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系列

Patrick O. Brown.科學救世 素肉產業革命

如果科學家發明了一項新產品,沒有宣傳,沒有市場營銷,說到底也只會無人問津。經營一門新發明,就像經營任何Start-up,到頭來還是講求硬銷、軟銷、公關技巧、知名度以及市佔率。Bill Gates有份投資的Impossible Food早前強攻香港,創辦人Patrick O. Brown由實驗室走到商業市場,帶著其得意之作——人造素肉,走進本港的飲食零售市場,試圖改寫本港大眾的「覓食」文化。 Text / Stephen Wong   Photo / Cheung Chin Yui 也許是對於大型飲食集團的審美疲勞,香港近年突然流行起健康飲食風潮。女士們尤其鍾愛計較食物的成份,從澱粉質、蛋白質,以至脂肪比例均錙銖必較。這促使不少食品供應商開始推出多種主打健康、低卡的產品,甚至素食市場亦開始重振聲威。來自美國的Patrick O. Brown是美國史丹福大學生物化學系榮譽退休教授,原為基因工程界的翹楚,卻希望承著近年市場對於環境保護的關注,推廣其人造牛肉。 以素肉取代真肉 「人造牛肉」聽起來很科幻,彷彿來自楳圖一雄的驚慄漫畫,但其實是次Impossible Food推出的素牛肉,乃由各種不同的蛋白,包括馬鈴薯蛋白以及豆血紅蛋白所造成,依然屬於「素肉」(Vegetarian meat)的範疇,而非仍未能克服成本問題的「試管肉」(clean meat)。 Patrick O. Brown接受筆者訪問時表示,他早於2001年時已設立Impossible Food,科學家出身的他,同樣有感於環境危機,因而希望以自己的專長,去解決人類世界的潛在糧食問題:「我當時意識到,世上最具破壞性的科技,是以科學技術殺害動物,然後製作食物,這會損害人類的資源與自然生態;然而,你永遠沒有辦法透過要求人們『吃少點肉』、『改變飲食習慣』去解決。因此,我們想到另一個解決方式,就是製作新的替代品,去替代目前一般人在食用的肉類。我們的願景是,希望在2035年,能夠完全取代所有動物肉。」 是次Patrick O. Brown到港,為推廣由「人造素肉」所造成的「Impossible Burger」,即由其科學團隊精心設計的肉類所烹調而成的「素肉漢堡」,其味道雖然與真肉仍有差異,可是就肉質而言已與真肉類同,甚至能模仿真實牛肉所具有的「血水」效果。 步出實驗室 踏進商業市場 Patrick O. Brown又指出,與一切食品生意的經濟原則相同,要成功推廣素肉的其中一個方式,還是要回到「味道」之上:「你要如何令人接受一種食品?那當然是要令人們覺得美味。我們不只在努力地研發出可替代肉類的食品,亦在努力令我們所合成的肉類,足以透過不同的烹調方式,去符合市場大眾的口味。」 在推出目前我們所看見的「Impossible Burger」之前,Patrick O. Brown與其史丹福大學的團隊其實花了非常長的時間去做市場調查,試圖了解市場對於肉類的期待:「我們想到了推出新食材,去取代既有肉類的方式,但這樣是不夠的。因為你有了方法,也必須要真正投入市場當中。我們由此朝著『企業』(commercial enterprise)的模式邁進,去尋找投資者,找資金及找公關公司。」 截至今年4月,Impossible Food透過各方面所籌集得到的資金多逾3.8億美元(約29.8億港元),甚至有消息指集團已拒絕了Google的3億美元收購案。Patrick O. Brown卻表示,最初他所聘請的,主要也是「科學調查團隊」,研究及製作關於人造素肉的想法及趨型,並說服投資者。 Patrick O. Brown表示整個過程當然不容易,但最重要的是能夠向投資者,展示出其真真正正的成品:「我們完成了前期的數據及市場分析調查後,便著手推出真正的成品。我會說我的首批作品已經非常『critical』,成功得到投資者的認同。其後我們再跟不同的餐廳,不同的名廚合作,從而增加知名度。」 不斷創新的商業成果 Impossib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