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奧運獎牌效應系列(二):西方國家運動產業化,香港能否成功複製?


一直以來,對體育運動素有研究的專業人士都認為,體育運動除了是個人愛好和強身健體之外,結合經濟提升成為一門產業,肯定有助運動的推廣和進一步刺激普羅大眾對運動的持久熱誠。

政府很早便按精英化、普及化和盛事化三方面發展體育事業,不過,身兼港協暨奧委會副會長的霍啟剛表示,香港體育要向前邁進,除了「三化」之外,應該再加上一個產業化。他強調,要推動商界參與體育運動,成為一門產業,才能有利可圖。是故有企業為鼓勵消費者參與運動,只要每天累積一定的步行數目,並持之以恆一段期間就可以得到獎賞。這既有利於於商業企業宣傳,亦直接推動體育事業。

西方國家成功運動產業化

以西方國家為例,大型企業就十分支持運動比賽,成立自己的球隊投入比賽,既可提高商譽,亦有助推動運動產業化。由於得到大量觀眾支持,加上廣告商贊助,在豐厚獎金的吸引下,令到年輕人全力投入,爭取最好表現,換來高薪回報。

我們可能會驚訝於英超球員的身價以億萬英鎊計算。踢波都可以成為置富的一個途徑。當中就包含著不少商業元素為他們帶來可觀的收入。根據2019年安永發佈的英超經濟和社會影響力報告,僅英超一項賽事每年就為英國的經濟貢獻76億英鎊。而根據《泰晤士報》的推算,加上其它級別聯賽、國家隊、女足等賽事,全英足球產業一年的產值接近100億英鎊,相當於英國全年GDP的0.35%。

畢馬威Football Benchmark同年的調查研究亦發現,英國足球迷的主要消費源於購買球票、付費賽事轉播的電視訂閱費、球衣及相關衍生產品購買、比賽日餐飲、因足球產生的交通這五大部分。一名英超球迷一年的足球消費平均為1,888英鎊,佔其年收入〈平均27000英鎊〉的7%。英國如是,美國的NBA籃球比賽莫不如是。

近年,中國亦加速發展體育產業。根據國家統計局2019年公佈的《國家體育產業統計分類〈2019〉》報告,中國的體育產業可分為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製造業、體育服務業和體育設施建設業。與美國相比,賽事服務、健身服務等核心產業僅佔體育總產值的21%,遠低於美國同期的57%水平。

中國體育消費集中服裝和運動器材

中國的體育消費主要集中在體育服裝和運動器材等體育消費上,而體育賽事和健身服務的消費則相對較低。相反,美國的體育產業結構相對平衡。另一方面,中國體育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例遠小於世界平均水準。在以美國和法國為代表的體育強國中,體育產業佔GDP的2.5%以上,全球平均水準已達到2.1%。而中國體育總產值僅佔GDP的0.8%。

目前,中國體育賽事規模為1,400億元人民幣,佔體育產業總產值的8%,遠低於美國職業體育產業的19%。在2025年行業總產值5萬億元的目標中,如果將體育賽事產業的比重提升到與美國相同的水準,到2025年中國體育賽事產業的規模將達到9,500億元。

同時中國體育產業的員工較少。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統計,大約有400萬美國人從事體育產業,約佔就業人口的2.5%。在英國,有2.4%的勞動人口從事體育產業。在急需發展體育產業的中國,這一數字不到0.4%。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