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政經中國】中國市場需求旺,基礎教育有「錢」途


中國鼓勵民辦教育。

注重教育向來是華人的優良傳統,隨著中國人口結構的調整和國內市場的消費升級,教育消費在中國家庭消費支出的比重越來越大,教育這張「大餅」,勢必有更多的參與者分一杯羹。

根據德勤發布的報告,2018年中國教育市場規模達到2.6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至2020年,民辦教育的總體規模將達到3.36萬億元。同時政策和資本也依然發揮著教育產業加速器的作用。僅IPO市場,到今年8月上旬,就陸續有8家教育企業直接在香港股和美國上市;在投資市場,截至今年6月,已發生137起教育行業投資個案,投資總額達25.7億美元,這已超過2017年全年的水平。

撰文:蘇梓

K-12教育最有前途

另據中國統計年鑒等資料顯示,2017年大陸的教育市場總規模超過8.6萬億元,2019年預計將超過10萬億元。互聯網教育研究院院長呂森林表示,教育產業不受景氣循環的影響,加上官方政策的扶持,資本市場對於該產業前景看好。教育集團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更預言,大陸將出現四、五十家百億元市值的教育公司。有市場分析師認為,目前大陸市場需求非常龐大,且中產階級的數量和收入水準提升,均有利於教育產業的發展。

「K-12」是國際上對基礎教育階段的通稱,指的是從幼兒園到12年級的教育。目前在中國,購買K-12培訓服務已經成為很多家庭必不可少的投資,因而多年來K-12培訓一直是非常受歡迎的投資項目。據德勤統計,2015年中國K-12培訓的市場份額為34.1%。

法國巴黎銀行早前發表的一項有關中國教育市場的調查報告分析,由於中國的中產人數不斷增加,家庭收入上升,加上國家良好的政策,如高考改革、新教育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出現,預計未來幾年,K-12培訓將成為收入和招生增長方面最有前途的領域。特別在中國的考試文化下,學生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入讀頂尖大學的門檻也非常高,這些均推動了對K-12全科輔導服務的需求。

甚至連職業培訓也滲透到K-12領域。根據國際諮詢機構Frost & Sullivan統計,2013年到2016年間,中國的職業教育培訓收入復合增長率為15.3%,主要受IT和商業人才需求激增,以及就業市場競爭激烈兩方面因素的影響。但從教育機購的角度來說,職業教育屬於短期培訓,典型學生的終身價值既不高也不可持續,具有短期性。一些業內領先企業為了擴大市場份額,開始為K-12學生提供技能培訓,包括數碼編程和數碼藝術課程等,在這些領域培養孩子的興趣。

另一方面,儘管IT技能在各個行業變得日益重要,但有分析認為,這在未來的中國並不會成為一個高增長的領域。由於應試文化的影響,中國的家長更重視與應試直接相關的培訓。

早教高教最具潛力

2016年,全國學生平均入學率達到83.6%。然而,這一比率在不同領域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如小學、中學的入學率超過100%,學前教育的比例僅為77.4%,高等教育的比例則為42.7%。因此,在行業需求不斷增加的前提下,學前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增長空間最大。

巴黎銀行的報告指出,內地學前和高等教育入學率相對較低,主要是因為這兩個部分不屬於政府強制性的教育。對於學前階段,由於父母不甘「落後」的心理,並擔心子女未來競爭力受到影響,後續學前教育將會得到快速發展。

至於中國的高等教育階段,有數據顯示,2016年大學入學的學生(17-18歲)約有1,510萬人,其中只有62%的人參加了全國高考。在考生中,只有約79.8%即750萬名學生被錄取,只有25%即370萬名學生在大學入學年齡段被錄取。該報告認為,中國將堅持以提高高等教育入學率為目標,以便與發達國家(歐洲和北美)拉近距離。此外中國教育部統計,2016年中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42.7%,因此高等教育仍有充足的發展空間。

國家扶持民辦教育

早在今年4月,中國發布「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市場解讀為境外上市的教育個股帶來利好。其次是教育個股基本為學校類資產,現金流較佳、業績收入穩定增長且可預期,為當前全球避險情緒下的優先選擇。

報告預計,到2021年,中國民辦教育市場收入將從2016年的9,530億元增長至17,880億元,復合增長率達到13.4%。從數量和質量上來看,國內對教育的總體需求正在不斷增長,並且民辦教育的補充作用不可忽視。這源於國家政策的積極扶持。

國家在「十三五」規劃中就明確提出,到2020年,學前教育的毛入學率要達到85%,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要達到50%。但是,由於缺乏公共投資,完成這一目標的前提需要與民辦資本力量充分結合,因而,中央及地方政府也先後出台了各項鼓勵民間資本投資的措施。

其實2017年9月1日,新版《民辦教育促進法》出台就規定,營利性民辦學校收費實行市場調節價,具體收費標准由民辦學校自主確定。在新制度下,學校只需要向有關部分提交學費調整建議,但不再受任何批准或政府禁止的收費限制。另外,地方政府在補貼、土地分配優先、稅收優惠、政府採購服務等方面也提供了各種福利。同時,鼓勵金融機購向民辦學校提供貸款,鼓勵個人或實體向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捐款等。

國際學校熱度不減

根據德勤的報告顯示,當前中國的新興富裕階層人數達到2億,該群體對於教育的需求和支出都逐步提高,同時更加注重將中外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進行有機的結合,從而為語言培訓、游學、出國服務等市場創造了巨大的市場需求。而留學需求低齡化、教育消費升級、升學競爭激烈和加強素質教育四位一體,又促成國際學校需求持續旺盛。2017年,中國的國際學校在讀人數約為25萬名,預計未來的年增長幅度為10%。

一般在歐美發達國家,私立教育的佔比約在9%左右,在中國,作為私立學校的國際學校,學生人數在整體基礎教育市場的占比僅為0.11%,可見中國的國際教育市場潛力之巨。不過,由於國際學校的對土地、資本、師資力量及品牌沉澱的高要求,國際學校市場的分散度高。對於新進入者,行業壁壘將越來越高。

為什麼會如此?首先,國家頒布的《民辦教育促進法修正案》明確了義務制階段明確不能舉辦營利性學校,這將導致整個民辦K-12學校呈現啞鈴型發展的趨勢。同時,政策對於學校的合規性要求越來越嚴格,這既體現在條文本身,也體現在執行層面。如果將幼兒園和高中轉成營利性學校,在稅費方面的增加對於K-12學校的經營成本的上升也將提出新的挑戰。

此外,市場上現有的教育集團通過多年積累,已經形成一定的品牌效應,特別是在一線城市,雖然市場消費力強,但是競爭的激烈程度也不容小覷,所以要想進入市場並站穩腳跟,需要採取差異化戰略,在地域的選擇、戰略定位等方面做完整的籌備和考慮。

資金垂青併購旺盛

中國教育行業的發展一直吸引著精明的投資者們。近年來,投資該領域的不僅有業者本身,還有其它行業的上市企業以及海內外的私募投資基金等。 繼2017年有6家教育企業登陸港股後,目前還有9家教育企業宣布將港股IPO;同一時期,美國的資本市場也迎來了7家中國教育企業,而且後續仍有教育企業在考慮和準備赴美上市。截至今年8月,共有35家教育企業在美國資本市場上市,總市值達到887.8億美元。

在上市的教育企業中,學歷教育公司一直在尋求併購機會以維持目前的增長速度。根據巴黎銀行報告分析,未來幾年中,大部分學歷教育公司應該堅持併購,比如對於建設和品牌建設耗時的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一些領先的上市公司已經建立了大量的學校組合,惟很難保持快速增長。幼兒園教育行業則不太會依賴併購,因為它可以利用特許經營等模式進一步發展。

同時,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併購過程中也面臨一定挑戰,比如:需要大量的土地面積、標準較高因而阻礙企業的擴展、較長的投資期、高等教育招生名額限制,以及學費調整需時等因素。

由於教育行業每個細分領域的市場性質不同,學歷、非學歷教育公司也會專注不同類型的併購項目。相較於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公司更關注在線/移動教育和教育技術方向的併購,而不是橫向收購。因為它們的核心業務在O2O商業模式的幫助下更具可擴展性。它們的收購或長期投資傾向於互補服務和功能,如在線教育平台,提高教學質量的人工智能技術等。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