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基金投資】明越資本:連繫家族企業,合組天使基金


生物科技/醫藥領域是創投的熱門項目之一。

近年亞洲創業投資氣氛濃厚,不少初創獲投資人青睞,估值隨時三級跳。專注於香港、台灣、新加坡和東盟國家初創的股權投資,成立一年多的明越資本(Maxceed Capital Group),其創辦人兼合夥人楊承羲(Erik)說,天使基金以家族辦公室的模式運作,由11名富二代(各人家族生意在經營傳統產業)組成,物色有潛質的初創進行種子階段或pre-A輪的首階段投資,待企業成長、估值壯大時售出圖利。

撰文  葉永成 | 攝影  鄺銘漢

家族辦公室(family office)的概念源起於歐洲,全球億萬富豪皆有面臨財富無法隔代保存的問題,歐洲以家族為中心的資產管理模式因此興起,其後流行到美國社會。美國家族辦公室協會(Family Office Association)表示,家族辦公室是專為「超級富有家庭」提供全方位財富管理和家族服務,以使其資產的長期發展,符合家族的預期和期望,並使其資產能夠順利地進行跨代傳承和保值增值的機構。

關乎傳承造就家族辦公室

據市場數據統計,內地成立的家族辦公室多達3,000家以上。內地經濟改革30年的其中一個成果是造就了很多創業第一代富起來,現時進入第二代接手的階段,第二代傳承的不光是家族積累的財富,還有企業的延續性。現實是有些行業的基本因素或市場環境不復存在,需要轉型和創新,不是主觀意願要成為百年老店便能成功的。

事實上,歐美和香港許多老牌家族和上市企業的控股家族皆有成立自己的家族辦公室,一般是管理家族資產和企業傳承的事宜。也有一些家族辦公室是以獨立的專業服務提供者身份成立,對象是一些高資產值人士或家族,以較低成本和共用辦公室的概念來為有需要的家族服務,這類服務商稱為Multi-family office,亦有私人銀行為客戶提供類似的服務。

家族擁上海商業儲蓄銀行

來自台灣的楊承羲,其家族一直以投資上市公司為主,而長期持有的台灣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為香港上海商業銀行的母公司,即將在今年在台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他說:「我們的基金由朋友們所構成。投資在不同的新技術或新商業模式。在seed stage或是pre-A輪期間,投入數十至150萬美元之間的金額,並在這期間透過與合夥人的專業,協助公司拓展業務。獲利的方式是透過其他投資機構或是個人,在公司成長後接下來的幾輪募資階段接手我們的股權,或是公司被併購,抑或是上市,完成我們的退場機制。」

他舉例說,去年在泰國投資的一家企業內部通訊軟體公司,CEO就是正大集團的第三代,也是天資聰穎的創業家,在他們投資的一年內,公司業務已經成長了超過四倍。另一家位於香港的KOL顧問公司,協助企業分析並推薦最合適的KOL,在這個網紅經濟的趨勢下,今年的業績也快速成長。 

尋找「璞玉」3大特性

關於如何尋找「璞玉」?他說,明越資本的優勢是人脈網絡,在自身家族的事業體之外,這也是他們不斷經營的一塊。由於所投資的初創都屬於非常早期的公司,有幾個共通的特性:1.可塑性很高;2. 快速成長:3. 沒有淨利潤。所以,和私募基金(PE fund)不同的是,財務報表須顯示公司是否將資金投入正確的地方。

他說,在揀選合適的初創方面,除了在意創辦人或是團隊的特質,背景經歷外,也會注重公司的商業模式是否符合區域,或是世界的趨勢,是否符合基金的原則及標準,團隊的目標在真實的世界是否可行,計劃是否可以如期進行等,以及基金的合夥人是否有足夠的資源可以協助。

明越資本合夥人各自的家族事業均以傳統產業居多,房地產、紡織、食品、傳統媒體、金融、製造、運輸等,相反,科技及網路事業、航太及遊戲開發較少。成立初期,合夥人之間也經歷了一段研究和討論,如何決定方向,整合所有人的資源,並達到最大效益的過程。

「雖然各自家族中的長輩們沒有直接介入這個基金的運作,但目前為止,只要有需要家族事業的支援,他們都願意提供最大的協助。而與我們家族事業有關的投資案,都會得到資源的支持。例如初期的一個電動車技術投資案,就因為長輩的指點,在投資和出場的時機充分掌握,一年半得到73%的獲利。」

享受尋找評估獲利的過程

楊承羲表示,由於每一個合夥人平時都忙於自己家族事業的經營,成立這個基金的初衷,就是在本業之餘,享受這個尋找優秀新創公司,評估和協助,並獲利的學習過程。所以他們一直秉持著不對企業或是國家主權基金募資的原則,使每一個合夥人(LP)的自有資金,維持完全的自主性。

「我們只有一小部分的資金被綁在一起(每人10至15萬美元),這部分屬於母基金,由大家一人一票表決投資的案子,母基金只佔每個創投項目的一小部分,而每個提案的主要資金由 Co-Investment(共同投資) 構成,每個合夥人有完全的自由,決定是否跟投(co-invest)。我們這個基金的執行團隊,包括我在內,負責接觸,並過濾篩選項目,我個人也不是專業投資人,我不替合夥人做投資決定,我只決定我們基金的方向和架構。 」

他說,今年開始將會關注更多在生物科技/醫藥的領域。他認為台灣可以找到更多一流的技術和團隊,而又不會有歐美公司過高的估值,這是台灣的優勢之一,也是他們的機會。同時,亦歡迎合夥人的任何提案,不論任何產業,他們都會評估投資可能。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