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法律界談大灣區執業機遇 | 陳澤銘:冀執業考試能擴及京滬地區


擁有12,000名會員的香港律師會在這次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中,約有600位會員參加了考試。會長陳澤銘認為該考試屬試點性質,以三年為期限,是律師會過去十年來爭取的其中一項成果,他有信心三年後將繼續舉行,假如試驗成功,期望能擴大到北京和上海等城市,提供更多法律市場予香港律師參與。

雖然按比例看,作為香港律師會會員的考生不是太多,但陳澤銘認為有其客觀原因。一,這是一個試點,尚未知未來長遠的發展;二,考生需有五年以上的執業資格,而律師會內大量年輕律師未必擁有同等資歷;三,大灣區執業考試對業務是否馬上帶來正面影響,尚屬未知數,致不少會員律師仍然採取觀望態度。

不過,陳澤銘強調,縱然本地律師最終未必選擇在大灣區執業,但考取不同地區的執業資格備而不用,卻是行內十分普遍的現象。「假如兩位律師同時來應徵,二人具備同一學歷,但其中一位多了內地的大灣區執業資歷,老闆的選擇就很明顯了。多一個執業資格,就多一份優勢。從這個角度看,是否要在大灣區實際落地執業可能存在疑問,但可以先取得資格,為個人取得更多優勢,從這方面看,我有信心考生數字一定會不斷增加。」

事實上,內地過去亦提供不少律師考試予香港考生,尤其CEPA簽署十多年來,對專業界如法律界不斷開放,已經是一大進步。不過,試後還有不少技術問題有待解決,例如考試合格後,需要長期留在內地受僱於內地一家律師事務所,成為全國律師協會的成員等等,作為一位在香港執業的律師,要完全放棄香港業務前往內地發展就十分困難。所以過去有一個講法,「大門已開但小門未開」就是指一些細節問題有待解決。

對於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可以幫助本地律師提供那些服務,陳澤銘認為香港律師最大的優勝勢在於涉外事務,以及提供一站式服務。「香港律師可能同時具備外國普通法地區的執業資格,如果內地企業的產品出口外國遇到糾紛,找我們就最適合了。因為我們對歐美的法律制度比較內地律師熟悉和更有經驗,我們在當中可以扮演重要角色。」

內地中小企市場龐大

陳澤銘解釋,香港九百多家律師事務所中,接近九成屬中小所,亦即只有五位合夥人或以下。但同樣地,在大灣區的九個內地城市,大多是中小微企,與香港的中小律師事務所有很強的配對潛力。「我相信九個內地城市的大型企業,有自己強大的法律團隊,亦有經驗與不同國家的法律業務打交道。但中小微企未必有這個優勢,事實上大型律師樓收費不菲,所謂百貨應百客,對香港的律師樓來說,有一個好好的配對機會。」

中小所的最大優勢是彈性靈活,可以安排一名律師專責一家企業的事務,大所就比較困難,因為大所未必可以為客戶度身訂造。但中小所同樣面對一些困難,資金是其中之一。好像聯營所機制有一個資金限制,要求港方出資五百萬元人民幣,這對中小所是一個比較大的經濟負擔。

對於具備大灣區執業資格的香港律師來說,涉及兩地的房地產、婚姻,繼承等法律事務將越來越多,也是香港律師大派用場的時候。據陳澤銘表示,香港律師會在下一輪計劃為本地律師解釋內地民法典的具體條文,民法典對整個侵權法,合同法的影響很大。

陳澤銘承認,過去內地的律師考試合格率偏低是窒礙港人參與考試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居住政策令到香港律師卻步。這也是為甚麼律師會過去十多年在推動,可否放寛一些條件,便利香港的法律工作者回到大灣區從事法律工作。

向國際解釋香港法治健全

就任香港律師會會長不久的陳澤銘談到任何抱負時表示,香港律師會會繼續維護法治。過去三年香港法治受到很大衝擊,我對國際社會解釋香港法治仍然十分健康,司法制度健全,外國投資者可以放心。「我不同意香港法治出現倒退現象,香港司法非常獨立,香港終審法院仍然有外籍法官。」除了大灣區,不能怱視「十四五」規劃裡的港澳專章,提到香港要發展成為幾個重要中心。對法律界最重要的當然是法律及爭議解決中心、知識產權中心。我們責無旁貸,要把握機會幫助會員了解香港可以扮演的重要角色。

(欲看全文,請參閱第414期11月號《Capital 資本雜誌》)
延伸閱讀:法律界談大灣區執業機遇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