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香港社企「逆市有商機?」


隨著企業社會責任(CSR)在本港商界盛行,近十年不少社企應運而生,至今現全港約有600 多間。隨著「共享價值(CSV)」 的萌芽,加上近年特區政府推動,成立「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社企的發展可謂「遍地開花」;但近半年來,本港持續逾半年因反修例風波觸發社會衝突打擊本港經濟,大中小企無一倖免,連社企亦慘受牽連,今期探討這些沒有受政府資助的「社企」,如何在逆市締造商機,在商業與社會之間共創雙贏的局面。
Text / Henry Lau Photo / 張展銳

香港社企數目持續增加,而開設社企的亦不再限於獲稅務豁免的慈善機構,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最新發表的《社企指南》發現,開設社企的私人公司數目首次超越慈善機構,有商人涉足社企,不單可以協助社企維持營運,並可為商界提供新機遇。據統計,香港現時有654個社企項目,分別由301個機構經營,當中有154個經營機構是為商界等未獲稅務豁免團體, 佔全部經營者的51.2%,遠超2008年首次進行調查時的15.5%;數字亦首次超越慈善團體的147個(48.8% ),較2008 年的84.5%為低。社聯社會企業商務中心主管譚穎茜表示,社會在過去4 至5年來愈來愈重視社會投資和社會創新,所以亦有更多「有心人」願意經營社企,現時社企的種類及目標都變得多元化。

傳統上社企主要多由非政府組織(NGO)營運,能申請政府資助,多由社工當企業家,並不以牟利為最終目標;但不少私人出資成立的社企,既不是非政府組織(NGO),亦不能申請中小企業資助計劃,結果「兩面不是人」。有商界中人指出,私人出資創辦的社企,比一般公司經營困難,因並非追求盈利最大化,反而要兼顧雙底線,達到社會目的之外,還要自負盈虧,賺取利潤比純牟利的企業難度更大。

持續逾半年因反修例風波觸發社會衝突打擊本港經濟,連社企亦慘受牽連。據香港社會企業總會調查發現,逾八成受訪社企出現不同程度虧損;兩成社企現金流不足以營運多3個月;有11%社企認為結業機會超過五成。總會直言,社企大多聘請弱勢或殘疾等被邊緣化人士,若社企面臨營運困難,擔心會影響相關社群的就業。調查顯示,逾八成受訪社企錄得不同程度虧損,當中分別有24.3%和42.7%社企虧損情況屬嚴重和中等。若以行業劃分,依次為餐飲業(100%受損)、教育培訓業(85.7%受損)及零售業(78.4%受損)。

TML張益麟「建社企 邁向多元產業 」

服裝生產商興迅實業主席張益麟(Alan),於2015年成立TML(To Make Locally)作為香港首批推動CSV的商界「社企」。他說,TML是一個低碳綠色生產中心,利用數碼印刷技術將生產過程的碳排放量減至最低,更聘用本地退休車衣技師,同時亦為本地設計師提供創業平台,協助他們將設計生產和銷售,過程幾乎零成本,孕育香港品牌。TML營運至今,業務已上了軌道,並注資一間以手機自製T-shirt程式初創企業,開拓個人化服務,打造一個O2O平台。

 

TML張益麟
TML張益麟

張益麟憑著敏銳商業觸覺,無心插柳下,在市場上物色投資及創立具發展潛力的社企。現時,除TML外,他開拓不同行業的社企業務,進軍醫療保險諮詢服務、長者住房設計、長者科技領域。早前張益麟更充當「白武士」角色,入股雷煒程創立的「長屋設計」及「長屋科技」的兩間社企。他坦言看好未來「銀髮經濟」,故決定注資數百萬元,加入團隊成為長屋設計主席,並解決了社企發現內部問題包括財務管理不善等,遂提出改革,如重組管理及股權架構,定期做業務預測等。2015 年成立的「長屋設計」,以支援長者居家安老為目標,提供家居維修及裝修的硬件改動服務,而「長屋設計」針對長者居家設計行業,特點是服務要夠快,因為病人往往有著迫切的需要,希望盡快出院。其次提供的服務亦要有足夠專業,才能滿足到客戶的需求。社企賺取盈餘的三分二會撥作改善弱勢長者家居的補助計劃,及公司營運和培訓學徒之用。至今「長屋設計」已為超過1,000戶長者服務。而「長屋科技」主要研發樂齡科技系統,希望與其他初創企業合作,從而加強智能家居設備的研發。

張益麟(右三)早前注資兩個社企長屋設計及長屋科技,看好未來銀髮經濟。
張益麟(右三)早前注資兩個社企長屋設計及長屋科技,看好未來銀髮經濟。

2019年初,Alan進軍醫療保險諮詢服務市場,針對現時企業團體醫療保險當中出現資源失衡現象,成立「南丁格爾醫療護理顧問」線上平台,締造企業、僱員、保險中介人及保險公司多贏局面。他解釋,該平台組建醫護及專業團隊,為保險中介方提供免費諮詢服務,讓保險從業員為僱員提出的查詢提供最適切的方案,作出一站式支援,減少昔日企業使用團體醫療保險在索償及運用醫保過程中產生浪費。他說,該平台成立數個月已告收支平衡。

他說,要成功營運一個社企,在擴展前要思考清楚。他認為社企需要有健全財務及有創新精神,不需有太花巧的計劃,但要有清晰的社會使命。另一方面,他期望日後本港工商業界,在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之餘,加強與社企開展合作,締造更多商機。

要有光 | 余偉業「升級3.0變身《光村》 擴大社會效益」

2012年,香港社會創投基金旗下的社企「要有光」,其創辦人兼行政總裁余偉業(Ricky)構思了「光房」計劃,計劃提供一種嶄新的扶貧方式,讓投資者繼續持有其投資物業之餘,又可以善用物業扶貧,發展至今成一個有盈利的社企。

要有光 | 余偉業
要有光 | 余偉業

余偉業指出,「光房」推出至今,已有100多個單位用作「光房」,約有300多戶家庭約1,000人入住過「光房」,大部分租戶只是「短期貧窮」,若成功推動他們向上流動,可減少他們未來依靠政府的福利制度,因此他著重租戶的「個人發展計劃」;過往有基層租戶入住「光房」期間成功轉營,由酒樓樓面轉職保險代理,收入更大幅改善,提升他們向上流的動力,產生更大的社會效果。

隨著第一代「光房」由十多間增加至數十間,資金很重要,他坦言:「創辦時得我一人,行政總裁、打雜都是我,但由一人公司變為一個團隊,是跨了很大步。」第二階段推出的進階光房,即3年前社企與商企合作,把「光房」發展規模擴大,推出與九龍紗廠合作發展的「光屋」計劃。余偉業表示,商企提供舊有空置廠房,改建成大型「光屋」,對象為雙親帶職兒童家庭。「光屋」為住戶建立鄰里關係,提支配套支援,讓其能夠自力更生,他提到,根據過往經驗,無論是「光房」或是「光屋」的平均流轉率為2年,大部分租戶完約後,都能增加積蓄及改善人際關係,更有不少租戶成功「規劃人生」,成功回流到社會當中。

余偉業指出,與商企合作「光屋」計劃,其社會效益彰顯。
余偉業指出,與商企合作「光屋」計劃,其社會效益彰顯。

新世界發展去年公布捐出3幅天水圍區地皮,給予社企「要有光」發展過渡房屋。余偉業表示,計劃將3幅地皮發展為「光村」,提供100個單位,預料2022年落成,目標對象除了有兒童的在職基層家庭外,亦擬預留部分單位給予有需要青少年,並會為各租戶提供「人生規劃」,期望協助他們向上流動。他估計「光村」發展成本涉及數千萬元,會先從私人企業或基金籌措,有需要時才考慮申請政府的過渡房屋基金。

由「光房」發展為「光屋」,再到今次的「光村」,余偉業說,今次由零開始,但「發揮空間更大」。他憶述,過往入住「光房」的基層家庭,不少都是隱世高手,具一技之長或對文化藝術有興趣,有潛力在社會向上流動,激發他設計出與讀書及畫畫作主題的「光房」;今次「光村」社區空間更大,將構思以創意及文化作為主題,並邀請本地年輕設計師參與,期望在社區能預留更多空間,推動文化及兒童發展, 「無論是租戶抑或他的子女,都有更多機會接觸文化。」

D & Q Dreamland 「助中小企 成就社企夢 」

出身社工的王曉霞(Dorothy)運用她20年管理社福機構及申請資助的經驗,於2018年成立D&Q Dreamland(夢實業) ,專門協助中小企找到合適的資助計劃,並協助大型企業申領慈善機構牌照及取得資助以作營運之用,以符合社會日漸重視的CSR。

D & Q Dreamland | 王曉霞

Dorothy說,社工的專業不只顧賺錢,但20年的社工經驗,令她「摸通」了所有資助計劃的申請方法。她坦言,由於政府的一筆過撥款政策,社福機構要求分支部門如地區的兒童及青少年中心,需要以「自負盈虧」形式營運,社工需要不斷找尋可行的資助計劃,直接令她成為了「申請資助達人」。她亦因此經常為從事中小企的朋友提供意見,她說,許多中小企或慈善機構負責人,都不知原來有許多資助計劃存在。以中小企為例,政府聲稱資助計劃多達40個,資助金額共350億,但知名度已算高的科技券至去年年頭批出的資助額只佔撥款不足三成,亦有中小企負責人表示,申請手續過於繁複,有初創公司表示與其花時間填表,不如努力找生意。Dorothy直指,中小企只要找到合適的資助計劃,便可得到充足的資源,以找尋到更多客源,突破發展的樽頸位而得到理想發展。

Dorothy說,很多中小企不熟悉如何營運社企及申請政府資助,她期望能助其一把。
Dorothy說,很多中小企不熟悉如何營運社企及申請政府資助,她期望能助其一把。

大型企業也一樣面對申請資助的問題。近年許多大型企業都註冊慈善團體做CSR,以回饋社會的形式提升企業形象。惟商人做生意了得,營運慈善機構卻是另一回事。Dorothy表示,有慈善機構過於倚賴義工工作,又或單靠各界靠捐款作營運,難以長期穩健地運作;又或有慈善機構不斷申請了太多資助,但人手不足未能在時限內完成項目,最終資助未能到手。

大型企業也一樣面對申請資助的問題。近年許多大型企業都註冊慈善團體做CSR,以回饋社會的形式提升企業形象。惟商人做生意了得,營運慈善機構卻是另一回事。Dorothy表示,有慈善機構過於倚賴義工工作,又或單靠各界靠捐款作營運,難以長期穩健地運作;又或有慈善機構不斷申請了太多資助,但人手不足未能在時限內完成項目,最終資助未能到手。
大型企業也一樣面對申請資助的問題。近年許多大型企業都註冊慈善團體做CSR,以回饋社會的形式提升企業形象。惟商人做生意了得,營運慈善機構卻是另一回事。Dorothy表示,有慈善機構過於倚賴義工工作,又或單靠各界靠捐款作營運,難以長期穩健地運作;又或有慈善機構不斷申請了太多資助,但人手不足未能在時限內完成項目,最終資助未能到手。

D&Q Dreamland運作至今,Dorothy已成功協助逾60多個中小企,為其撰寫了報告書,當中涉及體育用品、宗教團體、中菜館及青年科技等多個項目,她指若有需要,可為中小企提供一站式如會計、法律甚至市場推廣等支援。她提及:「許多計劃都有其要求,許多申請失敗的個案顯示,是申請者未能在計劃書中表達出如何符合相關要求」。同時也會協助企業申領慈善機構牌照、申請資助及串連捐助等,她並指出:「最理想的慈善機構,財政上是包括資助、各界捐獻及運營收入等,其中資助項目需要平衡人手與時間,太少未能營運,太多亦難以應付。」


社企民間高峰會 籲創業家以「設計快樂」惠及社會

第十二屆社企民間高峰會早前假會展中心舉行,高峰會一連三內邀請超過80 位來自超過16 個不同國家及地區的社企及社會創新領軍人物,以「設計快樂」為主題舉行了逾20 場論壇、工作坊、互動會議及圓桌會議等。開幕儀式上,社企民間高峰會籌備委員會主席容蔡美碧表示:「我們的目標是致力於透過社會創新設計,以實用、可擴展又可持續的解決方案,更有效地促進社會大眾的福祉與社會發展。快樂不只是一種感覺,它象徵着透過新思維、耐心與毅力,以幸福為依歸,從而克服當前充滿挑戰的生活環境。」其後數日研討會以推動跨界別合作及創建協作平台為目標,講述社會創業家是如何從自身經歷得到啟發,從而開展助己助人社創項目的社創展覽,展示了「設計快樂」的美滿成果。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