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裁員並非萬靈丹 修正策略更重要


國泰航空近年雖有增聘人手,卻未及航班所需,加上公司對沖原油成本策略失效,最終要進行大規模裁員。

自從二○○八年金融海嘯,以至之後的歐債危機,即使市場資金寬裕,企業經營仍然困難,以致近年各大企業裁員之聲不絕,當中以銀行業最慘烈。以去年計,德意志銀行及德國商業銀行都各裁員約萬人,渣打集團(02888)裁員逾八千,匯豐控股(00005)則在溫水煮蛙,每次裁員一百幾十。今年的裁員潮依然,最矚目當數國泰航空(00293)裁員六百,另國際運動產品巨頭Nike上月亦宣布全球裁員一千四百人,但裁員是否真的可令企業起死回生,還是讓企業走向萬劫不復之地。其實這要看裁員的效益而言,假如裁員純粹是減輕成本,卻可能影響公司運作,降低效益,當然是負面效應;相反,若裁員可提升營運效率,則確是挽救公司的良方。

裁員在學術上大致可分為三類,即經濟性裁員、結構性裁員及優化性裁員。先講經濟性裁員,就是因為市場因素或企業經營不景,經營狀況惡化,盈利能力下降,不得已要透過裁員來減輕經濟壓力。結構性裁員則是一家企業的經營方向或發展至某階段,所需要的員工不同,例如電訊盈科(00008)前身香港電訊在十多年前就曾經多次裁員,以配合集團發展。至於優化性裁員就是一家企業為了保持人力資源的質量,透過績效考核解聘能力不足的員工。

至於是那一種裁員,多數企業都會傾向解釋是結構性裁員。以較新的Nike全球裁員計畫而論,該公司在全球聘有逾七萬名員工,集團表明因應多項整頓結構計畫,例如從明年起把財務業績區域,從六個重組為四個,即北美、歐非中東、大中華,以及亞太和拉美地區,是故會全球裁員百分之二,以其聘用員工人數估計,即約一千四百人。

結構性裁員

坊間對Nike這家仍然賺大錢的運動產品大哥,突然作出的裁員計畫自感疑惑。不過,該公司週前公布截至今年五月尾的第四季度業績,季內每股盈利六十美仙,較市場預期的五十美仙佳。業績令投資者對集團流失市場至競爭對手Adidas的憂慮稍為紓緩。Nike第三季的業績叫人失望,尤其銷售額受到Adidas及Under Armour等競爭對手搶走不少。

Nike行政總裁Mark Parker表示:「Nike繼續在今日的動態環境及未來的增長基礎上取得短暫勝利。」他續指出:「透過Consumer Direct Offense計畫,我們會增加火力於二○一八財年尋找更多機會。這將是Nike創新的一個重要年份,我們透過在世界上更多主要城市與客戶建立更深厚關係,令這些事件成真。」

該公司的所謂「Consumer Direct Offense」計畫,其實就是月前提出的一個縮減資源計畫。集團會在全球裁減百分之二員工及兩成半的鞋款。市場預計公司會集中推廣旗下ZoomX、Air VapourMax、Nike React等核心鞋款。另有分析員認為Nike裁員並非單純為縮減成本,而是希望通過電商渠道發展,減少實體店舖數量及人力需求。換言之,Nike的裁員行動似是結構性裁員居多。

經濟性裁員

至於國泰航空(00293)在五月公布的裁員六百名計畫,坊間則普遍認為是經濟性裁員。國泰在這次裁員行動中包括裁減約一百九十名中、高級管理人員,以及約四百名非管理人員。這次裁員計畫還是在集團三月公布二○一六年年度業績後公布,公司全年虧損五億七千五百萬港元,是公司八年來首次虧損,公司管理層當時已宣布會展開三年轉型計畫,削減總部三成人力資源成本。

其實國泰近年在員工數目上並未有減少,二○一三年底公司全球員工約三萬一千六百名,至去年底有三萬三千六百名,即三年間員工總數增加百分之六點三。然而,若比較期間集團機隊的增幅,就發現公司增聘的人手其實相當有限。集團在二○一三年國泰機隊數目五十七架、港龍機隊十二架,華民機隊兩架。二○一六年底國泰七十一架,三年增加百分之二十四點五六;港龍十七架,增加百分之四十一點六七;華民增加一倍至四架。

機隊增幅跑贏員工增幅,服務難免受到影響,結果是國泰的世界排名不斷滑落。以英國為基地的國際航空服務排名機構Skytrax,上月公布二○一七年全球最佳航空公司排名,國泰繼續下跌,僅排第五位,相對二○一六年排名第四,二○一五年排名第三,二○一四年更排名第一。

優化性裁員

結構性裁員的例子可參考台灣電腦主機板生產商華碩(Asus),該公司在二○一二年公布二○一一年盈利創新高之後,一二年就宣布將在下半年裁員,以達致人力優化。華碩董事長施崇棠當時表示,針對年中考績表現落後約百分之三員工評估資遺,再補充新血,優化人力。當年華碩員工約一萬人,即受影響員工約三百名。

這個優化人力的裁員行動結果如何,從集團二○一二年度業績表現可見一斑。該公司當年的營業收入及利潤都創新高,營收增加一成八至四千一百三十一億四千五百萬元新台幣(下同),稅後利潤二百二十四億二千萬元,每股盈利二十九點七九元。可惜,之後幾年受到行業景氣影響,華碩的業績不斷倒退,至二○一六年才見復甦跡象。

華碩上月初舉行股東會,會上施崇棠已預告集團會進行組織改革,希望更快適應市場與消費者的變化,於是裁員之聲再起。施氏指出,這次組織改革內,公司內部有很大共識,基本上整個產業都會有各種不同的逆境,希望在組織上能快速針對市場變化、消費者變化做出迅速回應,以為新的數位經濟鋪路。

裁員確實是最快兼最有效即時減低公司開支的方法,卻非公司起死回生的必然法門,而且更多公司因為裁員、縮減經營規模,而加速滅亡。以有六十五年歷史的加拿大西爾斯(Sears Canada)為例,該公司上月宣布申請破產保護,並已進入法庭監管的改租程序,稍後會關閉五十九間分店及裁減二千九百名員工。

發展策略失誤

根據法庭監管計畫,西爾斯將關閉二十間百貨公司、十五間家品店(Sears Home)、十四間家電店(Sears Hometown)和全部十間折扣店(Sears Outlet)。該公司在公布申請破產保護時,已即時宣布裁員五百名寫字樓員工。集團截至今年五月底止,在加國擁有二百二十五間店舖,聘請約一萬七千名員工,當中一萬零五百名為兼職員工。

其實這家百貨公司集團早已經營不善,對上一次大規模裁員要數二○一四年,當時初公司宣布在加國裁減約一千六百名員工,但其實在二○一三年,集團才裁減了一千八百名員工。作為一家當地的老牌百貨公司,早有分析批評西爾斯的裁員未有顧及員工感受,加上經營不策,發展策略失誤,以致公司士氣低落,加快集團經營上的惡化情況。

曾於二○○一至○四年入職西爾斯的哥倫比亞商學院教授Mark A. Cohen曾表示,西爾斯的老闆只把公司當作提款機,一些黃金地段分店的收益都會以紅利方式發回投資者,而並非把資金再投入,以改善及提升企業營運。適逢近幾年西爾斯面對如美國的沃爾碼(Wal-Mart)、Target、Best Buy、Home Depot及其他電商如亞馬遜(Amazon)等的競爭,西爾斯自然更不勘一擊。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