32位議員組成的考察團,則在四月前往大灣區考察3天,到訪廣州、深圳、佛山、東莞及中山,實地了解區內的發展情況。由此反映,中山雖為二線城市,高官或立法會尊貴還是看重。立法會考察團團長林健鋒形容中山是環境管理做得較好和宜居的城市,認為香港和中山在醫療和旅遊方面有很大發展空間,亦是一個讓港人退休後居住的好地方。據估計,中山旅居世界各地海外華僑和港澳臺同胞80多萬人。

香港人鍾情深圳樓外,中山也是港人的心頭好,近日備受多方批評的港鐵主席馬時亨便在中山有物業。馬早前接受本地傳媒專訪時便透露,中山物業是四、五年前購入的,「我很多年前已經叫人買中山,現在升了一倍有多,我看還會升,只要有耐性,揀些好物業。」他指看好中山是因為交通因素,當地有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及高鐵連接,而鄰近地區如順德及佛山等也會發展起來。和馬時亨進軍中山物業,大不乏人,林鄭丈夫林兆波,退休「手袋黨」高官李麗娟、劉吳惠蘭、俞宗怡及蔡瑩璧等等,原來都是中山雍泉山莊的大業主。至於民政事務局前常任秘書楊立門曾撰文透露,不少現任或退休高官、商界和社會領袖,同樣在中山置業。

藍天白雲空氣品質

中山市環保局六月頭透露,根據市環境監測站的統計資料顯示,繼4月中山市空氣品質排全國第六後,5月再次排入前十,位列第三。市環境監測站初步統計,今年1月1日至5月31日,中山市空氣品質有效監測天數為151天,其中優為62天,良為75天,達成率為90.7%,較去年同期上升7.3%。PM10、PM2.5、二氧化氮、臭氧和一氧化碳評價濃度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了7.5%、12.8%、10.3%、16.3%、14.3%,二氧化硫平均濃度與去年持平。中山市大氣環境綜合指數為3.89,比去年同期下降11.8%,是全廣東省改善幅度最大的城市。今年4月,中山空氣品質排名全國第六。

據統計,2017年中山空氣品質三次進入全國前十。2018年,4、5月空氣品質又相繼進入全國前十。為何中山空氣品質能居全大陸前列?市環保局表示說,為打贏藍天保衛戰,中山市多措並舉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今年4月20日,中山市將全市域劃定為高污染燃料禁燃區,禁燃區內禁止新、改、擴建高污染燃料鍋爐,實施最嚴格禁燃政策。中山市成為廣東省首批全區域實施高污染燃料禁燃的地市。協調建設廢氣治理「共性工廠」,大湧鎮瑞達家具廠項目成為廣東省首個家具行業「共性工廠」項目,是省廢氣集中治污推廣示範先進典型。

 

中山千億光電產業

中山聯合光電科技股分公司是近年來光電行業高成長的代表企業,也是「中山光電」;產業集群中的一個典型。該公司董事長龔俊強介紹,光電技術是所有高技術、新技術的「入海口」,高精密設備離不開光電技術,在高品質發展的新時代,光電產業的未來前景不可限量,預計中山光電產業5年內將形成千億人民幣產值規模。

中山的光電產業發展歷史悠久。1990年中山市開始籌辦國家級高新區,1991年正式獲批,隨後,光電產業在火炬區落地開花。中山市神劍警用器材科技董事長賀朝陽是中山光電行業發展的見證者之一。他介紹,中山火炬區成立不久就創辦了中山明佳高技術光電儀器。這是廣東省第一家光學加工廠。賀朝陽於1992年來到中山上班,並擔任明佳公司總經理。明佳公司培養了大批光電技術人才。

目前中山市光電企業共140多家,以聯合光電為代表的光電產業在火炬區加速聚集,已形成以成像光學元器件產業為基礎,光學微電子、新一代的光學顯示、新一代光電視聽、高端光通訊、高端鐳射設備、成像光學元器件六大產業共同發展的主導產業體系。資料統計,全球每年需要使用的成像鏡片中,約有六成產自中山。

聯合光電是國產安防光學的龍頭企業,具備光學變焦、光學防抖等設計能力。在大倍率變焦、超高清、光學防抖、安防監控一體機鏡頭等高端光學鏡頭方面,逐步打破了日企的技術壟斷,在全球安防領域的高端變焦鏡頭方面遙遙領先。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