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國際視野】低迷中展韌性,日本迎接令和新時代


平成年間,日本傳統製造業出現爆發式增長。 例如產出的威士忌質量甚至超過其發源地。

由5月1日起,日本進入新的時代,日本新天皇德仁上任,並採用新年號「令和」。這標誌著整整30年的「平成時代」落下帷幕。回顧這30年,日本不僅經歷了各種世界大事,全國上下也因為泡沫經濟而共度時艱。儘管如此,日本仍然在世界最發達國家和最受歡迎國家之列,我們或可從日本這30年來的發展,一窺這個國家成功的原因。

撰文  蘇梓

曾有學者形容,日本的平成年代是繼明治維新以後,追趕歐美國家的又一重要時期,如今這個目標也已基本達成,日本從「追趕型」國家轉變為成熟的發達國家;政治上,自民黨難再獨大,政黨派系增加,日本的首相上任有如走馬燈,平成年間先後共計有24代內閣。直到2000年後小泉純一郎執政4年半,及現任的安倍晉三第2任後的6年,算是比較穩定的時期。

經濟進入下行時期

日本在二戰後的經濟體系和內部的循環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從1945年到1990年的45年間,日本是一個完全的正面的循環,完全可用「朝氣蓬勃」來形容。日本所有的產業都年年發展(規模和質量以及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所有國民的收入都年年上升;1990年平成時代開始以前,幾乎所有國民的實質收入都會伴隨著年齡的增長穩定增長。然後大約由1991年起,維持這一切的日本內部環境和國際大環境不復存在。1980年代末,日本在民用客機、油田服務、律師業、制藥行業、酒店業等明顯落後於歐美國家,不過其他行業無論在數量或質量上都趕上了歐美國家,特別是製造業。

此外,日本的不少產業轉移到了國外。這個過程從1985年「廣場協議」(背景:美國希望通過美元貶值來增加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以改善美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狀況,並打擊美國的最大債權國日本)實施時就開始了。由於日元升值和日本勞動成本的上升,日本的勞動密集型企業轉移到中國等國家。另外由於日美汽車摩擦日益加劇,日本的汽車行業決定採取在美國設廠生產的方式解決貿易摩擦。在1990年代中期,日本出口美國的汽車數量開始低於在美國當地生產的汽車數量。

開放市場升級產業

上世紀90年代以前,日本企業大部分是進口原材料,然後進行加工再出口。其後,日本企業在全世界設立工廠或者分支機構。2000年以後,日本的對外大規模併購不斷發生,國際化程度加深,國際化方式多樣化。如今日本企業的高新科技在全世界佔重要地位,不過傳統企業卻已式微。平成時代前15年,這種現象比較明顯,但是後15年,日本的一些傳統行業也爆發了蓬勃的升級。這主要是日本企業長年的技術積累和經營努力帶來的結果。

例如日本生產威士忌也才不到100年時間。1980年以後,日本國內威士忌的產量和消費量連續下降了20年左右。但是最近十多年,日本的威士忌產量和消費量連續上升。主要原因是日本的威士忌的質量不斷提高,目前國際評價為日本製造的威士忌已經超過了威士忌發源地蘇格蘭。

更重要的是,日本企業在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經歷巨大打擊的情況下,依然沒有放棄對品質的追求。在2000年以後,成功令面臨衰敗的傳統行業起死回生,大放光彩。例如日本的家庭常用藥企業在2010年之後,產量和利益逐年上升。隨著外國觀光客的不斷增加,日本的家庭常用藥人氣銷量不斷增加。

人口結構產生變化

平成時代也是日本人口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的開端。1990年代初起,日本步入老齡化社會,日本的勞動力人口在1998年左右下降。日本在1987年左右,總人口約為美國總人口的一半,之後美國保持了人口增長的強勁勢頭,但日本人口態勢逐年變差,總人口在2005年左右開始下降。

人們將日本2005年後的時代稱為「團塊世代」,這段時間,戰後(1945年至1955年)出生的人逐步退休。這些人吃苦耐勞,是日本戰後技術發展和經濟發展的重要貢獻者。但進入1980年代,支持日本經濟發展的許多知名公司的創始人相繼去世或者退出經營的第一線。

上世紀90年代以後,養老問題日益成為日本國民面臨的沉重負擔。從1990年代初期到現在,日本國民的平均壽命基本上都保持在全球第一。如此一來,日本國民退休後的生活費、醫療費用和養老護理等費用就不斷增加,這個負擔沉重地壓在了日本政府和國民的身上。年輕人和中年人也因此重新考慮退休後的生活,並開始壓縮消費。

法律進行重大變革

日本在80年代進行了日本國鐵、日本煙草公司、日本電話電報公司(NTT)的民營化和金融的去管制化。90年代以後,日本也持續進行了金融的自由化,並且由這時起,日本的法制有了大規模的變革。

1993年,長期執政的日本自民黨第一次下野,與此同時「冷戰」也剛結束。日本國民內心渴望看到日本政治出現改變,儘管1994年自民黨聯合其他政黨,又奪回了執政權。

1990年代後期,日本著手「百年一次」的司法制度改革。2001年,《司法制度改革推進法》實施,改革了日本戰後60年基本未變動的司法體系。主要受關注的有兩點,一個是法科大學院的設立,這是模仿美國的Law School制度而設立。2004年,日本幾十所高校的法科大學院首次招生;2006年,日本實施新的司法考試。另一個是陪審員制度的創設,從2009年起實施。這次司法制度改革的本質是向美國司法體系的又一次學習和靠攏。

2005年,日本將原來分散在商法、有限公司法等法律中的內容分離出來,形成公司法,並在2006年開始實施。2006年,日本將之前的《證券交易法》修改為《金融商品交易法》。事實上,1997年以後,幾乎所有金融相關的法律都進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其中包括《保險法》、《保險業法》、《信托法》、《信托業法》等。

推動企業民營化

2000年,日本第一勸業銀行、富士銀行、日本興業銀行宣布合併,成立瑞穗金融控股集團;2001年,櫻花銀行(原來的三井銀行)和住友銀行宣布合併;2001年,三和銀行和東海銀行等合併,成立了UFJ控股;2006年,東京三菱銀行和UFJ合併,成立三菱東京UFJ金融控股。到此為止,日本的金融行業整合告一段落。不僅僅在銀行業,日本幾乎所有的傳統行業都發生了大規模的合併,所涉及的領域包括保險、鋼鐵、石油、礦產、超市、百貨店、汽車等。

2000年以後,日本又進一步推進了民營化。┌2002年,東日本旅客鐵道完全民營化,也就是日本政府不再持有任何股票;2004年,西日本鐵道完全民營化;2006年,東海旅客鐵道完全民營化。郵政方面,2005年首相小泉純一郎內閣推進了日本郵政公社的民營化。過去的日本郵局主要經營三項業務,也就是郵政業務、簡易保險業務、存款業務,2007年10月,日本郵政集團成立,之後雖然有所反復,但是總體在朝向民營化的方向前進。2016年,九州旅客鐵道完全民營化。從日本鐵路和郵政系統的變化可以看出,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以後經濟低迷的情況下,仍然緩慢但是堅定地推動了「國退民進」。

國民消費升級

在日本,支撐經濟的大型企業基本上都是1945年之前成立的企業。1991年之後,伴隨著日本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和日本的改革,日本誕生了一批新的企業。其中第一類就是IT企業。雖然日本的IT企業不像其製造業那樣能夠領先全世界,但也並沒有明顯落後。以樂天集團為首,日本國內也有一大批互聯網企業蓬勃發展。

另一類是銷售廉價商品的連鎖型的零售企業。比如消費者耳熟能詳的「百元店」(店裡里的每種商品都在100日圓左右)的大創產業、電器量販店「山田電機」和「Big Camera」等。專門銷售二手書的「Book Off」。家具用品方面,有銷售廉價家具的「似鳥家具」和銷售各種廉價商品的「堂吉訶德」。服裝方面,有銷售公司職員套裝及襯衣的「洋服青山」和「青木」、主營休閑服裝的「優衣庫」,後者近年還成功打入國際市場。第三類公司是老人護理公司。伴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日本誕生了一大批老人護理運營企業。

平成30年,一直是日本經濟的低迷時期。但在這30年裡,日本的民主制度、市場經濟制度以及高國民素質都沒有任何改變。所以外界一直形容日本處於「失落的卅年」並非完全正確。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平成時代並沒有失去什麼。進入新的時代,日本是否會「復活」,外界拭目以待。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