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事

【國際視野】金融科技如日中天,投資併購活動頻繁

2018年,金融科技(FinTech)繼續成為全球資本青睞的熱點產業。美國風險投資研究機構CB Insights 最近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去年一年,有關金融科技的募資成交個案從 2017 年的 1,480 宗提升到1,707 宗,總募資額達到395.7 億美元,年增長率為 120%。其中超過 1 億美元的投資個案,佔全年金融科技公司總募資額的 35%。 撰文:蘇梓  隨著全球各地湧現多樣化的金融科技企業,現有的金融科技公司,特別是規模較大者日益認識到,併購是企業增長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這對於2019年的金融科技投資而言,也是一個非常正面的信號。就金融科技的種類而言,除線上支付和貸款繼續吸引全球的「熱錢」外,保險科技和監管科技也受到投資者的高度關注。 備受風投垂青 2018年是金融科技投資屢創新高的一年,這些投資來源包括併購、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一份報告顯示,金融科技相關的併購、私募股權投資及風險投資在歐洲和美洲相當活躍,在總投資中佔據最大份額,而風投則在亞洲佔據主導地位。2018年全年的大型交易,包括第一季度美國支付處理公司Vantiv以128.6億美元收購在線銀行卡支付公司Worldpay,第二季度阿里巴巴集團的螞蟻金服獲得破紀錄的140億美元風投融資,以及第三季度私募基金巨頭黑石(Blackstone)對Refinitiv(原湯森路透旗下的金融風險業務)的170億美元投資。外媒形容,這些交易大大激發了金融科技市場的興趣和活力。 風投基金在金融科技公司上大灑資金,是希望可藉此挑戰傳統的金融業體系,成為新時代的發展動力。之前比特幣(Bitcoin)等加密貨幣的出現,曾經被視為可以扭轉金融市場的科技,不過後來只剩下區塊鏈技術炙手可熱。未來的金融科技新創公司能否成功以新技術挑戰傳統金融企業多年累積的實力,仍需要時間來證明。 至於投資者的興趣點,則大量集中在「軟件即服務(SaaS)」的商業模式上。諸如Google、阿里巴巴這樣的大型科技企業都在不斷努力擴大提供雲服務,其中一些公司甚至希望直接和金融機構競爭,致力開發雲計算、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產品等,這也迫使銀行和其他傳統金融機構推出自己的金融技術解決方案,或提高內部效率。 歐美膺最活躍地區 2018年美國金融科技投資總額飆升至歷史新高,共投資545億美元,達成1,245筆交易;相比之下,2017年通過1,039筆交易共融資290億美元。美國顯然是全球金融科技投資最為活躍的地方,但其他地區也不容小覷,頻繁出現規模可觀的金融科技交易活動。 就在上月,福布斯發布美國金融科技50強(The FinTech 50),榜上有19家公司的估值達到或超過了10億美元。全球金融科技融資增長了一倍,從274億美元增至553億美元;全球對支付企業的投資大幅增長,從81億美元增至126億美元。 在歐洲,2018年的金融科技投資交易總額也大幅增長,金融科技的風投金額為有史以來第二高。風險投資者對金融科技行業後期的融資表現出強烈的偏好,所以儘管風投交易數量有所減少,但交易的平均規模顯著增加。 至於亞洲,2018年金融科技融資再創新高,總共通過372筆交易融資近227億美元,其中螞蟻金服在上半年的140億美元C輪融資就佔到其中的一半以上,中國無疑仍是亞洲最大的金融科技交易來源國。另有數據表明,日本、韓國、印度和越南等國的金融科技業務也十分蓬勃。在中國,金融科技在細分領域的應用也得到進一步發展,根據經濟行業分析機構艾媒咨詢統計,有超過六成受訪用戶認為,他們在使用消費金融產品後消費頻率得到提升,而對移動支付產品的覆蓋完善度表示滿意的用戶也超過八成。   東南亞新創主力軍 東南亞國家近年經濟持續成長,特別是中產階級消費力急速擴張,使該區的新創市場受關注,其中金融科技是東南亞新創生態圈的「主力軍」。因為東南亞多國政府力推「工業4.0」,數碼經濟前景光明。自東盟經濟共同體於2016開始運作以來,資本的自由流動與金融整合使跨國投資與交易重要性驟升,金融科技的基礎建設顯然成為東盟發展的重要關鍵。無論是支付體系、政策、法規架構、支付文件、管理機構和基礎設施等關鍵要素,均須標準化與統合以回應市場的明確需求,而政府的規範也有益金融科技發展。 東南亞的金融科技大致可粗略區分為四大業務,分別為「移動支付服務」、「移動現金轉帳」、「移動海外轉帳服務」和「借貸服務」,其中移動支付服務是最主要的業務。至於移動現金轉帳,則由新加坡與泰國發展出的電子支付服務而來;移動海外轉帳是提供海外移工匯款之用;借貸服務主要服務信用資訊系統尚待發展的新興東南亞國家。 移動支付業務佔整個東南亞金融科技產業半數以上的市場,有很多來自外地的支付巨頭與本地業者相競爭,並且這種競爭日趨白熱化。比如中國的阿里巴巴和騰訊挾著龐大的資本而來,其中阿里巴巴收購了東南亞最大的電商網站Lazada與印尼主最大的電商網站Tokopedia;騰訊則投資東南亞最大的網絡公司Sea和越南最大的網絡公司VNG,以及印尼的Go-Jek。 目前金融科技在東南亞仍是新興產業,各國政府紛紛將其與本國的金融產業發展相掛鉤,甚至進一步創造「無現金社會」。不過東南亞社會普遍依賴現金交易,所以金融科技、網絡借貸、電子商務等互聯網經濟在各國的發展參差不齊,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      網貸及保險最為吸引 金融科技的興起,令網貸成為最為當紅的金融業務之一。在融資借貸方面,點對點網絡貸款(P2P網貸)近年相當活躍, P2P網貸是一種債務眾籌的小型融資活動,讓擁有資金的投資者和有意借入資金的人,透過網上平台或手機應用程式進行配對。 市面上的P2P網貸種類各異,包括商業貸款、消費者貸款如學生貸款等。P2P平台的服務供應商僅負責訂立借貸和還款條款、處理利息支付、本金歸還、調查借款人的信貸評級等,並不會在貸款中採取立場或為還款作擔保。做信貸評級時,P2P平台多運用網上來源以創新方式做審批,有的標榜毋須地址證明、工作證明、收入證明,申請快速完成。 在過去一年,有關保險的金融科技公司在全球範圍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融資,共有13筆超過1億美元的保險科技交易。這和保險技術迅速成熟有很大關係,因而吸引了更多的資金,保險技術解決方案在去年內得以迅速擴張。      數據開放成增長點 現時金融科技投資者最為關注的話題,還包括開放銀行(Open Banking)和開放數據,特別是在已獲得授權或正在實施開放數據機制的市場上。所謂「開放銀行」,是指銀行透過與第三方平台合作,以開放 API(應用程式介面) 共享金融數據資料,也將金融數據的主導權還給消費者,使消費者可以獲得更多元的金融服務。這和傳統銀行業迥然不同,因為在後者,客戶的帳戶資料、金融數據是各自擁有的資產,是高度私隱的內容。而客戶應用其帳戶和其他金融機構交易成本高,如果轉換銀行服務,需要重新開戶,開放銀行則不存在這些問題。 隨著金融技術公司不斷成熟,其競爭力越來越高,加上新的金融技術公司尋求進入市場分一杯羹,預計開放銀行這一領域將面臨更多的競爭。如何獲取客戶和擴張業務規模,成為最大的兩項挑戰。因此,銀行數據一旦開放,很可能成為發展夥伴關係的催化劑,使金融科技公司得以發展壯大。 舉個金融數據開放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用戶透過旅游網站訂機票或酒店,支付時無須切換至開戶銀行的應用程式或網站,只需通過數據接口(即API)就可直接獲得銀行的支付、分期付款和保險權益等服務。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調整,其實是銀行在受到金融新技術的衝擊後,決定作出的最新嘗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