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導致本港與內地正式商務往來間斷。令商界叫苦連天。特區政府一直準備就緒,只待中央拍板,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聖誕節前趁赴京述職,直接向中央領導人爭取全面通關,至今未聞樓梯響。香港與內地免檢疫通關確實日子至今未落實公布,但本港各界已積極部署,預期明年初落實較有規模「大通關」,迎接所帶來的經濟機遇。
有消息指去年年底有機會實現試點性質有限度通關, 只限廣東省地區,涵蓋商界、探親、恩恤及奔喪等人士,名額會多於早前估計的每日1,000人,對商界及廠商無疑是好消息;若疫情受控,明年2 月底或3 月初落實較有規模「大通關」,至明年6 月底前兩地落實「全面性通關」。綜合各界人士分析,香港與內地免檢疫通關確實日子至今未落實公布,綜合多個消息都表示,主因為內地抗疫形勢嚴峻,重災區是西安,出現上月出現逾600宗地確診並需要封城;雖然香港準備好的小通關,範圍限於廣東省,而最新東莞近日出現的疫情;以及傳播力強勁的新變種病毒Omicron肆虐全球,有蔓延之勢,中國正迎接冬季奧運會不容有失,令中港全面通關增添變數。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前表示,若要爭取與內地盡快通關,不能要求內地大規模開放所有省市讓港人免檢疫進入,必須小規模、有序及逐步通關,預料通關初期只限廣東省地區,本港與深圳接壤的陸路口岸及港珠澳大橋可能是首批開放的口岸。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表示,內地防疫抗疫專家早前來港視察後,已確認本港具備通關條件,但具體通關時間仍有待中央決定,希望很快有好消息,強調港府已做好準備,全力以赴與中央部委,以及廣東省衞健委等,做好通關前期配套。薛永恒表示,剛推出「港康碼」系統暫時運作暢順;申請人要上載最少21日的「安心出行」紀錄,但強調只要過境人士不是高風險,就不會將紀錄轉交內地政府。他指出正式通關時,手持「港康碼」的市民,可以在政府網頁轉換成「粵康碼」,而通關安排會是粵港對等,即是北上和南下都要轉換健康碼。
梁兆基:恢復通關是本港經濟復甦關鍵
香港經濟離不開內地,一直不「開關」,本地商界損失慘重。以廠商為例,不少同業反映在過去接近兩年的時間,內地與香港兩地實施必須隔離的防疫措施,令廠商根本難以北上管理內地廠房業務,運作出現不少問題。另一方面,香港很多跨境家庭,在疫情下被迫分隔兩地,因而亦衍生家庭問題。因此,不論在經濟及社會層面,盡快重新正常通關有其迫切性。商界中人對於通關漸現曙光均表示這是好開始,對今年經濟起提振作用。商界人士也普遍認同通關須逐步有序展開。
香港總商會公布最新本港各項經濟數字預測,其中預計本港實質經濟增長由今年6.3% ,下降至明年2.8% ;通脹率則由1.5% 升至2.2% 。香港總商會總裁梁兆基指出,目前難以估計各國對變種病毒的應對方法,故預測數字未有考慮到相關潛在影響;但若各國恢復封關措施,將對環球以至香港經濟復甦帶來嚴重影響,屆時或會下調經濟預測。
(詳細內容,請閱讀《CAPITAL 資本雜誌》一月號,按此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