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加密貨幣熱潮對國際制裁的影響

過去幾年,加密貨幣的熱潮席捲全球,監管機構開始認可其主流地位,陸續制定各種措施去應對隨之而來的金融風險。加密貨幣背後的分散式賬本技術大幅改變了交易價值、數碼追蹤技術和普惠金融的發展。因此,加密貨幣最近也受到政府和機構投資者的歡迎。 加密貨幣以完全去中心化的方式運行,第三方不可封鎖交易或凍結資產,匿名用戶可以跨越地域國界的限制,任意進行各種交易。在加密貨幣的廣泛影響下,國際制裁領域也有明顯的改變。 地緣政治對國際支付網絡的影響 由於美元在商品市場上有主導地位,加上美國在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具有影響力,因此美國實施的制裁往往帶來更廣泛的影響。例如2018 年美國對伊朗實施制裁,其中包括在SWIFT中排除指定伊朗銀行,對伊朗經濟帶來毀滅性影響。為回應俄烏局勢,美國經過數週的考慮後,決定對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指定銀行採取類似的制裁。其實,早在 2014 年美國就曾提出將俄羅斯銀行從 SWIFT 支付網絡中排除。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在2019年宣布,這種限制性措施「實際上是在宣戰」。 隨著貨幣和國際支付網絡變成制裁的金融武器,許多國家都在尋找替代方案。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21 年的一項研究強調,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所佔比例持續下降,在 2020 年第三季度跌至 25 年來的最低點。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家也在建立替代支付系統,以減少對SWIFT的依賴。2018 年,美國威脅 SWIFT 若不遵從制裁伊朗的決定,就會面臨二次制裁,將伊朗完全排除在國際支付體系之外,引發了歐盟的擔憂。德國外交部長隨後宣布:「目前,當務之急的是增強歐洲的自主性,建立無需依賴美國的支付渠道、歐洲貨幣基金組織和獨立的 SWIFT 系統。」 分佈式賬本技術是有效的解決方法,各國可借此減輕外國金融制裁的影響。加密貨幣如比特幣等已經逐漸具有金錢的基本功能,例如可以作為交易的媒介。國際清算銀行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正在急促冒起,吸引全球 86% 中央銀行的興趣,這可能為目前由美國主導的國際金融體系帶來重大轉變。中國的電子人民幣是世界上最先進的 CBDC 之一,現正處於大規模的先導階段。然而,CBDC 目前仍是政府的新措施,要如何應用在跨境或跨貨幣流動上,則還是未知數。 美國意識到加密貨幣會減弱制裁的效力。因此,美國財政部在 2021 年制裁審查中承認:「種種新科技,如以數字貨幣、替代支付平台和隱藏跨境交易的新方法,都可能削弱美國制裁的效力。」  金融罪行 2.0 媒體和金融監管機構均廣泛報導加密貨幣的金融犯罪風險。反洗錢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ATF)於 2014 年發布了首份指南,一直致力將虛擬貨幣納入其 40 項建議的範圍,以支持各國減低這種新興支付方式的金融犯罪風險。 在國際制裁方面,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是首個為加密貨幣訂立監管期望的機構。 2018 年發生了三個不同的事件:首先,OFAC 發布了一系列常見問題,以說明制裁措施適用於虛擬貨幣資產和交易。其次,美國總統發布了一項行政命令,禁止美國公民投資委內瑞拉政府的虛擬貨幣項目。最後,在 2018 年底,OFAC 將兩名伊朗籍公民列為「特別指定國民」(SDN)制裁名單,當中首次包含他們進行違禁交易的比特幣地址。 由此,全球只有OFAC 成為唯一一個加密貨幣訂立監管期望的機構,並將數字貨幣地址列入受制裁人士和實體紀錄,而現時紀錄上包含一百多個數字貨幣地址。針對美國制裁的國家,OFAC 也關注他們的加密貨幣用戶。從一份與加密平台達成的和解協議書中可見,OFAC 希望加密服務提供商實施地理定位控制,以封鎖受制裁國家的用戶。 在 2021 [...]